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遵循
2023-04-06倪雨林
■倪雨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创新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正是这些原则与要求,引领着党团结带领人民的前进方向。新时代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遵循,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灵魂
中国共产党是崇尚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始终不变的信仰。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灵魂就是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通过发动工人运动,组织妇女和青年工作,打击军阀割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抗日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步步建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发展观点,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改革开放,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下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实现了人民的富足和安宁,带领中国人民富了起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自觉运用矛盾的不平衡原理,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协商、参与、决策和监督制度体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二、以党的领导为原则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2]。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源于坚定的初心使命意识、鲜明的组织特性和科学的实践品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初心使命注定了要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群众路线为工作方法,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最终的归宿。党具有无与伦比的政治领导力,在为谁执政上头脑清醒、为谁用权上立场坚定,为谁谋利上意志坚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人民的党。时代有所需,人民有所求,党必有所应。党具有无与伦比的群众组织力,无论是组织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得“耕者有其田”,还是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自由与独立,无论是团结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当家作主,还是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赢得发展与安宁,无论是对抗“非典”还是98 年抗洪,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风雨来临时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党具有无与伦比的思想引领力,依靠完备的中央、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党的事业就跟进到哪里,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建立党的组织,奉行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实现科学决策与依法决策,达到横向上党领导一切,纵向上全党服从中央的效果。党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号召力,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高效组织和整合社会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号召人民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的成长,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事实证明,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中国共产党愿意俯身为人民当牛马,所以人民把党举的很高很高。
三、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感召
中国共产党依靠团结赢得了过去,还要依靠团结走向未来。党在团结奋斗的百年征程中创造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集中体现在长征精神中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岩精神中的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西柏坡精神中的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南泥湾精神中的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大别山精神中的齐心协力,精诚团结。“两弹一星”精神中的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红旗渠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两路”精神中的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老西藏精神中的特别能团结。特区精神中的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抗震救灾精神和抗洪精神中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女排精神中的同甘共苦、团结战斗。脱贫攻坚精神中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科学家精神中的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探月精神中的协同攻坚、合作共赢以及新时代北斗精神中的万众一心。成败在于人心,力量出于团结。正是依靠这种官兵平等,军民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团结,我们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正是依靠着这种“钢少气多”的团结,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战胜了“钢多气少”的侵略者。正是受到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鼓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才能“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正是依靠“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团结,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正是依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的团结,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深刻缅怀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英雄事迹,深情追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展现的光辉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感召,激发全体党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拼搏热情,凝聚全体党员团结向党的真挚感情。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教育引导上,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各环节、社会各领域、人生各阶段。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帮助人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网络等载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共同价值追求内化为应当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统一起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4],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落实“两个维护”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使得人人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养成上,以干部带头,从娃娃抓起,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渠道,以文化主管部门为主导,推出诸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等爱国主旋律的文化产品,以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城市的建设为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日常生活,培养成人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制度保障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当中,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环节,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道德领域内突出的问题,引导人民向上向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我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共同守“沪”、“豫”你一起,一次次的守望互助共同凝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五、以统一战线为法宝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深知团结的力量,历来注重统一战线的工作。自成立以来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港澳台统一战线工作、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将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及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革命前夕的德国》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大革命时期,为消灭国家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乱象,党帮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创立黄埔军校、积极发展国民党的组织并有效开展政治工作,同改组后的国民党团结起来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打倒了北洋军阀,实现了国家名义上的统一。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无产阶级有了农民的支持,就会形成一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的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对抗国民党新军阀,党团结千百万的工农群众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建立地方政权,打击封建势力,建立人民的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人民对土地的需求,依靠人民赢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长征,最终保存并壮大了党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促进团结,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分裂、投降、退步,将国民党留在统一战线内,落实“三三制”原则,使边区各级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为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党团结一切社会进步阶级和阶层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壮大人民力量,经过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团结社会各界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建立了真正人民当家的新中国。
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旗帜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为有效应对在祖国边疆的问题上,国外敌对势力与国内分裂分子相勾结搞“疆独”、“藏独”和“台独”,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促进中国各民族间的团结,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家国同构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不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首先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认知和民族认同。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加强民族认同的共同价值追求,各族人民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只有居住地区的差别,并无本性的区分。维吾尔族谚语说,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壮族谚语说,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傣族谚语说,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每当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儿们拿下奖牌、升国旗奏国歌的那一刻,无论是各族同胞还是海外侨胞,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求同存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解决之道,只有正确理解和面对共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问题、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问题、物质和精神的问题,才能增进各族人民间的共同性,从而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下,达到更高水平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