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2023-04-06罗渝谢颖吴婧梅徐丽莉

科学咨询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医护模态

罗渝,谢颖,吴婧梅,徐丽莉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以多模态语言分析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起源于英国,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教学模式。[1]在多模态话语时代,交际的模态不仅局限于语言和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模态,如手势、腔调等,而是扩大为多种模态,包括图像、音乐、空间布局、投影、网络等。[2]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形式指导学生利用多模态手段进行识读,熟练地利用和选择合理的模态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

我国学者顾曰国曾将模态定义为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4]从这个意义来看,所有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因此,要实现有效互动,我们需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设计把各种模态有机和有效地组合为一体。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5]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学习是必要的。医护专业英语课程定位是,学生掌握医护英语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医疗环境下熟练运用专业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为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情境依赖性强的话语交际具有多模态特性。[6]医护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思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国际护士要求相接轨,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情景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运用任务式、情境交际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课程培养目标。因此,该课程情境依赖性极强,课堂中多模态的充分合理运用可以使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医护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模态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各种模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显著改善;相反,如果滥用或者使用模态不到位又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7]

张德禄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模态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模态。语言模态包括课堂中使用的口语(教师和学生的口语)、书面语和伴随语言(声响/发音和口气/声调);非语言模态包括表情(表情/视线)、身体(着装/朝向)、动作(移动、手势和学生活动)、情境(布局)和工具(PPT和黑板粉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非语言模态中的工具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如语音资源、视频资源、微课、慕课和学习互动平台(云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职教云……)等。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语言和非语言模态,使它们能达到协同,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至关重要。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教师、教材和教法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8]本文拟通过医护专业英语教学中如何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整合多模态系统进行探讨,找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指引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各种模态,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一)教师因素

医护专业英语课到底由谁来教?这一直是开展专业英语课程学校争论的焦点:是英语老师教还是专业老师教?据笔者了解,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担任医护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大都还是英语专业毕业。他们的英语口语比较流利,善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但由于他们缺乏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授课内容很难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完美融合,这样就直接影响医护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专业老师如果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自如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授医护专业英语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医护专业英语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科护理等领域,能对每个领域的专业英语都精通的专业老师真是少之又少,师资不足成为医护专业英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需要“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9]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建设一支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互补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开展模块化教学。当然,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深度合作,经常开展集体备课。英语教师在使用语言模态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非语言模态的应用方面有短板。例如,英语教师缺乏临床专业训练,很难在表情、身体和动作方面表现出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情境的铺设也过于外行。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这几个方面补齐短板,扎实学习。专业教师在非语言模态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语言模态是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语言模态不仅仅是书面语和口语,要让语言更自然、更亲近学生,伴随语言(声响/发音和口气/声调)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因此,开展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是师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互补还可以在医护专业英语的实践课上充分体现。护理专业课程的实训课,学生都是分小组,除了有主讲教师还有带教教师,这样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操作机会。医护专业英语的实践课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包括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教师)共同完成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笔者所在学校的医护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从2017年开始尝试由护理专业教师主导实践课,英语教师作为带教老师参与实践课教学。例如,学生学习了有关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课文之后,设计了一次实践课,指导COPD病人使用定量气雾剂及缩唇腹式呼吸。在课堂上,专业教师充分发挥非语言模态,对专业技能——气雾剂的正确使用和缩唇腹式呼吸的正确流程进行示教和指导;英语教师充分展示语言模态,做好语言方面的示教和指导。学生边做边用英语进行沟通,将专业技能和英语语言能力更自然地结合起来,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有效融合,使课堂更高效。当然,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需要教师队伍紧密配合,课前的集体备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材因素

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符合不同学时数和不同院校需求的医护专业英语统编教材,医护英语教材在选材范围及教材难度、深度、广度、词汇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开设医护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中,多数教师苦于找不到一本适用的教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9]当代的职教课堂大力提倡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完成项目为教学目标。我校在长期的医护专业英语教学中,团队中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模块都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源和案例,这些资源整合后,就可以形成活页式教材,帮助我们解决教材不合用的问题。2019年我校护理学院完成“护理专业全英核心课程建设之教学资源建设”专项,这些全英的教学资源成为医护专业英语课程充实的资源素材,为教学过程中工具(非语言模态)的使用,打开了更广阔的道路。

(三)教法因素

医护英语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语的表层形式,运用英语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所以学生必须明确认识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和所服务的对象,达到医护英语涉外护理行业的要求。[10]医护专业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和专业的结合必须密切,互相服务。因此,除了大学英语教学常规使用的教学法,医护专业英语中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驱动等教学法的有效使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多模态协同。这里,以非语言模态中的情境和工具应用为例。

情境(布局)在医护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尝试在实训中心的护士站让学生体验接收新病人和测量生命体征,在外科护理实训室做CPR(心肺复苏)操练,在基护实训室做IM(肌内注射)操练,在内科护理实训室做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宣教(包括使用吸入器和峰流速仪)等。起初,学生对这样的练习非常恐惧,能在汉语环境下完成这些专业技能,能在教室里完成英语角色扮演,但是在实训室(更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脑子一片空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练习,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任务——在英语环境中护理病人。 经过长期练习,学生基本可以克服恐惧,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医护专业英语的课堂不能局限于普通的教室,模拟教学,模拟得越真实越有效。

前面提到非语言模态中的工具包括PPT、黑板粉笔、语音资源、视频资源、微课、慕课和学习互动平台等。在医护专业英语课堂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工具可以用——SP(standardized patient,标准化病人),SP可以是学生或老师,也可以是其他课堂外的人,尝试“雇用”毕业的学生做SP,效果出奇地好,他们有过学习经历,同时在医院里工作过,扮演的病人更“专业”。手机作为现代沟通交流工具,已经是现代人最不能离身的物件之一,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更是前所未有,与其在课堂上一个个没收学生手机,不如让学生堂堂正正地利用手机。现在,大部分学习互动平台都有手机版,比如我校使用的职教云,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摇一摇提问、随机分组PK、测验、投票等,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不枯燥,同时网络的即时性能够让学习内容得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在线上学习期间,多模态化线上“云教学”对所有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它不仅锻炼并提高了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与技能,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革新线上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将多模态化教学融合于医护专业英语云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团队在宽度和广度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也有助于教师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扩展多模态化的线上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的内在发展源动力,进一步增强医护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实操性和延展性。疫情过后,还需继续探索多模态协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法,选择哪些模态协同,都应该牢记一点,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相比,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全方位体验学习过程。

三、结束语

在医护专业英语课程中实践多模态教学,教师开展多模态教学地教,调动学生多模态地学,构建一种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但是,并不是模态用得越多越好,模态的使用也不能仅基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张德禄提出:“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模态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经济原则。”在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时,应该以这三个原则为指挥棒,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内化的素养素质为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医护模态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