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业普惠金融发展对策探究
2023-04-06田军
田 军
(中共突泉县委党校,内蒙古 兴安盟 137500)
1 引言
农村普惠金融有着广阔的覆盖面,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各个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可靠资金后盾。所以,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普惠金融发展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而且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支持战略背景下,有着风险抵押物少的现象,导致出现了信贷抑制性强的问题。因此,农业普惠金融应当要立足传统农区乡村振兴,将服务农村产业作为工作的核心,持续地对金融体系予以创新和完善。
2 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1 优化资源配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落实之中,普惠金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1]。现阶段,各个县区均开始引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各种类型“互联网+”涉农信贷产品,例如内部“福E贷”“E捷贷”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申请、审批、签约等流程线上化发展的趋势,有效地解决了“三农”客户的资金需求,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这些涉农信贷产品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与此同时,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之中,各个金融机构也重点对节能环保产业投入了更大资金,实施了林权抵押等一系列绿色金融服务。相关的金融部门对于乡村地区部分规模较大、效益较好且具备了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了重点支持,并且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将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最大化地调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引导作用,推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2.2 优化金融信贷风险控制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其以基层政府组织为依托,对于乡村地区的各类型信贷服务对象实施精准定位,并且明确掌握了服务对象的资金用途、贷款额度以及相关资质要求,大幅度提升了资金投放的精准性。普惠金融针对农业供应链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开发出符合乡村地区发展需要的低利率、长周期、灵活还款的惠农金融绿色通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差距大的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下,有效地解决了乡村地区金融资金风险难以把控的问题,而且,社会力量的参与,让金融产品供给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提高。
2.3 降低融资成本
农村普惠金融可以为“三农”客户提供低利率、扶持性的金融服务,保障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所必备的资金需求。针对乡村地区发展情况,很多金融机构还积极地实施银政合作,将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授信额度进一步提高,并且给予担保对象更为优惠的利率和更大的贷款额度。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产业项目加大了支持力度,设置了小额信贷重点帮扶,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一系列农村二三产业项目。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发展资金,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的收支不平衡问题,不仅改善了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还进一步减少了农业融资的成本。尤其是在应用了数字化手段之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贫困和偏远地区的金融可获得性,解决乡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4 提高基础金融服务效率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制度、银行机构体的持续优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以及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的落实。很多地区开始在乡镇、村庄之中放置了银行卡自助支付设备,还加大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电话支付终端投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效率。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建立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快捷通道,也有利于农村本地传统企业快速地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信息化、品牌化升级,改善农村就业难问题,为农村致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金融服务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已经处于相对完善的阶段,但是对比之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部分交通环境较差和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交通发展、水利发展还是网络发展等基础建设都仍然处于滞后阶段,这也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帮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服务成本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地区居民有着居住分散的特征,在金融服务的需求层面上,也存在分散化、额度小等特点,而且由于互联网发展问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普遍有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成本,其中主要包括了交易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总体而言,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落实。
3.2 农村经营主体风险高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不同,具备了较强的季节性特征,非常容易因为天气变化等自然风险因素影响,造成经营主体蒙受经济损失。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时,干旱、洪涝、冰雹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产,使得农业经营主体收入下降。其次,农产品的价格幅度波动也相对较大,而且价格并不稳定,这也表明农业经营主体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更高。因为各类自然风险因素以及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农业经营主体收入并不稳定,有一部分的金融机构会主要考虑资金风险控制问题,并不愿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帮扶作用。
3.3 金融体系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各个地区都加强了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置,以此来确保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但是因为我国农村较多、范围较广,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仍然存在不足。而且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有一部分金融机构甚至会撤除一些在农村地区设置的网点,造成当地农村居民很难获得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有一部分的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能力不足以及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其次,当前针对农村地区的信贷产品较多,但是一些地区对当地农村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缺少了多层次、多元化、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以信用贷款为例,一些金融机构虽然推行了助农贷款,但是额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都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条件,而在保险产品上,当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存在着保险金额、补贴标准、赔付标准等不平衡的问题,缺乏能够进行多种风险转移的保险产品[2]。
3.4 金融服务风险较高
因为农业经营有着多方面的风险,这也导致了农民收入并不稳定,这也就造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各类贷款业务风险大幅提升。在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仍然并不完善,这也会影响一部分金融机构的服务积极性,阻碍了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目前,农村产权退出以及交易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金融机构在进行农业设施、土地等变现、评估等工作时的难度较高,这也让金融机构的抵押物处置风险显著提升。而且当前的农村普惠金融并没有完善的担保机制,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数量并不多,规模也相对较小,在进行担保时担保能力不足,因此达不到分散金融机构风险的效果。另外,在我国的农村区域仍然没有构建起银行、政府、保险机构、借款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难以有效分散,不利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4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
4.1 发展政策性金融
想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发展,就必须要有政府性金融支持。想要确保农村地区建设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水利工程、通信设施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应用PPP模式来帮助农村地区筹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让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一系列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村区域的道路建设、电网改造、通信加强的关注,以此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农业科技等一系列发展都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当要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优化保险体系
为了进一步降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应当重视对农村保险体系的完善,保障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收入,并以此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第一,应该针对新农合、新农保等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要针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进行优化,并以此来调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让其能够主动地投入政策性保险服务之中,有效地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分散各类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而达到维持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收入。第三,加强对于农村地区多层次、多元化商业保险体系的优化,以此来帮助商业保险体系满足各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维持农业经营主题的收入稳定。因此,必须要对政府、农业经营主体、银行、保险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信贷类保险产品予以持续的优化和完善,减少金融机构开展农业金融服务的风险,让其愿意主动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金帮扶。
4.3 建设多元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应当要加强对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一系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完善,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搭建起多层次的金融支持道路[3]。第一,应当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共同发展,让其主动扩大金融机构覆盖范围,保持良性竞争环境,并以此构建起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针对贫困以及偏远的农村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金融网点,以此来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的目标,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第二,要持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引导各个金融机构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特征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地优化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居民可以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信贷等金融产品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4.4 完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第一,应当要对农村地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产权交易规则进行改进,其间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农村土地承包权、所有权、经营权分立为基础,构建起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及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先扶持各类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并通过中介服务组织来盘活农村房屋、土地交易流转市场。第二,要构建起完善的政府、银行、保险机构、借款人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分散机制,明确各个参与者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比例,以此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时所面临的资金风险,消除其对资金问题的担忧,推动助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普惠金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重要的资金支持渠道,可以显著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解决当前各个农村地区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金融负成本高、风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应用优化农村保险体系、发展政策性金融等方法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并通过农村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