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如何设计高中历史教学问题
2023-04-06石宏慧
石宏慧
●江苏省启东中学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问题解决”“文化沟通”“国际竞争”等为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已初具形态。基于问题的高中历史教学与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内在契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围绕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问题化,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教师成为问题的催生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问题的思考者和探究者。
问题的设计要指向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史事的现象及本质,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规律及意义。比如,讲完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设计历史教学问题让学生明了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呢?可以这样设问:甲午中日战争与鸦片战争后,一些知识分子对待战争失败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不同?为什么说清政府是腐朽落后的,无法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为什么说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革命,推翻了自己?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何在?通过这些思考,学生会逐步将历史学习的认知融入自己原先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之中。通过逐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明确历史事件的现象与本质、特性与共性、关系与规律,逐步形成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等思维方式,促使思维方式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零散到体系、单一到全面的转变。
问题的设计要趋向价值观的引领,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探索自然与人类、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当今社会的基本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健全人格,涵养家国情怀、国际理解和全球素养。在学习古代文明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我们今天享受的文明是人类五千年来的文明成果,是我们优秀祖先的馈赠。我们能创造什么美好的事物留给后代呢?五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会怎样评价我们呢?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学生发现历史真相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使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历史、换位思考,实现情感共鸣。例如,学完中国古代史以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古代的中国因什么而繁荣,又因什么而衰落?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到哪一时期的中国?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例如,针对南朝萧绎和唐朝阎立本的《职贡图》,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第一层次:两幅《职贡图》分别由何人绘制于何时?图上描述了什么事情?第二层次:这两幅《职贡图》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否从画作中读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意图?第三层次:你如何看待两幅画作的史料价值?从两幅画作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教师可以设置有争议、看似矛盾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我们可以这样问:中华文明没有向外侵略扩张的基因,可为何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可以这样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可结果却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看待这一悖论?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却又是中国走向觉醒和复兴的转折,如何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短、中、长时段分析历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层去思考问题。例如,介绍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商鞅变法走的是怎样的强国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手段是什么?短期效果是怎样的?对长期的影响又是怎样?对不同的群体分别有何不同的影响?介绍科举制时,教师要问学生:科举制产生的基本背景是怎样的?科举制对知识分子、最高统治者、贵族阶层、庶民阶层分别有怎样的影响?科举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科举制废除后,对中国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能一下子把很多问题一股脑全抛给学生,而是要选准时机,根据学生的状态逐步引入,让学生有想要深入探究的欲望。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