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写作主体 创写情境作文

2023-04-06李乃滨

学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妙手主体情境

□李乃滨

情境作文,一般描述为写作主体以谁的名义,通过什么文体,在具体的情境中讨论什么话题,写给谁看,来解决什么问题,可概括为写作主体、写作语境、读者对象等方面的内容,而写作主体的突显地位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以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加以阐释和分析。

一、树立写作主体形象

(一)明确写作主体身份

聚焦青年成长,全面彰显育人功能是高考的主要方向。以“你”或“青年”的身份写作是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重要特点,以期从多方面引导写作主体的健康成长,达成“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素养目标。

应当明确:1.“你”是“学生”,也是即将步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青年”,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两者是同一人,是辩证统一的。2.在写作过程中,若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便于描写细腻动人的经历、心理和看法,抒发真实的感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故事性;若以“青年”的身份写作,尤须注意:(1)强调文中有“我”,在真情实感中思考“我”与“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2)以情境为载体,在观照现实中突出“我”在场,与时空对话。

(二)构思写作主体故事

完整的写作主体,一般需要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言行举止,甚至家庭住址、社会关系、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信息综合呈现。构思写作主体故事,亦需结合具体任务情境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浙江卷为例:

(1)创设真实的事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积极表现“我是谁”:“我”是在浙江启动“人才工程”的背景下,即将踏入社会,将来成为“时代”优秀“创新”“人才”,浙江“青年”中的“优秀代表”。

(2)运用真实的写作材料和对象,充分体现“为谁写”:“我”是“你们”中的一部分,“我”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将和“你们”一起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3)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精彩呈现“写何为”:“我”作为时代青年的主体角色,以徐枫灿、杨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为榜样,做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讲好个人故事,思考个人发展与家国期待如何同频共振,开拓创新,成就个人价值,助力国家发展。

二、丰富写作主体内涵

情境作文决定了写作主体应立足一定的任务情境,围绕某种或多种社会联系而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其主观性、能动性和思辨性,发掘其审美鉴赏水平,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碰撞与生成,积累与沉淀的思辨审美探究过程,是写作主体内涵不断丰富的表现。

(一)立足真实任务情境

以情境为载体,将写作主体置身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思考问题,它强调的是写作主体思维品质的开发、发展和提升。根据材料本身,任务情境是在材料所给的一般的氛围、物理环境和当前的“背景”事件下,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根据时代背景,时代既是作品情节发生的总体场所和社会环境,也是写作主体解决问题的真实目的和任务情境。因此,作为交往主体的写作主体,应根据具体的对象、问题,准确聚焦问题的焦点,谈论涉及材料的问题对立性、情感导向性、论说思辨性、策略操作性等。

比较全国高考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

1.传统式写作:根据所给材料,指出“双奥”期间中国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出主题“跨越”,然后谈“跨越”的含义,再列举新中国发展史上跨越的例子进行论证,如回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伟大跨越,最后探讨“跨越”深层次的意义,实际上忽略了写作主体的重要作用,落入套作、仿作的窠臼。

2.情境式写作:(1)读懂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写作主体出发,明确“跨越”主体,分析“跨越”原因、“跨越”启示和意义,总体回答“跨什么”的问题。(2)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跨越,再跨越”,重点是“再”字,即“又”或“更”,交代“跨越”速度之快,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引发“跨越”方法和途径的思考,从写作主体出发,回答“怎么跨”的问题。(3)联系时代背景,明确写作目的。即在大时代背景下,从写作主体出发,探讨“跨越”主体与“时代背景”及“跨越”主体与“跨越”方法和途径的关系,回答“为什么跨”的问题。

(二)培养思辨审美能力

1.培养写作主体多向思维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审美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综合运用联想、类比、引申等思维方法,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即写作主体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合理运用多向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写作素材,调动真实生活体验,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022年高考作文,着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凸显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1)培养写作主体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写作主体一般应界定概念,化大为小,彰显宏大主题;准确判断,凸显论点,实现精准立意;追根溯源,合理推论,学会有序表达;立体论证,审视古今,增强说理效果。

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呈现“选择”“创造”“未来”三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首先应理解三者内涵。“选择”要符合个人兴趣、社会要求、现实需要,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是针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在探索中发现;“未来”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其次要梳理三者关系,确定行文基本观点。“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明确地指出“选择”与“未来”的关系;“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分别明确指出“创造”的重要作用。综而观之:选择有价值的创造,创造成就美好未来。再者探讨三者关系。“选择”是“前提”,“创造”是“过程”,“未来”是“目的”,在论证的过程中,三者存在条件和因果逻辑关系。最后在用好材料的基础上,补充典型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培养写作主体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以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级思维方式。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写作主体应学会恰当使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三种辩证思维方法。

如全国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本手”“妙手”“俗手”三者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本手”是打牢基础,“妙手”是技术创新,“俗手”是急于求成,因此,应立足“本手”,追求“妙手”,摒弃“俗手”。其次,三者处在普遍的联系中,应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好问题的主要矛盾。“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妙手”是“本手”的发挥与创造,“本手”不足而求“妙手”,必为“俗手”,即基础不牢而谋发展,必然后劲不足,欲速则不达。因为熟能生巧,“妙手”并未否定“本手”;“俗手”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是进一步证明“本手”之基与“妙手”之变的紧密关系。如果只取一点,不及其他,单纯立意为创新,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再者在发展变化、动态思考中看待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本手”“妙手”也可转化为“俗手”,这就需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坚守“本手”的基础上追求“妙手”,以防落入“俗手”。写作主体应充分联系社会现实或个人实际,对作文材料中的观点、现象进行拓展,思考问题发生的过去、当下和将来,并彰显典型的时代气息。

2.培养写作主体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主体在审美鉴赏活动中,调动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特别是依据一些明确的审美标准,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写作主体审美鉴赏能力,应充分挖掘材料中的美学元素,创设情境,激发内心美的情感。

如天津卷写作话题的选择和写作情境的预设都极具诗情画意,写作主体应充分开发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首先“烟火气”的内涵耐人寻味,它可以是普通百姓的百态人生、心灵韵味,可以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各展所长、奉献社会的善行义举,也可以是“民生为大”的良政善治的治国之道,由此提炼出奉献、团结、和谐、担当、坚守等揭示维护“烟火气”的美学元素。同时,“烟火气”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奋斗的历史传承审美观念。其次,创设情境,把“烟火气”放在“个体”“家庭”与“群体”“家国”之间,通过系列事件折射彼此的关系,营造“可亲”“安好”“温情”“祥和”的社会氛围,激起寻找真情、传递爱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园。

三、落实写作主体担当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在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理应勇挑重担。落实写作主体担当,更多地体现在根据具体的任务情境,提炼个人对社会、国家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应包含如下:

(一)肩负历史使命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基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天津卷从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阐述了“烟火气”的内涵,最后提出“烟火气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可以看出“珍惜和守护”“奉献和担当”是写作的重点。因此写作主体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肩负历史使命,把个人的平凡奉献与国家的宏伟蓝图紧密联系,成就“最美的风景”。

(二)增强“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通过表格和数据展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写作主体应深层次分析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原因,充分领悟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将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四个自信”高度联系起来,真正领悟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中国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

(三)笃定理想信念

“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置身于不同行业砥砺进取典型人物的宏大背景,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强调时代青年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进行合理生涯规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写作主体应把理想信念牢固立起来,紧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以榜样为力量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发扬实干精神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全国新高考Ⅰ卷呈现了“本手”“妙手”“俗手”三个关键词。根据材料的内涵及感情倾向,可以看出,“本手”是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即强调实干,夯实基础。离开“本手”,会落入“俗手”,更谈不上“妙手”。因此写作主体应联系当下实际,指出当代青年应摒弃急于求成之思想,打好人生的根基,厚积薄发,大力发扬实干精神,成就非凡的人生。

(五)接力科技创新

引用《红楼梦》相关故事情节,全国甲卷给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三个关键词,它们分别对应“照搬”“模仿”和“创新”。根据材料的内涵及感情倾向,可以看出“情境独创”即“创新”是写作的重点,要做到“情境独创”,就需要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因此写作主体应联系当下实际,权衡利弊,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致力于科技革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和看待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重构写作主体,使情境作文的任务得以分解和重新组合,反映“写作主体”的客观真实和内心真实,形成精彩生动的“驱动有我世界”,真正达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妙手主体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护患情境会话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