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2023-04-06张涵
本刊讯(记者张涵)1月10日—11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召开。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李平就如何发挥各方优势,破解人才供需矛盾,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出倡议。他指出,要找准应用型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产业强国、科技强国中的定位,构建职普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教融汇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发挥应用型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新作为;要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精准性。打通数据壁垒,创新数据治理方式,开展需求预测,发布人才供需报告,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使人才素质更适应发展需求;要以数字化为新动能,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开展应用型高校数字化转型研究,建设丰富多元的数字教育资源与场景,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空间、新图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必须在深刻理解时代方位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和产业的论述,深刻体会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任务。职业教育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尤其是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在《“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指出,汇聚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教学、科研、实训等多方面资源,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是打破行业学科壁垒、突破高校和企业的藩篱,是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
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德智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他认为,地方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服务乡村振兴大计,着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和科技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学林强调,要瞄准科技前沿、关键技术和产业需求,坚持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紧密对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学设置学科专业,不断提高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范唯在《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观照,服务工程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报告中提出,高校要主动调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并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与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符合学校定位的培养标准,强化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届论坛从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多维性的思想盛宴,为产教融合使命的实现提供了本土经验和国际借鉴。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芬兰等9个国家的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部门代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及地方应用型高校联盟、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与领先企业、专家和代表等300余人线上参加本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