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视域下艺术美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模式探究*

2023-04-06马小娟

大众文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科美育分层

马小娟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0)

自工业革命时代以来,机器就不断取代人力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大军。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在探究如何使高技能技术人才保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无人驾驶、教育、电商零售、家居、安防、医疗、个人助理等多个领域的多个场景,其催生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有研究者给出的方案是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通过智能算法外化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通过大量数据刻画人类的实践经验,通过机械臂替代人类部分体力劳动,因而可以替代机械性体力劳动和重复性脑力劳动,但无法替代非机械性体力劳动和原创性脑力劳动。[1]“非机械性体力劳动和原创性脑力劳动”离不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1912年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3]未来的竞争是基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而这些都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教育讲座、模拟创业训练、开设创新思维理论课程和举办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举措与创业紧密相关且短期内可量化,能通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数量、奖项、创办企业的数量来考核,但多聚焦于创业的数量和成果,甚少从根源上挖掘创新创业的本质、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框架下去思考创业问题、将创业发生的过程放至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思考。

一、工科高职院校艺术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本研究对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教师,工程技术类企业人员等进行调研,旨在考察工科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调查范围包括11所具有代表性的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师生,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参与访谈的企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类行业,如:土建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

对1719名受访者的调查和分析显示:第一,工科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具体表现在:有66%的受访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开设了创业管理部门;有52%调查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开展了关于创业的专题讲座;有47%调查者所在的学校提供模拟创业实践平台;有43%调查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有40%的调查者所在的学校给予创业资金支持;37%的调查者所在单位创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时,调研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719名受访者中,已制定创业计划的为7.27%,约125人。第二,艺术美育相关的调查,目前在很多工科高职院校,都开设艺术相关必修课,课时在2学时至4学时之间,另外,还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共选修课,如英文电影欣赏、古筝演奏、建筑渲染、数码摄影技术、当代艺术鉴赏、街舞(JAZZ基础)中级、音乐基础与经典音乐、合唱与声乐发声技巧、传统广绣之针法与绣法、当代舞等。

(二)问题分析

工科高职院校的艺术美育的问题如下:第一,因选修学生人数众多,在班级人数限定的前提下,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常出现选课困难,可供选择的艺术类选修课程种类偏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受访者期望艺术课程能够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成果评价等方式上进行革新;第三,与选修课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内艺术协会和艺术社团种类众多,艺术协会和社团约占学生总协会的40%,学生参与度高,且在节庆等活动中定期举办表演活动。综上所述,工科高职院校的艺术美育实施途径单一,且没有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急需创新和改革。

工科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问题如下:第一,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倾向。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学生对创新创业保持理性、客观的认知。在调查问卷中,针对问题:“影响您创业方向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资金和资源(62.42%)、行业发展前景(59.98%)、专业和专长(48.92%)外,最受学生关注的是“个人兴趣和爱好”(48.46%),个人兴趣和爱好是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在真实创业过程中,教育教学部门应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为中心引导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创业项目同质化特征明显。在调查问卷的问题中:“如您正在创业准备阶段,您计划开展的创业项目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几位的创业项目分别是:化妆品(43人)、餐饮(14人)、奶茶(12人)、美容(12人)、服装(10人)等传统行业,以上这几类创业项目市场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特征明显,没有创新精神引领的创业只能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和模仿。

二、艺术美育融入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美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育”的定义,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4]《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解释美育称为“美学教育”[5]。现代教育学认为:“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6]综上,“美育”包含美学教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等,“美学教育”包含在美育的范畴内。本文探讨的艺术美育是指涵盖了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歌等艺术门类的美学教育。艺术美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艺术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能、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大幅度想象能力、美学审美力、情感感知力、创造力等,而这些能力正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艺术教育通过对创业学生的专业训练,提高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强调的是感性教育,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偏重于理工科,艺术类选修课公选课及校园内各艺术协会其宗旨是致力于提升全校师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尽管各个工科院校情况不同,不必整齐划一地培养同一种创业人才,但是就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一性来说,专业核心能力、跨学科快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填实工科高校学生所特有的核心能力,这就避免他们成为学科结构单一的工具人,以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不同的工作任务模式、不同的知识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

(二)艺术爱好为创业提供持续内驱动力

长久以来,校园内的艺术协会和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发挥着充实学生课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作用,学生对于课外艺术协会的重视程度与对待自身专业等同视之,大部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从进入大学才开始,但其艺术兴趣和艺术爱好是从儿童时代开始萌芽,艺术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育人核心目标一致、内容互相融合,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歌等艺术类别的学习,与创业者本人的艺术特长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经过艺术、专业和创新创业的训练和引导,艺术爱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连接了高校和市场,艺术爱好为创新创业提供持续的内驱动力,助推创业项目的成功落地。

(三)驱动学界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重视学生对技能技术的掌握,一些非专业教育被削弱,如工科高职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尽管许多学校都开设有艺术类的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校园内组织了种类丰富的艺术协会和社团,但是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而很少将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挖掘其背后价值,并以此强化学生的就业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决定世界未来的不是技术而是“原创性脑力劳动者”,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艺术教育开始,艺术美育融入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无论在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都有重要价值,更进一步驱动学界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角色定位。

三、艺术美育融入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模式探究

艺术美育融入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模式,充分以创业学生为中心,其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其分层依据是:学生的艺术倾向和不同的专业群。其分层的方法是:先将学生按照上述依据按顺序依次分层,然后,在分层的基础上开展精准的艺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艺术美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两者教学内容的叠加,而是资源的重新整合。

(一)基于“艺术课程+艺术协会+创业”的分层模式

新时代人民生活需要越来越表现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包括日常生活的文化化、艺术化、审美化、品位化等。[7]新时期的创业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商品或服务的艺术化、审美化、个性化、科技化、人性化等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在校内活跃的艺术协会有如下:乐器队、礼仪队、轻舞飞扬舞蹈队、LC街舞队、合唱团、NST煋舞队、馨绣协会、玉川茶艺社、Liberal Crew街舞协会、石鹰书画社、紫藤文学社、星辰影像协会、飞久音乐社、朝暮话剧社、沁恒动漫社、竹乐轩协会、纸鸢艺术社、Good Show配音协会、乐星歌唱协会等,这些协会的学生对该协会的艺术类别有自身特长和长久的个人兴趣,该模式将同一类艺术协会的同学分为一个创业团队,进行相同的艺术课程教育和创业教育,不同的艺术协会之间的艺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各不相同,同样地,不同的艺术协会之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亦不相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结合不同艺术协会的特点和学生的艺术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编班授课。

此种分层模式,具体而言,首先,改变了以往创新创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广泛覆盖的授课形式,增强了创新创业课程和美学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未来创业市场上的竞争,除关注产品或者服务本身,更应关注产品背后的目标用户群体,引导目标用户群体发掘其自身的潜在需求,艺术课程、艺术协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模式,打通了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对艺术的通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从市场的角度,此种模式有助于催生小众市场的创业项目,实现艺术协会与创业项目的精准对接,促使细分创业项目的实际落地。

(二)基于“艺术课程+专业群+创业”的分层模式

在上述分层的基础上,将各二级学院剩余的学生按照专业群进行“艺术课程+专业群”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教学,依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此种分层模式不仅将专业和创业相融合,还进行与专业群相配套的艺术教育,在根据对成功创办企业的125家公司及创始人的资料整理得出结论:这125家企业在近40年时间里,企业的转型和革新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企业创始人如缺乏跨学科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持续的求新求变意识,创业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能持续成功则几无可能,以专业群为纽带进行分层的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形成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

总结

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全面和根本性的解决,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在师资、教育资源等方面增加投入,同时也呼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艺术美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模式的构建,从学生的艺术倾向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将艺术课程与专业群、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艺术美育对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分层模式的构建并不以实际落地的创业项目的成功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培养有潜在创业特质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的整体创新水平,也驱动学界对工科高校中艺术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新的角色定位,这是艺术美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深层内涵。

猜你喜欢

工科美育分层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有趣的分层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