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学校教育的异同及启示

2023-04-06高铭聪

大众文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西督导学校

高铭聪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Lancaster,Pennsylvania 17603)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科技等密切相关。在学校教育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能够造就大批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正是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重要生力军。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学校教育各具特色,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共性,理性对待中西学校教育的差异,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与时俱进,从而推动我国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

一、中西学校教育的共性

因为中西学校教育是围绕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来广泛开展活动的,而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中西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特性。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各国为打造国际型人才在学校教育方面也日益趋同,因而中西学校教育的共性范围将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

中西学校教育的共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为了保障学校教育顺利、有序地开展中西双方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美国,有《美国教育改革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等;在英国,有《巴特勒法案》《1870初等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与科研法案》等;在中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在相关的教育法律中,中西双方都对适龄儿童的入学年龄以及义务的学习年限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中西学校教育理念都强调“学”“德”“人”“国”“求真”与“实践”[1]。中西学校教育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求知”思想上是相同的,普遍认为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第三,中西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出具备完善知识系统、完善的实践技能与发明本领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维护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中西学校教育都关注培养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的品质,如主张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教育、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习惯等,培养的人才规格均与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相一致。

第四,中西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都是课堂教学,都开设了不同科目的课程及其相应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灌输,教育内容的设置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育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是中西双方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实际锻炼法与情感陶冶法也普遍受到中西双方学校教育的重视。在中西学校教育中强调能力培养及行为训练,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统一,主张让学生通过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五,中西学校教育都主张通过家庭、社会团体、现代传媒等形式辅助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西学校教育强调要进行社会化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此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学校教育为引领,与家庭教育展开合作,互相作用、互相协调,形成“教育合力”,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美国,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简称PTA),倡导开展“带你的家人上学一周”,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开拓了丰富的渠道[2];在英国,通过立法宣布建立了家长协会制度(简称PGRs),作为家长代表可以参与学校的一些日常事务;在中国,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3]。在社会教育层面,中国与西方各国都注重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科技馆、艺术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主张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参与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与道德精神教育。在传播媒介层面,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充分利用报纸、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来传播国家思想、先进文化与前沿的专业知识,为学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中西学校教育的差异

由于中国与西方在民族文化、哲学、思维方式、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按社会需求而发展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与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主张以“人伦”为本位,注重道德完善。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更强调对社会、国家、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统一性,以知识目标为基础,追求知识的传输,强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主张学生通过自身勤奋刻苦的学习获得大量的知识。这种注重群体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系统的思维能力,但束缚了人的个性化发展。

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个人本位,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尊严,以个体的发展为中心,鼓励个体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将个体能够表现出的力量、勇敢与智慧视为最高的人格表现[4]。在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下,西方学校教育更为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现出的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与不同观点,主张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虽然这种强调个体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容易使学生淡漠群体意识,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协作。

(二)教育内容的差异

中国学校的教育内容突出统一性,由政府颁行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内容,指定统一的教材、大纲、参考书。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基本单元是知识点,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对一系列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无条件接受、尊重与掌握这些知识点,主张通过对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一体系下,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但在学习内容上很难开拓与创新,一味枯燥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西方学校的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内容由各州制定,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每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是由学校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设置灵活而富有个性。西方学校的教育内容广而博,且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老师讲解知识也是点到为止。从小学开始即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选修课的内容极为丰富,供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在这一体系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也得到了有效的扩大和延伸,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教育模式的差异

中国学校主要实行的是灌输训导式的教育模式。中国学习教育着重形式上的训练,以教室内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系统地教导学生课程知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注重理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带有被动性,对教师“唯命是从”,主要通过大量反复的机械记忆掌握所学知识。这种严格、稳定、规范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能够养成态度严谨、逻辑性强的工作方式,但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高,创新思维薄弱。

西方学校主要实行的是问题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在学校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思考、组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民主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西方学校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是由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指导下实行统筹和管理[5],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国家统一规定学校的基本学制、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本地区学校的年度招生规模、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教育部是学校的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于2012年10月开始施行的《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把各级各类教育纳入督导范围,督导对象扩展到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6],并制定了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三种督导类型及其工作程序,有效地实现了全国教育的覆盖。这一管理体制公平、公正、权责分明,有利各类学校依法办学,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

西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具有极大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以美国为例,对教育负有管理和决定权利的是各个州政府,具体教学事务的管理则由学区文员会自行决定,联邦政府仅行使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责,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督导的工作方法除了包括综合督导、常规督导、临时督导、专题督导、全面督导等方法外,还有观察法、检测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督导方式灵活,能够更加全面而客观地评估对象。再拿英国来说,教育标准局作为教育督导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同级,由议会负责,由皇家总督学领导,由财政部从中央税收中拨款支持。教育标准局的工作内容包括督学与督政两个方面,督学是对普通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特殊学校进行评估;督政是对地方教育局工作的督导、评估,通过出具的督导报告能够让学校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三、西方学校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分析中西学校教育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正视我国学校教育的不足与西方学校教育的优点,能够启迪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加快教育的现代化,系统破解教育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7]。

(一)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化教育

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打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双向交流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中实现教学相长。

在学校教育中,要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不同质的个性化教育。教师要积极研究与挖掘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个性潜能优势,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学习的现状在不同时期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引导到培育再到提高,分阶段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从专业课模块、实践课模块与公共课模块三个模块入手,构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专业课模块要突出综合专业知识结构的牢固性,塑造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课模块要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合作教育实践活动,与相关院校、企业、科研机构、文化部门等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公共课模块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科学结合起来,在夯实基础主干教育内容的同时扩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一方面要重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系统、有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构建多样化、跨专业课程,丰富专业学科选修课程种类,鼓励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领域、跨科系选择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培养国际化人才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坚持民主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选用原则,在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的教学方法,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教学应用手段的现代化。在学校的教学评价方面,要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把握教学评价的方向,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搞好以改进教学为目的形成性评价,重视综合评价,加强评价指标的具体化和定量化,从而构建全方位、多阶段的动态评价体系,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内部动力机制使教学评价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自我反思与改进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形成,人才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开始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立志于培养能够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代表中国与世界合作的人[8]。因此,学校应努力帮助构建学生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树立坚定的政治理念,培养正确的思想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媒介素养能力等。因此,应积极与西方学校广泛联系,密切合作,积极借鉴西方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并按照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规律来培养人才,扬长避短,勇于创新,不断推进我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西督导学校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学校推介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