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
——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
2023-04-06王义杰王淑梅
杨 柳 张 宁 王义杰 王淑梅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18年6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指出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课程[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研究与建设势在必行。
一、课程建设与“金课”对标
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公共关系学既是秘书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整体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是突破传统教学中课时受限瓶颈的契机,为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开展实践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线上线下混合式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需首先与“金课”对标,即建设具有“两性一度”,凸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2]。
(一)梳理教学目标,凸显课程高阶性
高阶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营造高阶学习环境[3]。高阶性课程建设应覆盖全部教学工作环节,但首先应着眼于对教学目标的梳理。无论从服务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还是基于课程自身的预期效果,课程教学目标都应从低阶思维的记忆、理解、一般应用向高阶认知的分析、评价、创造过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掌握现代公关理论和技能,形成诚实无欺、平等互惠、公众至上、创新发展等价值观念,能以公关思维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实现懂管理、能策划、善沟通、会传播、可写作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程创新性
课程创新是全面的创新,不应单独局限于教学手段或教学内容一隅。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在充分分析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设计教学结构,提炼教学内容,打磨教学方法,精选活动形式,使每节课不仅体现公共关系前沿知识和技术需求,亦对学生具备充足的吸引力,真正激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重置考评标准,增加课程难度和挑战度
对于学习者来说,挑战往往来自课程的考核,将考核分散于各个章节是很有必要的。但单纯以考促学的缺点显而易见,容易形成学生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被分数驱动,内在兴趣不足,课程高阶性、创新性的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第一,增加课程难度和挑战难度,的确需要加强过程考核;第二,淡化学习过程中频繁“考”和一味“做题”的概念,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翁,通过设计前后章节内容相关联的任务使学生产生闯关般的游戏感;第三,任务的设计可在内容上增加难度,整合知识点,力求结合实际,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创新性任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课程的挑战,培养了高阶思维。
二、基于“金课”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内容构建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整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在“两性一度”的导向下,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模式下,如何丰满课程的血肉,真正改进教学是当前考虑的重点。
(一)关注能力获得与群体区分,凝练教学理念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关素质与能力,课程教学理念首先集中于学生习得尤其是能力获得。以教师为主导,择选内容与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或协作开展沉浸式深度学习。学生真正融入教学,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感知社会、行业课堂的魅力,在运用公关理念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收获能力。
同时,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其社会性和交叉性特点广受学生欢迎。公共关系学在各高校的设置除专业课外,以校级公选课为常见。由此,课程教学理念还应区分学习群体,关注不同学习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对秘书学等专业课学生来说,课程侧重于公关理论和技能的运用,学生未来将所掌握的策划、管理、沟通、传播、写作等技能服务于所在的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社会组织,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但对公选课学生而言,课程作为通识课应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服务于工作生活。
(二)以“我”为主兼顾创新,建设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避免照搬照抄,应适当运用拿来主义,以“我”为主,在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本校教学对象和课程性质的教学资源。
课程指导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PPT课件、数字化教材等。构建本课程及所在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由总到分地把握能力目标,掌握各教学模块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
课程内容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案例、习题、实训项目、拓展资源等。首先应根据优化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列出全部篇章的任务点目录,继而围绕任务点录制线上教学微视频,编写案例,设计选择、填空、判断、讨论、案例分析、问卷等线上任务,设计演说、比赛、情景模拟、写作等线下实训项目,以分析、评价、创造性的训练凸显课程高阶性和挑战度,最后整理国家精品课程、学科动态及相关文献等拓展学习资源。
课程内容资源建设需突出创新性。第一,把握时新性。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以往教学中的经典案例离学生较远,需结合时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编写案例、设计实训题目,如中非人文交流中的媒体实践等。第二,体现地方性。挖掘本地资源,寻访本地社会组织公关活动优秀案例,如保定大激店的千年古镇和水文化名片打造、长城汽车的崛起密码等。第三,凸显课程思政教育。公共关系学课程应承担全方位育人任务,可挖掘课程思政内涵,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政府作为、社会组织的公益行动等,加强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危机公关案例中梳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因素,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第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训中引导学生收集组织的公关策划案例,例如热门IP的传播策略、商家的创意宣传活动,在线下课堂上分析展示,积累策划创意。
课程孵化资源。学生在线上学习和公关实训过程中留下的图片、摄像和文字资料,是其学习成果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现,经教师筛选,可成为下一轮教学的内容资源。
(三)讲练结合实训为先,融合教学方法
为打造学生深度参与的互动教学,需更新融合教学方法,广泛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模拟式、闯关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习惯。
第一,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把课程划分为若干基本教学模块,各模块在内容上既独立又息息相关。公共关系学可分为八大教学模块,理论部分是基础,公关三大要素的构成、规范的掌握、主客体与功能型公关类型的熟知为学生开展公关活动奠定基础。实践部分更具挑战性和应用性,通过公关工作方法模块,学生将具备创新意识和调查、策划、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基本能力;通过礼仪模块,学生将具备形象意识,从内在与外在完善自我与组织形象,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传播模块有助于学生具备良好的传播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助力公关项目推进;危机管理模块则引导学生在后舆情时代更好地发挥危机管理的职责,积极预防、正确应对组织危机,化危机为机遇。模块设置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掌握课程知识能力。接下来,将每个教学模块细化分解为具体任务,各章节设计若干任务点,例如,在一级模块“公关工作方法”的二级模块“公共关系调查”部分,可依次设置任务,请学生根据给出案例、查找文献或结合实际思考“完整的公关调查包括哪些程序?”“我们要调查什么?”“调查方法有哪些?”“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系列任务的完成,学生对公关调查有了完整的认识和深入的掌握,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法。一是教师给出案例,请学生思考分析,提供的案例属于课程内容资源,须符合时新性、地方性特点,凸显课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教师给出任务,请学生根据任务自行查找案例,制作PPT讲解案例以佐证自己的观点。2022年春季学期在给出“传播策略”的思考任务后,不少同学纷纷到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找答案。
第三,情境实训法。情境实训法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创设的行业情境中扮演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相应任务主题,如企业媒体关系的处理、学校食堂的公关危机、说服店主提供社团活动赞助等,学生可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创设情境所需角色,编定合理情节,模拟解决公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演讲比赛、策划比赛,或依托学校、地方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过程结果全面覆盖,更新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应为全方位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两部分。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都计入过程性评价范畴,以平台的数据统计和教师线下观察评价为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评价中弱化“考”的概念,让学生乐于参加活动,完成任务,期末考核可采用集体形式。2015年起,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考核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2015年期末考核学生亲身策划、组织、举办了一场以“时光旅行”为主题的T台秀;16年同学们承办了学院的“人文梦想秀”文艺汇演,完成晚会策划、活动舞台及服装造型的赞助确定、校内及新媒体宣传等工作。多年来,学生对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参与热情较高,开放型的成果展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保证了每位同学能积极投身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
三、基于“金课”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设计。混合教学的新模式下,应合理配置课程框架,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高效衔接。
(一)线上课堂,夯实理论基础
线上课程借助超星等MOOC平台,将整合好的课程指导资源、内容资源和孵化资源以模块——任务点为轴,按学习顺序发布给学生。学生在线结合教材,学习教师发布的各章节内容的录课视频、补充资料,完成线上任务,掌握公关知识与方法。在课前,学生对照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获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学习进度;线上课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熟悉操作方法、产生兴趣深度学习为要务,在教学设计上以任务为先导,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知识点视频、分析视频或文字案例、思考并在线讨论问题。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程序、方法设计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简便易行;在课后,学生结合习题查漏补缺,或根据线上领取的任务开展调研,为线下课堂学习做铺垫。
(二)线下课堂,提升实践能力
线下课堂以高阶学习为主。教师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梳理章节重难点,拓展课程深度,有侧重地答疑。线下课堂着重采用问题探究、情境实训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可提供与线上内容相结合的主题,如城市形象建设、企业公益行、组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等,由学生模拟解决公关问题,或结合课下的资料收集与思考开展案例讲解、策划竞赛等。在混合教学模式中,线上学习是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线下学习是提高,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解决问题,充分调动高阶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在理论方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以完备的资源库建设,拓展了课程资源广度;以具有时新性、凸显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内涵的课程延展了教学内容深度,以融会贯通相邻学科、前沿知识和融合改进教学方法攀登了教学高度,挖掘了金课内涵,完善了课程体系,强化了课程特色。
在实践方面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首先明确了师生在线上、线下的各自任务,提高了时间利用率,突破课时不足的瓶颈;其次,通过打造学生参与式的互动教学,结合图、文、声音、视频、动画交融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解决课程缺乏创新性、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动性问题;最后,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眼、耳、手、脑结合,训练学生以公关的思维方式科学地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公关活动,解决低阶学习、成效低下问题,真正提高综合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