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综合教育与实践模式探索
2023-04-06司俊男
司俊男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中对建设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提出具体要求,即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将人才培养思想和方针贯穿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本文结合目前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特点、专业特点、学生个性特点,尝试建设集课堂、校园、社区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全面打造立体化育人体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1]。
一、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综合教育的价值
(一)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
学生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在哪里,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完成艺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落实“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贯穿于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的各环节和全过程。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立,是有效拓展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范围,延伸人才培养时间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将教育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全过程的必然要求,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育人途径的有效拓展
艺术类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高超的艺术实践技能、创新创意能力,还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从近期的一些国内外广告、摄影艺术作品出现的舆论事件来看,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这是“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建构的紧要任务。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在传统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班团建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非遗传承和创新等内容融入其中,是有效拓展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途径,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2]。
二、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综合教育现状
(一)重技能,轻素养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以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过程中,大多仍然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原则,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及美学理论教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出现艺术作品中缺乏文化内涵或者文化内涵有偏差的负面影响;二是与一般综合性高校相比,艺术类高职教学多强调艺术技能教学,在课程安排中也多为艺术技能性课程,而艺术理论、美学素养、文化素养、创新创意能力方面的课程比例较少。
(二)教学场景单一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建设和实践,仍然是以教室为主要场所,虽然有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是在校内实训室或企业中开展,但整体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式”教学。尽管近些年随着地方政府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软硬件投资建设的力度加大,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常规教学仪器等教育设备设施的不断升级,但是整体而言仍然是采用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仍然是教师为主的单一场景,显然不利于艺术类学生个性化创意思维培养,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3]。
(三)队伍不整,阵地不稳
教师作为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模式建设、管理的主要力量,落实学生社区综合管理项目,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社区教师基本都是由辅导员兼任,其本身除了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院系行政工作、科研工作以外,很难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管理当中。尽管部分学校采取聘用学生会学生、校外兼职老师来担任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往往会因为学生毕业生待遇不高等问题,造成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难以保障学生社区活动和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四)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
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社区教育建设管理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教育管理队伍的多方协作。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保障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教师之间、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形成学生社区建设的合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建设和管理的老师仍然处于孤军作战的状况,不能与学校其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互动,不能全面掌握、及时反馈和处理学生的详细情况,导致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不能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不能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社区的认可度不高、自我服务意识薄弱、社区文化缺失等问题。
三、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建设需要从目标、理念、机制、师资等方面入手,明确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育人目标,增强学生社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而艺术类高职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必定与其他高校侧重点不同。艺术专业大学生多元自由的“个体价值”,相较于综合类高校的学生,思维崇尚活跃、多元自由的思想,感情更为丰富、细腻、个性、我行我素、突出个体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在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可接受的方式。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要用科学和创新的理念进行建设、组织、管理和指导。传统的学生社区管理,通常只作为日常学生管理中末端、学生后勤服务的辅助手段,与学生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其他环节脱离。通过目前艺术类学生生活习惯的发展,学生更愿意接受在学生社区自由无拘束的思想教育过程,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管理应该以更加细腻、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学生社区育人全过程。比如通过学科专家辅导、讲座、实践等系列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管理,让管理者了解学生的生活,形成互相包容与尊重,积极、生动、有趣的轻松社区日常。当然艺术类高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教育要区别于传统课堂教育,需要将艺术专业主题元素融入社区的教育与实践的日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开展学生社区教育活动。另外,转变学生社区的管理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社区管理与育人的关系,摆脱单纯的事务管理,摒弃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机械管理态度,以包容、开放、尊重的理念,真正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建立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区域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框架下,校内需要建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包括学生事务中心、党团活动室、创客空间、共享书吧、艺术设计中心、导师导生辅导室、心理驿站等在内的多种公共活动区域,形成具有书香气息、红色文化、艺术文化、苏州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系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实践课程,力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另外,要跨出学校边界线,协同社区实践、家庭、社会资源等,构建多场景、多需求、多角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并将丰富社会文化类实践资源注入其中,才会让艺术类学生社区人才培养、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更加生动,进而提升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育人的成果。多样化社会活动区域的建立,还需要打破学院、班级、专业的界限,才能更好地落实符合艺术特质的教育活动。比如在日常党团思想活动宣传中,开展创意设计比赛、开展史论知识信息设计活动等,将思想政治学习真正与艺术专业相结合,让专业滋润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社区活动的接纳度[4]。
(三)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师队伍
在社区育人中,全员积极参与队伍建设,强化育人队伍,既要从教职工队伍入手,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全面提升学生社区的管理效能。艺术类高职学生总数体量较小,从管理方面看社区的管理队伍专职人员配比相对数量较少。高素质的社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优化和培训相关服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多依赖于学校职能部门、兼职和学生宿舍管理群体,建立管理干部、心理咨询、名师辅导员、校内外名师协同发展的制度。另一方面提高社区工作的门槛,配齐专职管理人员,完善教师深入学生管理兼职聘用体系,将兼职聘用体系落到实处,而不只是职称评定的指标。要明确学生社区建设、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建立自上而下的完善聘用管理制度,例如心理咨询、学业就业指导等,通过学生社区,打造贴近学生的重要通道。同时,学校要为学生管理队伍搭建更多样、更高的平台,而不仅限于后勤服务,将学生纳入学生社区管理的队伍当中,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依托学生自治委员会,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基地等等,艺术院校美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区活动,学生自发去组织实践,激发并发挥学生活力和创新的能力[5]。
(四)建立健全学生社区育人机制
一要构建闭环式双向管理体制。原有的学生管理社区管理主要是垂直的管理,从学工到后勤各条线各自执行不同的任务,对于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辅导员。要改变这种单薄的状况,艺术类高校社区管理需要完善保障制度,给予学生知情权和参与权,育人更需要灵活,体制机制分工明确,边界明确、计划和执行更加多样。丰富社区内容,从生活、党团、校园文化、课程思政、职业规划与创业、社会实践等制度深入社区工作中,全面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全校协同”育人机制[6]。
二是完善管理领导机制,由校长担任组长,包括组织、学工、后勤、教务、工会等相关部门。在学生社区日常管理中,领导小组要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带动全员参与进来。从管理层面,各部门只有深入学生社区,才能领会和了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需求,改变“衙门”窗口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轨状态。
(五)强化考核
学生社区教育与实践的深入不是单一的指标,更是艺术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机制,符合现代艺术类大学成长和发展的趋势。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成效最终要建立考评机制,实现实践、过程和目标的监督,才能推动学生社区育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要建立多元多维度的评价,理论、实践和活动有各自的评价指标。二是要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评价方法。随着大数据和三位一体的平台发展,社区育人教育有别于课堂教育,传统过于严肃和古板的评价显然不适合艺术类学生社区教育。通过智能化终端,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考评机制,不仅可以减轻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给予学生提供意见和沟通交流的信息化渠道,为实施学生社区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并且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全面和灵活的学生端考评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社区,让学生成为管理主体、评价监督主体,让“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能成为学生的教育场所、学习场所,同样也成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修炼场。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职学生社区的建设要强化党团引领,领航铸魂,凝聚育人“思想”力。强化学生参与,自主培育,构筑成长“内区”力。强化队伍建设,三位一体,耕耘育人“向心”力。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有正确价值观和创作观的艺术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