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境,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2023-04-05袁留平
袁留平
(胡集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600)
近年来,人们在课改中提出了“立学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立学课堂”的内涵就是立人之学、立根之学、立身之学,立学课堂的根本是立德树人。针对“立学课堂”的要求,我们在遵循教育规律和育人本质的基础上,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寻求适合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创设科学合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体会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目的,引入或创设一些社会的、生活的、贴近学生认知的、直观的场景,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的一种方法或手段。情境教学的理念于20 世纪30 年代-60 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发展而形成,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一直致力于研究情境教学在学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观点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场景、实物的演示、语言的描述等为载体,将化学知识寓情于境,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亲切感。
二、创设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化学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如: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都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工厂的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等会造成水体污染;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等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或形成酸雨;工厂的废渣、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塑料等会污染土壤。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情实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和共鸣。将情境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2.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让课堂更有活力,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形式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把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立体鲜活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各种化学知识。[1]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硫酸解离出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作为旁观者未参加反应。微观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创设直观易懂的情境。生动形象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活动,从而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教学反馈,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远迁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为例,组织学生探究生石灰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变质后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如何检验?创设问题式情境、实验探究情境、贴近生活情境、化学史情境等,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设情境的教学实施策略
1.创设环保情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渗透环保理念。如:空气保护,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雾霾天气、沙尘暴、酸雨、臭氧空洞、工厂排放黑烟等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来源是什么?三大化石燃料是哪些?我国为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铅汽油?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空气?创设环保情境,寓环保意识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时代责任感。
2.创设化学史料情境,使学生树立报国的远大理想
化学史是人类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家研究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的历史过程,它记载了化学发展的历程。[2]化学史的奇闻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国在化学的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化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例如: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潜心研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疟疾的治疗研究中获得伟大的成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冶金、陶瓷、酿造、造纸、制火药以及炼金术士点石成金的作坊就是化学实验室的前身等。学习我国在化学史上的贡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树立报国的远大理想。
3.创设实验探究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我们虽然可以将实验视频穿插于教学当中,但是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做实验,难免对实验现象、原理掌握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刻。[3]在化学的学习中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借助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疑难问题,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优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分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实质时可以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继续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并测出溶液电导率先变小后变大,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电导率降低,后随着硫酸逐渐加入,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断增加导致电导率逐渐增大。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措施。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表及里的分析,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反应原理、归纳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学习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时,可将几个生锈的铁钉放入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在瓶底有固体不溶物,提出问题:溶液中逸出的气体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之外还有什么?是否是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瓶底的固体物质是铁还是铁锈?可乐的酸性比较弱,与铁锈反应速率是否太慢?铁锈疏松多孔可以增大与可乐的接触面积,是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生锈铁钉与可乐反应后的剩余溶液呈什么性?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促进学生认真分析、积极思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主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5.创设学习探索情境,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意识。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钙、硫酸镁等),如何提纯粗盐得到精盐?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探究方法:泥沙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利用化学方法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硫酸镁,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让学生思考分析这三种溶液的加入是否有先后顺序?碳酸钠要在氯化钡后面加入的原因是什么?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并搅拌、煮沸的目的是什么?在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之后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试剂,进行实验加以验证。创设学习探索情境,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中形成逻辑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6.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4]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带一件沾有泥水、汗水和油渍的衣服,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将衣服洗干净进行学习。首先将衣服用清水浸泡,汗水或汗渍中含有的盐分遇到水能溶解形成溶液,泥遇到水形成悬浊液,而油渍用水浸泡不能洗干净。再引导学生思考仅仅用水浸泡清洗衣服,只能洗去衣服上的汗水和泥土,却不能把油渍也洗掉,那油渍又可以用什么洗?用酒精或汽油来洗,因为油渍不能溶于水却能溶于汽油,用洗涤剂洗是乳化原理的运用。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素材,更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四、结语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趣味性的、科学合理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寓情于境,有利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