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3-04-05李红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介壳杨树病斑

吴 静 陈 洋 李红伟

(1 商城县林业和茶产业局 河南 信阳 465350; 2 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 河南 许昌 461000)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林业病虫害的扩散会给林业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结合生产实际,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科学合理的进行病虫害防治,以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的。

1 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如做好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管护工作,使植物健壮生长,增强植物抵抗恶劣气候条件及病虫害的能力。林业管理人员要根据植物生存的土壤、温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以及易感病虫害的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预案,以指导全年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2 主要林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可感染加杨、毛白杨、柳树、核桃等树木。新栽幼树、苗木和成年大树均可受害,以新栽幼树和苗木受害较重,可造成枯梢,严重时导致整株枯死。杨树溃疡病病原为杨座腔菌,属子囊菌纲、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属。

2.1.1 发病症状。杨树溃疡病分为水泡型、大斑型和细菌型3 种。①水泡型。主要染病部位在主干和枝梢。在早春和晚秋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约1 cm,以后流出树液,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皮要大,直径可达2 cm 以上。当病斑在皮下互相连接包围树干后,上部即枯死。次年在枯死的树皮上出现许多轮生或散生的小黑点。②大斑型。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木质部变为褐色,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会连成片,造成枝梢干枯。③细菌型。主要发生在树干,也能在大枝上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椭圆形瘤,直径约1 cm,外表光滑,后逐渐增大成梭形或圆柱形大瘤,颜色变为灰褐色,表面粗糙并出现纵向开裂。夏季从病部裂缝中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病瘤内韧皮部变棕红色,木质部由白色变为灰色,后变为红色。发病严重时出现腐烂,树木生长衰弱,木材腐朽不成材,严重时可致树木全株死亡。大树比幼树受害重,地势低洼的林分发病较重,冻伤和修枝伤易引起发病。

2.1.2 发病规律。病菌12 月上中旬侵入寄主,潜伏于树皮内,次春树体生长不良后出现症状。老病斑内的越冬菌丝至4 月下旬以后才形成分生孢子,起再侵染的作用。4 ~5 月为第1 次发病期,6 月以后,病斑停止扩展,产生愈伤组织。10 ~11 月为第2 次发病期。春季寒冷、干旱的年份易发病;盐碱地、低洼地、沙丘地易发病;苗木在起苗、运输、栽植等过程中伤根过多,栽前假植过久易发病。

2.1.3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染病苗木禁止外运,就地销毁。②选用抗病树种,如毛白杨、沙兰杨等。③化学防治。发病初期(3 月底~4 月初)用甲基托布津防治;也可在病干上涂5%硫酸铜液、0.5 波美度石硫合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等。④加强营林措施,栽后及时浇水、施肥、修枝疏伐,提高林木的综合抗逆性,增强抗病能力。苗木出圃起苗时要避免伤及根系,苗木出圃后造林前为了防止苗木失水,要在清水里浸泡1 d,且减少长距离运输和假植时间,尽量做到随起随栽。秋末在树干1.5 m 左右高的地方刷涂白剂,预防病虫、冻害及日灼。

2.2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受害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桑树、槭树、樱花、木槿等多种林木。该病主要发生在树木的主干、主枝和小枝上。染病植株的干枝出现皮层腐烂,严重时导致林木大量枯死,使造林失败。

2.2.1 症状。杨树腐烂病分为干腐型和枝枯型2 种。①干腐型。主要在主枝、主干及分枝处发病,病皮首先变红褐色,皮层腐烂变软;以后干缩下陷,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针头状小突起,为病菌的子座,潮湿天气或雨后,排出黄丝状分生孢子角;后期皮层糟烂,易与木质部分离。②枝枯型。主要在小枝处发病,病斑迅速环绕枝条一周,上部的枝梢枯死。

2.2.2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皮内越冬。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排出后,由风雨和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6 ~10 d。3 ~4 月开始发病,5 ~6 月为发病盛期,平均气温10 ℃~15 ℃时有利于病害发展,超过20 ℃则发展缓慢,故7 ~9 月病害基本停止。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先在枯枝、死节等死组织上潜伏,再逐渐侵染活组织。植株生长旺盛时,处于潜伏状态。新栽的树木,在遭受风沙、日灼、干旱、虫蛀、冻伤或机械损伤时,易发病;立地条件不良、管理措施不力、其它病虫害严重、生长衰弱的林分也易发病。

2.2.3 防治方法。①做好新栽幼树的施肥、浇水等管护工作,增强树势。在树干的迎风和向阳面刷涂白剂,防止风沙、日灼、冻裂,减少病菌的侵染。②科学修剪,修剪时及时清除病枝、枯枝,防止病菌传播蔓延。对轻病株及时清除病枝,刮除病皮,喷涂10%碱水(碳酸钠)、5 波美度石硫合剂、200 倍退菌特等,效果良好。③营造混交林,可减轻该病发生。如榆树、杨树、柳树、槐树等混交。④选择抗病品种栽植,如白杨派树种较为抗病。

2.3 桑白蚧。桑白蚧属同翅目蚧科,可为害桑、泡桐、杨、柳、柿、核桃、桃、杏、李、无花果等多种林木和果树,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在枝条上吸取汁液,受害树木轻则生长不良,重则干枯死亡。

2.3.1 形态特征。卵椭圆形,淡橙红色。若虫扁椭圆形,橙色。雌成虫体橙黄色,体长约1.3 mm,宽卵圆形;体表覆盖介壳,长约2.5 mm,灰白色,近圆形,背面隆起,壳点黄褐色,偏生于壳的一方。雄介壳长约1 mm,橙色或桔红色,有灰白色翅1 对,长筒形,背面有3 条突出的隆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2.3.2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 代,以第2 代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过冬。翌年春季(3 ~4 月树萌动后)吸食树液为害。4 月底~5 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约10 d。若虫孵化后,从介壳底下爬向合适的位置就固定不再移动,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约经5 d 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形成介壳。6 ~7 月间,雄虫羽化,与雌虫交尾后死去。受精雌虫于8 ~9 月间产卵,若虫孵化后分散为害,11 月间在枝条上过冬。

2.3.3 防治方法。①加强预防,春季树木发芽前喷洒5%矿物油乳剂或3 ~5 波美度石硫合剂。②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如加强林地的水肥管理,增加林木抗虫能力。此外,桑白蚧多发生在林木茂密、背风阴湿的林分,或植株稠密的林地。因此,适当稀植可增强林间的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创造出不适宜该虫暴发蔓延的环境条件。③人工防治,结合修剪,剪除受害重的枝干,受害轻的枝条可用钢丝刷或毛刷擦除虫体。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减轻该虫为害。⑤药剂防治。初孵若虫分散爬行尚未形成介壳前对药剂反应敏感,可利用50%可湿性西维因400 倍液、40%毒死蜱(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 ~2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均匀喷雾,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介壳杨树病斑
介壳虫防治须重视
跟踪导练(五)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玉龙油橄榄介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肉肉们de天敌——介壳虫
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