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23-04-05王爱云
王爱云
(新乡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新乡 453700)
白绢病、紫纹羽病和白纹羽病主要危害林木根部,对林木危害大,尤其对苗木幼树危害更大,会造成染病苗木、幼树逐渐枯萎死亡。
1 白绢病
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该病分布范围广,全国范围均有发生,在河南省地区南部、西南部发生较多。该病主要危害幼树及苗木的根颈部皮层,使之腐烂,造成地上部分逐渐衰弱,以致全株死亡。
1.1 病原。该病由齐整小核菌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形,并纵向呈放射状扩展,外观犹如白色丝绢。该菌的菌核表生,呈球形或近球形,平滑而有光泽,表面茶褐色,细胞形小且不规则,内部灰白色。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在10 ℃~40 ℃环境中可正常发育,最适温度为30℃;pH 值2 ~8 都能生长,最适pH 值为6。该病菌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 ~6 年,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时期更长。
1.2 症状。该病多发生于近地面的苗木根颈部。发病部位初期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表面产生白色丝绢状菌丝层,呈扇形扩展,特别是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时,会蔓延至病株周围土壤表面,而后长出油菜籽状的小型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淡红色、黄褐色,最后为茶褐色。植株病部腐烂处会溢出褐色汁液,有酒糟味。苗木受害后,植株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会严重影响植株的水分、养分运输,造成苗木生长不良,叶片逐渐变黄而枯萎凋谢,最终导致整株直立枯死。病株极易被拔起,其根部皮层腐烂,病皮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
1.3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被害苗木上和杂草上越冬,翌年土壤温湿度适宜时即可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菌丝体入侵苗木根颈部进行危害。病菌通过雨水传播,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体,导致植株发病。另外,染病苗木病部产生的匍匐状菌丝可以沿着土壤缝隙蔓延至邻株。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该病发生严重。土壤性质对病害发生程度也有影响,如在酸性和中性土壤(pH 值5 ~7)发病多,在碱性土壤发病少;在湿度大、土质粘重板结的土壤中发病多,反之则少;在富含有机质、氮含量高的土壤中发病少,反之则多。
1.4 防治方法。①加强植物检疫,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查,杜绝带病苗木的输入与输出。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苗木造林。②加强苗木管理。苗期增施有机肥,及时消灭杂草,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能力;同时,做好圃地排水工作,降低土壤湿度,使病菌不易生长蔓延。③及早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消除病原。④采用嫁接方法恢复树势。对幼树腐烂根的颈部实行刮皮处理,并涂抹药剂。可采用桥接或靠接的方法沟通地上、地下部分的营养渠道,防止树体死亡。桥接是选用粗壮的1 年生枝,两头削成楔形,在主干伤疤上下部皮层光滑健康的地方切成“丄”形,插入枝条(注意先端朝上),接口上用湿泥和塑料布包好保湿。靠接是在大树边栽1 株健壮的苗木,春季把苗木顶端削成楔形,插入伤口上方“丄”形树皮里,用湿泥和塑料布包好保湿。或在苗木粗大时,在苗木和伤口上方各削成大小相当的马耳形切面,然后靠在一起,形成层对接形成层,用麻绳扎紧,再用湿泥糊实。待愈合后剪去苗木上部树头。⑤药剂防治。病害发生时,可用五氯酚钠200 ~300 倍液,喷洒苗木根颈部;或用70%五氯硝基苯与细土混合(1∶30 ~50)撒在病苗根颈及四周的土壤中。栽植、扦插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药液将苗木根部浸泡10 ~30 min。
2 白纹羽病
该病主要危害栎类、榆、槭、柏、梨、桃、李、杏、苹果、葡萄等多种林木及果树,主要危害植株根部。
2.1 病原。该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在自然条件下,该病菌主要形成菌丝体、菌索、菌核,有时也形成子囊壳,子囊孢子单胞,纺锤形,褐色至黑色。
2.2 症状。感染初期,细根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根表面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后期霉烂,根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木质部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地上部近土面根际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此为菌丝膜,有时会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植株地上部逐渐衰弱死亡。
2.3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越冬。该病菌的菌丝残留在病根或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可通过土壤传播引起植株根腐,最后导致全株死亡。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林木,易于发病。土壤粘重、透气及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易积水处,发病较重,反之较轻。北方地区高温多湿的夏季(7 ~8 月)易发此病。
2.4 防治方法。①发现病树应及时挖除,并对周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②加强抚育管理。注意中耕除草,雨季注意排水,追施有机肥料,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药剂防治。在病害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④避免间作红薯和豆类,减轻该病危害。
3 紫纹羽病
也叫紫根病。河南地区广有分布。可危害苹果、梨、刺槐、杨、柳等多种林木及果树。该病可导致植株根系霉烂枯死,从而造成整个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3.1 病原。紫纹羽病是由担子菌引起的病害。菌丝体在病根外集结成菌膜及根状菌索,呈紫色或紫红色。夏季在菌丝体上产生担子和担孢子。病菌发育温度为8 ℃~35 ℃,适温为26 ℃~28 ℃,最适土壤水分为75%,最适宜pH 值为5.2 ~6.4。
3.2 症状。紫纹羽病根系霉烂情况与白纹羽病相似,但病根表面缠绕有紫红色的丝网状物及绒布状物,前者为根状菌索,后者为菌丝膜。在腐朽的根部,有时还可以看到半球形紫红色的菌核。
3.3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夏,可在土中存活数年。依靠病健根接触、水流及农具接触等传染。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种植过深、树势衰弱时发病较重。
3.4 防治方法。①加强根部管理。增施有机肥,使果树根系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力。②做好林地排水工作,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不使病菌蔓延。③林地内不要间作马铃薯、大豆、花生、甘薯等感病作物。④发现病树及早全部清除,再浇施药液消毒,然后换上无菌新土覆盖。常用的消毒药剂有:20%粉锈宁乳剂1 000 倍液,或者80%五氯酚钠原粉250 ~300 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