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音乐对大众音乐审美影响的探究
——以“抖音”为例
2023-04-05肖雨沁吴修林
肖雨沁,吴修林
(1.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 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摄入信息的方式趋于碎片化,使短视频行业变得炙手可热。截至2021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 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①。由此可见,短视频行业受众广泛,其发展已经逐步稳健并且走向常态化。基于CTR 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MAU②亿级俱乐部成员总计43 位,除了微信是唯一一个占据10 亿量级的APP,共有7 个APP 占据了5 亿至10 亿量级,分别是淘宝、支付宝、QQ、抖音、百度、高德地图、拼多多。抖音作为唯一一个娱乐性质的短视频APP 占有了一席之地,体现了短视频行业对于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也彰显了抖音在短视频行业中的地位。故抖音对我们研究短视频发展和短视频音乐对大众审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一、短视频APP 发展迅速的原因
(一)分析受众心理并紧抓受众兴趣为短视频APP 的发展提供机遇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青年人是促进短视频高速发展的主力军。通过短视频带火的背景音乐、词汇和手势动作等都能掀起新的时尚潮流,传播和创作新潮事物可以使用户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此同时,走红也不再是名人明星的专利,普通人通过创作优秀的作品积攒粉丝,也可以收获一定的流量和热度,更有可能抓住机遇,一跃成为草根明星,这带来的优越感大大地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的虚荣心。在这个网络社交常态化的时代,许多青年人通过网上“冲浪”也能结识新的朋友。抖音平台设置了与粉丝和好友联络的功能,例如关注与回粉、评论与回复、@朋友、分享给朋友等,贴合了线上社交的趋势。此外,短视频APP通过更短的时间将想表达的中心信息精炼呈现,也十分符合现在青年人碎片化阅读的信息摄入习惯,因此备受青睐与好评。
(二)手机的普及和简单的创作方式使短视频APP 深入群众生活
由于短视频的拍摄要求较低,每个用户都可以自己进行创作和传播。仅需一台手机,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并发布至短视频平台。研究报告显示,至2021 年6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设备总量达到了13.1 亿台,人均活跃移动设备达到了1.3 台,手机网民达10.07 亿,占全国网民规模的99.6%。这说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人们的上网设备从计算机转移到了手机上。“给我一台手机,我就能看遍整个地球”的口号充分体现了手机在探索互联网方面的高质量运作效果。数字化时代创造了大批的手机网民,给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对象。“记录美好生活”是抖音APP 的运行初心。纵观抖音平台内的UGC③,大部分都是由非专业的普通人拍摄生活中的日常点滴再配上热门的背景音乐创作而成的。这类短视频虽然略微粗糙简陋,但深入人们共同的生活状态,极易引起大众共鸣,促使更多的用户参与创作与传播,其带来的影响是长视频无法比拟的。
(三)正确的营销手段促使短视频APP 与自媒体发展共赢
除了掌握受众心理和操作方式简单,抖音还拥有成功的营销手段。于线上,粉丝量高的博主与某些赞助商形成合作推广的关系。博主们通过直播等方式推销赞助商的产品,在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赞助商产品的热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货”;于线下,抖音会与某些人气门店开展系列活动,例如赠送优惠券、举行抖音达人秀等;或者与商品的厂家合作,在商品包装上印上抖音的logo 或者制作一些奖券发放福利。这样的联动方式不仅提高了抖音知名度又为线下的门店带来了新的客户、为商品扩宽了销路,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抖音还会与其他的线上平台合作,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就拿音乐领域举例:抖音和网易云音乐、QQ 音乐等音乐播放平台合作,捧红了一批网络歌手,他们原创的试样唱片在短视频平台展示过后会上传至音乐播放平台成为单曲,拓宽了音乐人新创作品的传播渠道又提高了作品在抖音的点击率和播放量,达成了两类平台和网络歌手三方的共赢。由此可见,在资本利益的推动下,短视频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
二、短视频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特征
(一)音乐创作过程中着重打造副歌的强记忆点
一首音乐作品的副歌部分往往是高潮之处,通常旋律动听、节奏有规律。为了使受众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音乐创作者们会打造副歌的强记忆点,使其歌词新颖别致且旋律节奏感十足,为副歌增添更大的渲染力。在正式发行音乐作品之前的推广阶段,制作者们会同时创作出副歌的DJ 版、清唱版、搞怪版、对唱版等多个版本,通过洗脑式的大肆宣传以求增加热度,潜移默化间深入听众脑海,从而推动整首音乐作品的走红。
(二)草根歌手的原创和翻唱作品成为新的大众焦点
抖音平台每月提供的抖音音乐热歌榜显示,草根歌手的翻唱和原创音乐占据了热门播放音乐中的六到七成,这说明大众对音乐的关注度开始转向草根歌手身上。由于为普通人制作一首歌曲的成本远比当红歌星低得多,投资者们开始培养一批不知名的音乐制作人,并且这些音乐制作人也有意愿积累一批自己的听众以收获知名度与经济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许多以走红为目标,以听众需求为导向的音乐制作团队。相较于传统的艺人和歌星,平民化的草根歌手更具亲民形象。他们通过与听众的互动,消解了人们心中对于“明星”的距离感,从而获取更多的支持,促使其作品得到推广与传播。
(三)以各类受众群体的喜好为导向进行音乐创作
截至2021 年6 月,中国30—39 岁网民占比为20.3%,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最高;40—49 岁网民占比18.7%,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第二④。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青年网民规模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资料还显示:中青年群体的网民增速最快,这意味着为中青年群体创作音乐也极具开发价值。抖音平台在最初的开发阶段着力打造的是一个迎合年轻人时尚音乐潮流的形象,随着受众年龄阶层的扩张,音乐创作的方向也不再局限于年轻人热爱的潮流音乐。纵观抖音平台近期所有的热门歌曲,不少类似于《简单的幸福》等适合中青年群体使用的音乐作品崭露头角。此外,抖音平台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几乎都能够引起相应受众类别的情感共鸣:学生群体喜欢曲风清奇的搞怪歌曲,这能使他们标榜自身独特的个性形象;家庭主妇群体普遍喜爱能展现平淡生活的轻音乐,配上记录生活点滴的vlog来书写生活的温馨;基层劳动人民被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歌曲所感召,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了他们拼搏人生的“士气”……每一类歌曲都呈现了对应群体的生活主旋律,渲染了生活情调,使听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短视频视域下对大众音乐审美的思考
短视频行业创新了音乐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许多通过短视频走红的网络音乐迅速席卷了整个新媒体平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方面可以丰富大众视野、促生新的音乐审美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网络音乐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亟待重视和反思。
(一)批量生产的低俗音乐充斥市场空间
由于音乐创作以符合大众喜好为导向,音乐制作公司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往往内容风格趋于一致。再加上低投入、低耗时的流水线式创作,促使大批旋律风格相似且普遍质量不高的歌曲涌入市场,极易引起大众审美疲劳。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成为短视频背景音乐走红的歌曲,其歌词低俗肤浅,旋律魔性洗脑,与传统的音乐艺术作品相比,更适合娱乐消遣而不足以成为长久流传的经典曲目。人们对歌曲的关注点往往仅限高潮部分,许多人甚至连歌曲的词曲作者与歌名都不知道就加以传唱。口水歌借机纷纷涌现,其歌词无实义,内容肤浅,仅凭有记忆点的音乐旋律和花哨的风格就广为传播。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下,人们将会越来越浮躁,更难以沉淀内心去从事社会活动,加剧了碎片化式摄入的时代弊端。
(二)虚拟网络影响青少年音乐审美水平和价值观建立
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同时青少年的手机持有率也在迅速提高。未成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中的活跃度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评论区、热搜话题、热门视频等板块,我们都能看见未成年人的身影。短视频软件“温水煮青蛙”式紧抓受众眼球的运行方式让人常常出现“明明感觉没有过多久但其实已经消耗了大量时间”的感受,自制能力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长期摄入网络虚拟情景的肤浅音乐和世俗话题会导致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影响其正常的学业生活和音乐审美水平。另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上传自创的视频或者音乐作品偶然获得了走红的机遇,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网红包装出的美好形象使许多青少年盲目崇拜,纷纷效仿网红行为甚至将自己未来的梦想与目标设为网红。对网络名誉的盲目追求使青少年对学业的关注度越来越低,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价值观建立。
(三)对传统音乐的错误诠释影响文化传承
音乐在短视频平台的多元化呈现也使许多传统音乐作品在新时代重现潮流。在抖音最初始的推广阶段就有许多传统音乐传承人上传了相关的艺术视频,例如京剧表演、二胡演奏、黄梅戏选段展示等,目的是让大众了解和感受传统音乐文化。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人对传统音乐的错误认识,使传统音乐逐渐成了一个博人眼球的噱头。许多并不了解传统音乐的博主开始以自我理解的方式去改编传统音乐,并加入大量夸张的表演,靠其收获了一把热度。2021 年9 月,抖音平台一位拥有六百多万粉丝的大V 博主小潘潘⑤上传了一段经典黄梅戏选段《女驸马》的翻唱视频,引起网友们热议。由于其擅自改造了《女驸马》的唱腔并运用了过于轻佻的表演形式,有损国粹的正确传承而遭到了众网友抵制,小潘潘本人也深陷舆论漩涡。许多黄梅戏艺术家纷纷发声批评小潘潘的作品,央视CCTV-6 更是同步宣传了《女驸马》的原版戏剧表演。最终小潘潘在网络舆论带来的压力下删除了原视频并向国粹致歉,该事件才得以平息。这种有损传统艺术形象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曲解了传统音乐传播的初衷,是我们必须摒弃并且加以制止的。虽然小潘潘事件已落幕,但“魔改”之风不止于此,依然有大量恶搞传统艺术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杀鸡儆猴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仍然需要我们自觉提升国民素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四)为音乐审美教育开辟新路径
尽管短视频的发展因上述问题饱受质疑,但不可否认,它促使了各种带有新元素音乐的产生与传播,为音乐领域带来创新意识。也正因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缺陷,使文艺工作者能直观且精准地发现当下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促使其肩负起在音乐审美教育上的责任。针对逐渐走向低俗、媚俗的大众审美,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于2021 年12 月15日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与时俱进地对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模式做出调整,并为短视频媒体幕后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方向。此外,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备受关注。针对青少年易被误导的审美水平与价值观,文艺工作者们也介入了短视频内容投放的相关问题,短视频平台里具有美育教化功能的古典艺术类作品开始被更多地呈现于大众视野。同时,各平台响应号召举办了许多艺术创意类的比拼大赛和小游戏,例如京剧《铡美案》电音演绎大赛、校园寝室翻唱当红歌曲比赛等。通过运营音乐艺术类账号来达到宣扬传统音乐艺术的目的是短视频时代的一大创新之举,这有利于将短视频平台建设成未来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目前,短视频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常态。短视频内容庸俗低俗和泛娱乐化问题泛滥,极大地影响大众审美观念的走向。因此,针对这些短视频音乐,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主动规避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净化网络空间,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舆论生态环境,从根源上减少低俗音乐的发布与传播。各短视频平台应当完善审核机制,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歌曲的产出,抵制低俗文化和肤浅歌曲的传播,推动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公民素质,使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在学校和社会大力宣传正确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低俗音乐的不良影响,减少恶俗文化的摄入,倡导学生文明上网。
三、号召音乐制作者增强个人责任心与正义感,创作积极向上有内涵的网络歌曲,给群众带来更优质的作品。同时,针对原创作品进行筛选和审核,减少同类的音乐作品大量产出,加大对抄袭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支持传统音乐的推广与宣传,鼓励音乐人在保证传统音乐内涵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给大众呈现更具新颖元素的听觉盛宴。
注释:
①数据来源:CTR 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2021H1。
②MAU(Monthly Active User)指网站、app 等月活跃用户数量。
③UGC:用户原创内容。
④数据来源:CNNIC 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⑤抖音ID:小潘潘-潘柚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