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个体语言经验提升的策略

2023-04-05张冬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规律

文 张冬梅

2022年版课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这样诠释“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小学第二学段更是倡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掘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并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其表达形式和规律,在读写迁移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

一、新鲜词句的积累

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书面阅读,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词汇量积累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拥有的词汇量越丰富,书面表达水平就越高。因此,在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弯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文本语言,在他们感到新鲜的表达上多做一些停留,帮助学生消化和内化书面语言,从而实现语言材料的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

如在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作者用“宽阔、横卧、平静、笼罩、蒙蒙、屹立、若隐若现”来描绘钱塘江江面上的情景,用“人山人海、昂首东望”来写人们盼望潮水来临时的样子。应该说,这些词汇对说惯了大白话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书面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通过插图理解词语,从而有益于他们将新鲜的词汇内化迁移。

不光是词语,对于一些有明显表达特点的新鲜句子,如“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都细致地描写了事物的情态,这对于不擅长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表达,在积累、迁移、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存储,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表达规律的探究

在阅读探究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文本中出现的规律性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个体经验的不断形成和丰富,从而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规范语言表达系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在初读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时,笔者将文中在表达上有规律的短语分类给学生呈现:①丰满的豆荚、广阔的世界、小小的顶楼、生长着的豌豆、温暖的太阳光、兴奋的眼光、柔嫩的叶子、了不起的一粒、健康的光彩;②紧紧地捏着、安静地躺着、温和地射进来、仔细地支起来、快乐地微笑;③晒得暖洋洋的、变得僵硬起来、搬得更靠近、照得怪暖和的、涨得大大的、胖得要爆裂。学生通过对第一组词语的朗读,发现这些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写出了事物的形态特点,从第二组发现动词性的偏正短语能很好地写出动作的情状,从第三组补充性词语发现它们都写出了事情的结果。表达形式的分类列举,既让学生明白了“的、地、得”的使用规律,又让学生学到了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写出画面感是中高年级学生书面表达的共同要求。除了使用以上偏正式的语言形式,教师还要根据文本表达的特点,及时地向学生渗透“连续动作描写”“拟声词模拟声音”“用色彩渲染鲜明的画面”等方法。在习作时,教师更要充分地引导、鼓励、唤醒学生的这些语言经验,并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灵活表达。如一名学生写自己学骑自行车:“忽然,车身一歪,我一下子就摔了下来,自行车砸到了我的身上。”这如果作为日常的口语表达,完全没毛病,但习作便不同,它需要有大量的书面语支撑,才能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在指导他进行修改时,我提示他结合以上方法,尝试着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表达:“我突然觉得脚下一滑,糟糕!脚踏踩空了!我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啪’的一声,狠狠地摔倒在硬硬的水泥地上。紧接着,背后又受到重重一击——原来是自行车砸到我的身上了。连摔带砸,我被搞得七荤八素,眼泪一下子就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散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文学经典尤其是古诗文、文言文的简练性……不同体裁的文本,带给学生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规律。在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实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感悟这些语言表达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经验。

三、思想情感的流露

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我们的思想、情感都附着在一个个鲜活的文字之上,洋溢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并习得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中年级,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可以鲜明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如“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走月亮》),“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蟋蟀的住宅》),“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巨人的花园》)等,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在学生进行表达实践时,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运用比喻、拟人以及排比、反复等手法,从而有效积累表达句式。

对于那些情感丰富的句式,教师更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感悟中,在举一反三的模仿创作中,强化积累,有创意地表达。如《走月亮》一文中的“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富有童话独有的浪漫。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表达,他们语言的表现力自然会成长,个体语言经验会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时,先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自己当时心儿怦怦跳是因为紧张、害怕还是激动,这样的心情是由哪些人或者事、物引起的。为了让学生真实具体地表达心情,教师寻找了从词语到短句的语言素材,以便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在小组互相修改、集体重点指导修改时,教师将学生在习作中写得比较生动的片段加以整合,投影展示,使学生能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反复揣摩、认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情感也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得以流露。

四、表达形式的比较

比较是凸显句子表达形式特点的重要方式。长期处于简短、直白的口语交流语境中的学生,书面表达语言经验很难得到滋养,甚至会给书面表达带来羁绊。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记一次游戏”时,学生往往从做了什么游戏、怎么做的、心情怎么样三个方面简单地表达。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中的相关表达为例,将学生的表达与之做比较:

我们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害怕极了。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大家哈哈大笑。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后一句更加具体、形象、可感。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对比中思考,在尝试中实践,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游戏表现时,也试着用动作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我屏住呼吸,两手握拳,两眼紧盯着对面。我知道,这时候,如果稍一分神,就有可能被对方当作‘美餐’,乐滋滋地收进网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比较,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努力摆脱刻板、单一、空洞和乏味的表达,让他们的习作语言能够更生动、丰满,富有创意和个性化。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积极发掘文本中书面语言的规范表达形式和规律,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不断积累、发展语言经验,逐步从内化迁移走向个性创新,这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指导运用才能落到实处,学生规范使用祖国文字的意识才能得到增强,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才能被他们充分感受,个体语言经验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