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勒《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分析与研究

2023-04-05娜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期
关键词:海勒练习曲乐句

娜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海勒钢琴练习曲作品研究

海勒的音乐作品理念在浪漫主义中后期具有重要的音乐地位,海勒12 岁开始独奏音乐会巡演,凭借其独特风格在欧洲地区得到强烈反响。海勒毕生创作160 多部钢琴作品,包括练习曲、奏鸣曲等,作品旋律优美富于诗意。海勒在练习曲方面创作尤为出色,带小标题的练习曲流传最广。海勒的音乐思想深受浪漫主义诗歌文学的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生动丰富,在练习曲中注入特性小品的元素。《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是兼具小品和练习特征的练习曲集,目的是强化对旋律的情感表达。

(一)海勒钢琴练习曲创作

海勒是匈牙利作曲家,海勒丰富的演艺经历为其后来钢琴作品创作奠定基础。海勒创作看重音乐性与技术性并重,练习曲为其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裁。海勒的创作经历赋予其多彩的音乐人生,内心世界的不断成熟帮助其对钢琴作品的挖掘拓展,丰富的经历促使海勒成为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海勒的钢琴练习曲起初是在法国巴黎开始从教后创作训练曲,1838—1879 年间创作出富有独特个性的钢琴练习曲。

海勒音乐创作上着重于音乐语言的表达,认为技巧应以表达音乐性为主要内容。其创作150 多首练习曲曾是19 世纪重要的钢琴作品。海勒是拥有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音乐家,其音乐作品练习曲凝结创作理念的精髓。钢琴练习曲最初是为解决某种技术问题创作的小型键盘乐体裁,最早巴洛克时期作品带有明确技术指导的性质。法国作曲家库普兰创作《羽管键盘曲集》体现技巧性和复调艺术结合的特点,随着钢琴制作工艺的精进,涌现出大量钢琴家为归纳系统的训练方式不断努力。克烈门第所作的《名手之道》认同技术技巧的必要性,深刻影响后来车尔尼等优秀音乐家的创作。浪漫主义时代下海勒音乐思想受到歌德等文学家的诗词文学影响,在创作早期与肖邦等作曲家成为密切交往的好友,海勒的经历使其音乐创作受到音乐巨匠创作风潮启发,促使海勒成为拥有独立风格的作曲家。

海勒一生创作出二百多首钢琴练习曲,海勒创作练习曲主要是对技术有益好听的小曲,海勒希望用可能的节奏和声作出美妙的旋律达到形式服务于音乐的目的。海勒创作13 部钢琴练习曲各具特色,Op.16 是以音乐旋律的表达为目的,Op.125 是对节奏表现力的把握为目的。海勒钢琴练习曲创作具有很强的音乐特性,相比其他练习曲具有趣味性拥有鲜明创作特色。海勒创作练习曲包含不同的创作目的,练习技术明确富于变化。《26 首优美的旋律练习曲》Op.16是海勒创作练习曲的起点,小品以某种题材为题。《24 首新练习曲》创作思维逻辑不同于其他练习曲,描述淘气的孩子在森林中迷路等生命中戏剧性的场景。《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包含篇幅短小旋律优美的作品,是令人浮想联翩充满魅力的幻想小曲,海勒创作Op1.6 后应邀为创作预备,Op.45 练习曲作品主要强化歌唱的旋律表达,适合中等程度的钢琴演奏。

(二)《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标题阐释

海勒创作13 套钢琴练习曲汇集丰富的创作理念,《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采用富于创造性的音乐手法与音乐内容表达融合,是海勒成熟的钢琴作品,彰显海勒强调音乐性与技术性并重的音乐理念。Op.45 标题指作品总标题25 Melodious Studies,海 勒 为Op.45 小曲配以形象化的标题,Op.45 是旋律化有不同意象的练习曲。《25 首旋律和钢琴练习曲》是海勒具有代表性的钢琴练习曲,创作风格受到门德尔松等音乐家的影响,作品中流露出抒情般欢快的多层次旋律及大量装饰音的使用,作品结构短小淡化技巧性,可以使弹奏者更多把握音乐内涵与节奏连续性,作品受到各钢琴教育家的喜爱推崇。

《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侧重音乐表现,主要通过表现力向听众传达作曲家超脱的精髓世界。25Melodious Studies 练习曲标题源于最初出版法语标题25Etude Melodique,Alfred 出版中将标题翻译为25 Melodious Studies,melodious 被译为优美动听的形容词,25 首旋律化练习曲标题明确指示练习曲以提升旋律表达为目的。19 世纪浪漫主义早中期钢琴小品包括舞曲、幻想具象为题与某种体裁为题类型,Op.45 中曲子冠以小品名称命名,浪漫主义音乐倾心于标题音乐,构思常以绘画戏剧等姊妹艺术内容为基础,创造出练习曲、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等许多体裁。Op.45作品标题符合为强调表现意图添加明确的标题。小曲的标题由描述性文字构成,与音乐本体有密切的联系,如No.20《芭蕾舞》左手五度跳音是模仿芭蕾者的脚尖舞步。

二、海勒《25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分析

(一)《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特性

海勒创作《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具有练习曲与小品的双重特性,练习曲体裁随着键盘乐器的发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专门锻炼乐器演奏技术的乐曲。练习曲体裁的发展与19 世纪钢琴演奏技术发展历史密切相关,键盘乐器发展反映人们对音响审美的追求。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主观情感的表达,通过钢琴把技术与音乐融合。Op.45 包含练习曲的技术分解,Op.45 练习曲包含和弦音程音阶等演奏技术,多声部的展现是重要的内容,揭示作品旋律化标题的含义。

海勒创作练习曲带有浪漫主义时期特性小品的特征,部分练习曲篇幅短小具有明确的技巧指向。海勒的练习曲旋律动听音乐新颖大胆,海勒创作早期和音乐评论家成为好友,对海勒的标题音乐构思及练习曲创作等具有启发,作品加上指示音乐形象的小标题便于学习者注重乐句与不同旋律的处理。海勒的练习曲注重技术进阶同时明确作品的技巧针对性,创作成熟的中期为弥补专业作曲等方面缺陷进行系统的作曲演奏,海勒的练习曲创作中期和声节奏及技术难度进阶的合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海勒的练习曲是将其创作思想与需求紧密结合,创作晚期作品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在和声色彩、旋律形态等方面具有成熟的体现。海勒将音乐情感需求融入练习曲创作中,《25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将其作为演奏肖邦某些作品创作针对性技巧练习曲,通过肖邦作品分析进行改编对学习对应作品具有指导作用。

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小品形式多样,德国舒曼的《童年情景》,早期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钢琴小品受到浪漫派作曲家的青睐。钢琴小品按特征分为强调标题性形象生动,旋律优美表现手法多样,讲究诗情画意、情感真挚和自然等类型,结合小品特征可以分为抒情类、欢快诙谐类与技术类乐曲。小品整体特征表现为具有丰富的音乐形象,多样的曲式结构采用大量音乐术语。作品结构丰富多样包含单二三部曲式等,25 首作品曲目篇幅差异较大,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多样。26 首作品标题涉及自然风景、钢琴体裁和描写其他的意象,描写自然风景有No.1《雪崩》、No.23《穿过细雨和微风》等;钢琴体裁为标题的有No.13《小圆舞曲》等。标题是作曲家在创作时根据音乐表达意象配置,作品音乐内容丰富形象多样化。No.21 和No.25 小品调性结束在原调同名大调上,No.25 由小调转到C 大调上,使曲子听觉上由忧郁情绪转为明亮色彩,内心感情的写照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常用的作曲技法。

(二)《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音乐分析

练习曲需要反复多次弹奏,解读音乐特征可以深刻地理解作品音乐内涵。通过《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音乐结构特征分析,可以了解作品曲式类型、节拍速度与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创作概况,曲式包括短小精炼的曲式及特殊带变奏的单乐段等。为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乐曲主题素材句子段落划分,研究分析整理作品曲式结构,因每首练习曲篇幅短小乐句与段落划分简单,海勒追求将主题素材多次运用于相同练习曲中,新素材出现使得段落间旋律对比明显,对作品曲式结构理性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练习曲的创作概况。

海勒《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拥有独特魅力的主题旋律,每首作品被作者标记严谨的力度、速度等乐谱标识,呈现出独特的旋律特征与和声色彩等。抒情歌唱特性乐曲包括主调抒情类、多声部抒情类。大调抒情乐曲通常以主旋律配以和弦等流动性织体进行伴奏,No.2 为C 大调,下方声部为分解琶音连续十六分音符跑动伴奏,后面的音乐中通过模仿方式出现变化营造抒情温馨的情境。小调类乐曲旋律通常以隐含表现内敛为主,加以和弦分解琶音为衬托进行伴奏。

如No.3a 小调上方声部为主旋律,下方声部为分解柱式和弦,主旋律由跳音及连音交替出现对比,全曲围绕主题多次出现体现小调音乐特征。歌舞特性乐曲音乐旋律具有节奏感,音乐线条不断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练习曲采用塔兰泰拉的元素,主旋律上方长音持续声部,主题不断变化出现贯穿全曲,音乐结尾处戛然而止具有浓厚的舞曲韵味。作品有详细的音乐表情术语,包含作者对练习曲旋律表达、内涵等定位把握。

三、海勒《25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演奏

(一)《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练习要点

练习曲目的是通过技术类型演奏提高技术演奏水平,海勒《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侧重乐曲旋律的呈现,通过技术类型归类整理了解练习曲涉及技术类型包括双手交替、装饰音切分音、分解和弦与三连音等。音型扩展式作品是对应肖邦作品中技术乐句特有技术音型为改写内容,分为单一型扩展式与自创式作品,自创式作品由作者技术上融合对应肖邦某种技术音型,音乐发展上采用装饰性变奏等手法;单一音型扩展式作品以变换音区等发展手法对某种音型进行扩展。单一型扩展式作品技术针对性较强,主要包括琶音双音及装饰音等。钢琴演奏中旋律分部左右手交替演奏达到音乐效果连贯,No.1 为C 大调连续性琶音型交替,作者通过模进的手法编写旋律,体现其和声在C 大调的T-D-D-T不断进行和解决。弹奏时需注意其指法的分配,练习曲中要注意5 指的触键与手指独立性问题,注意大臂带动联动效果达到音符的颗粒性。保持音是做音符保持直至时值结束,手指平稳站立带动手腕的长进行,保持音与持续音功能相同。No.2 为C 大调主旋律为右手长时值保持音,右手保持音在I 级上出现,运用手腕带动手指打开推向琴键内,注意动作干净使旋律具有呼吸感。左手小节首个保持音是演奏的重点,要弹奏出后续的琶音均匀颗粒感,靠手臂带动手腕大量的16 分音符手指跑动,做左手隐藏的长线条旋律。装饰音是为点缀旋律出现的旋律型与小音符,通常由时值较短的小音符构成,常出现的装饰音包括波音与颤音。No.3 练习曲采用装饰音、倚音装饰类型,No.3 是主旋律插入短倚音的装饰音型,在主调D 和声上进行。弹奏时需控制倚音的音量,清晰弹奏出倚音突出主旋律的色彩。作品No.1 中主要以琶音的单一音型乐句为表现内容,音色以轻巧灵动为主,No.4 的练习中需要按照谱面的指法标记,在5 指的伸张中注意对四度音程位置的熟悉。左手大跨度短琶音需要手掌与手指配合,手指快速准确触键利用踏板润色和声性低音铺垫。作品中常通过添加重音记号方式刻画隐伏旋律线条,要兼顾音符旋律线条的塑造为技巧难点。以刻画音符旋律为主的快速反向琶音,演奏时要刻画音符旋律线乐句的发展方向,将除隐伏旋律线外的音色弱化,避免讲过音符旋律变成突出重音,注意双手交替配合需要安排手的上下位置。钢琴演奏中旋律分割由左右手交替演奏,要求演奏者达到流畅的演奏效果。No.1 为连续性琶音交型交替,作者通过模进的手法编写旋律,衔接顺畅不中断,双手放松基础上做交替的提腕落下动作,弹奏时注意手指间力度分配与音符时值恰当,演奏时注意运用大臂带动联动效果推动小臂及手腕跑动。

(二)《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作品演奏技术

海勒《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为中级演奏水平的学生创作,是演奏李斯特等19 世纪浪漫派作曲家作品的必要准备,作品演奏要根据主调类与复调类语句进行演奏。主调类曲子中的乐句以声部主旋律主导其他声部伴奏为特点,歌唱型乐句多出现如legato音乐术语,No.2《雪崩》灵巧的八分音符像积雪沿山体快速滑落,乐曲描述雪崩的发生始末。乐曲中长短乐句构成旋律由双手衔接完成,双手连接部分需流畅连贯。No.16《沉思的人》描绘沉思者思路,第二部分八度经过音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斗争,曲子左手为旋律声部,指法使用穿指完成低音的演奏。右手对称的上下行分解流动,利用手腕带动手指的运动。

练习曲技术型乐句包括和弦式乐句,重复音式乐句与音阶式乐句,No.20《芭蕾舞》描写芭蕾舞者的舞步和身姿,右手分解和弦与音程连接像舞者优美多变的身姿。舞曲《四个小天鹅舞曲》左手使用跳奏的八分音符低音单音表现活泼跳跃的天鹅舞步,左手以断奏的单音为伴奏,乐节的最后拍为八分音符和休止符;分解和弦的指法指示演奏者需要大量使用转指,力量的转移需要手腕的平稳运动。No.22《竖琴的歌》像优雅的仙女在竖琴上演奏名曲,和声的变化使乐曲色彩斑斓。D 大调作品由大量分解和弦伴奏,分解和弦由双手衔接完成,左手演奏分解音程可以使柔和的音色与旋律声部明亮构成层次。曲中出现大量的表情术语为演奏者以情绪的引导。No.24《翻山越岭》F 大调乐曲伴随快速敏捷的快板速度,右手连续的全分解和弦为旋律,演奏时应注意手位与指法的转换,需要在黑键上弹奏保证乐句的连贯流畅。No.11《雪雨》描写雨雪霏霏的场景,和弦与八度是降落在地面上厚厚的积雪,曲子包含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单音重复,旋律主要由重复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密集的音符通过双手快速交替共同完成,需要聆听音色的变化。

四、结语

《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是集练习曲的演奏技术与小品特征的练习曲集,包含练习曲器乐体裁本质的演奏技巧;其旋律优美和声富于色彩。适用于社会艺术水平钢琴考级曲集4-8 级;可以作为《车尔尼练习曲》的补充。海勒是演奏技巧高超的钢琴家,其作品在钢琴艺术大力发展时逐渐传开。《25 首旋律化钢琴练习曲》是通过抒情性、歌舞性等旋律创作特征创作的练习曲,将多种技术类型与丰富的音乐形象融入音乐内容中,体现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的艺术魅力。海勒练习曲的特点是婉约且没有很强的对比,海勒的作品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星,有很多优秀作曲家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海勒练习曲乐句
作家与甜点师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海勒妙释“偏见”
海勒妙释“偏见”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绘事感言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