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描写景物

2023-04-05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中学许琴琴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3年2期
关键词:换景写景油菜花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中学 许琴琴

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有浩瀚荒凉的大漠、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一马平川的草原、有秋收冬藏的时序……日月星辰、风花雪月、山川大地、鸟语花香……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数不胜数。要用文字留住世间的美,就要学会描写景物。

一、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可以分为平视、仰视、俯视、环视四种角度。平视,即两眼平着向前看,即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眼睛处在同一高度,是最常见的一种观察方法。平时我们写桌上物品、窗外风景等,都是用的平视。仰视,即抬头向上看,观察对象高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我们看蓝天、白云、高楼、飞鸟时,自然用的仰视。俯视,即低头向下看,观察对象比观察所处位置低,当我们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俯视就是很自然的了。登楼、登塔都会用到俯视,登上山顶就会感觉“一览众山小”。环视,即向周围看,是全景式的观察,参观场馆等场所,常用到环视。

定点观察还必须注意观察的方位、类别和逻辑顺序。方位顺序,如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上而下、由里到外、先中间后两旁等。类别顺序,如先写山,再写水;先写色彩,再写声音;先写动景,再写静景等。逻辑顺序,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先因后果等。先写光芒四射的太阳,再写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这就是先因后果。有时也可以先分后总、以次导主、由果溯因地进行观察,这当然也是逻辑顺序。

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是仰视角度;“清流见底”,是俯视角度,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则属于平视角度。这样描写景物,观察的角度各不相同,所描摹的景物的颜色、样态、情状当然就不一样,自然就能从各方面写出景物的多种特点。

二、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描写景物的文章中最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移步换景”,就是根据地点的转移写景。比如,我们看到一片花海,就先描写整片的花海:一簇簇鲜花聚集在一起,犹如无数只蝴蝶展开翅膀,停留在空中,岿然不动。再详细地描写鲜花的形态:一朵朵的花儿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紫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啊。接着可以转移视线,来到溪边,描写溪水的样态:溪水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曲曲、细细长长的,有游人在溪边垂钓,多么美好的场景啊!还可以描写溪流旁边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这样,就描写了三个场景,这就是移步换景,即走到哪,看到哪,写到哪。如《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找到了小石潭。

三、巧用修辞。

要想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就要懂得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但是不要反复运用那些陈旧的比喻,如脸像苹果、腿像灌了铅、柳叶眉、樱桃嘴之类的,这样写毫无新意。其实,我们可以向许多文学大家来学习比喻。比如形容腿比较沉重,莎士比亚说“我的腿就像结满了果实的树枝往下坠”,这就让人想到了果实累累的沉重感,多么形象。还有他写脸时,这样写:“小姑娘看到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她的脸就像微风当中的火炭”,多么贴切,读了之后你就会想象出小姑娘的肤色和害羞的情态。还有朱自清的《春》,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青年”,就很形象、有规律地写出了春天万物的生长过程。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擅长运用比喻,他笔下的杨二嫂圆规似的腿,柳妈笑起来脸蹙缩的像核桃一样。比喻不仅会让文章生动形象,还会给人带来许多启发。

除了比喻,还可以运用其他的修辞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朱自清在《春》中描写春花的片段,第一句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无比鲜艳的景象。接下来,由看到的各样鲜花的争奇斗艳,联想到各类果树上已经果实累累,蜂飞蝶舞,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气氛。最后一句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视线从上到下,从果树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进一步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四、时空转移

写景作文不仅要有横向的时间顺序,还要有纵向的空间顺序。比如描写雨天,首先采用时间顺序,看看雨前、雨中、雨后分别都有哪些变化。然后再采用空间顺序,按照“化面为线”的方法写,不能刚开始就写雨的整体画面,而是要一步一步写。比如,雨前:乌云翻滚,树梢被风吹地来回地摆动,路上的行人匆忙地往家跑,地上飞沙走石。雨中:天上电闪雷鸣,雨雾形成了一道道雨帘,把远处的建筑物都遮住了,没有来得及赶回家的人们都躲进报刊亭皱着眉头看着天,地上的水洼溅起了一朵朵水花,不一会儿就汇聚成一条条小溪。雨后:云开雾散,树叶上坠着一颗颗小水珠,好似一个个小水晶,草叶间好像被油漆刷过那么嫩绿,地面上一个个小水坑就像镜子一样映出雨过天晴的天空,蜗牛在地上慢慢地爬着……这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再比如鲁迅描写百草园各种景物的时候,就是按照从低到高写静物,从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又从动物写到植物。这是采用从前往后的时间法和从上往下的空间法描写景物。

五、六个结合

描写景物,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远近结合,先写远观,再写近看。以油菜花为例,可以这样写:远远望去,这片油菜花像一大片金色的海洋,又像一块金黄色的大地毯。走近一看,一朵朵油菜花,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头挨着头正在讲悄悄话。这样由远及近地描写,就会让人感觉描写有层次、有顺序。

二是五觉结合,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相结合描写景物。还以油菜花为例,可以这样写:视觉——“每一朵金黄的油菜花,都是四片花瓣,里面还包裹着嫩黄色的小花蕊,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听觉——“把每一朵油菜花放到耳边,好像听到了春天的歌谣。”嗅觉——“低头仔细的一闻,好像能够闻到春天非常清新的味道,还有泥土的芬芳气味。”触觉——“把油菜花放到掌心,好像触摸到了软软的黄色的云朵。”味觉——“品尝一下油菜花,好像品尝到了香香的菜籽油的味道。”结合五觉描写景物,会让读者感觉描写非常全面且生动形象。

三是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若能将静物变成动态的,就会非常生动。可以巧用动词,比如,可以这样写荷花:那一朵朵白里透红的荷花,在这些浮萍的间隙中,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一个“冒”字就将荷花的动态美展现出来。再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雪的情态。这样化静为动,就会使描写的静物更加生动,使文章都充满诗情画意。

四是多方位描绘结合,如《桂林山水》的作者就从净、清、绿三个方面描写出漓江的水,让我们有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多方位描写结合,能更加全面地展现景物之美。

五是正侧结合,即描写景物时,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的春草图,从正面直接描写草软绵绵的,又写在草地上面坐着、躺着、打滚、踢球等,用几个动词就从侧面写出了春草的柔软和它带给人们的欢乐。这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使静物更加富有特色。

六是虚实结合,即把实际存在的、肉眼可观的景物和想象的、虚幻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来描写。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第一节的写景部分,前三句是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概括描写北国冬天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中间具体描写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周围群山、宽广平原的不同样态,最后三句则是诗人想象天晴后那种银装素裹的妖娆景象。第一节的这些写景诗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北方冬天的雄浑景象。虚实结合描写景物,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所描写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

六、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还应该做到物我浑然一体,情景相融,自然和谐。辛弃疾的词告诉我们写景的最高境界就是景与人与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青玉案•元夕》。整首词可谓情景交融,是描写元夕的上乘之作。

第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想象奇特,作者将元夕燃放烟火比作春天的花千树,烟火的飘飞比喻成流星雨,东风没有吹开百花,却吹走了元夕五光十色的烟火。此句写景动静结合,加入了作者主观的瑰丽想象。

第二句“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社会环境,巧借各种感官写景。街头人海涌动,宝马雕车之上丽人如云,一个“香满路”将视觉、嗅觉结合在了一起。

第三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此句一个“一夜”写景绝妙,将元夕夜的热闹不动声色地烘托了出来。这一夜,耳畔可以听到“凤箫声动”,这是听觉;“玉壶光转”指月亮清辉缓缓移动,暗示夜已深沉,但人流如织,涌向彩灯“鱼龙舞”之处。这是视觉欣赏到的声色光影。

第四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宛如电影镜头,词人将纷繁的人群淡去,焦点对准了一位佳丽头戴光彩熠熠的首饰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她如何走来呢?那人笑语盈盈,暗香去。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还有嗅觉。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了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世佳人。

第五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在人海中寻找这位消失的佳人,蓦然回首中,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凝眸望向远方。至此,全词境界大开。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这三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如何写景。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眼中之景,望尽天涯路,这是写景的初级阶段,写看到的环境。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写心中所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景物和人融合一体,达到了物我相忘,禅意深邃,生命之景和自然之景交融,互相辉映,所写之景如镌刻在心一般,令人难忘。作家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汪曾祺的《受戒》,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著作大抵达到了这一高度。

学习描写景物,可先从模仿经典作品开始,然后尝试素描常见的风景,接着带着情感去观察景物,写出心中之景,最后情景交融,让景物和文字合二为一,和谐统一。沈从文和汪曾祺都认为描写景物时,景和人不能游离,不能只是把文中的景物描写得很美,却与其中的人物无关。我觉得写景时也应该做到:景和人贴合紧密,共同为文章中心服务。

猜你喜欢

换景写景油菜花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菜花谣
油菜花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油菜花开
写景的妙招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