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的探究

2023-04-05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康文杰

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 康文杰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逐渐融入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意识到个体对社会的使命感。文章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出发,指出家国情怀的内涵。与此同时,结合时下现状以及高中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培育路径,意在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之成长为更具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的栋梁之材。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历史科目独具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围绕着“核心素养”展开,其中家国情怀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其理想信念的构造,有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

(一)家国情怀内涵

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古人的诗句、今人的歌声,无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家国情怀为依托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学习与探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历史人为追求的关键因素,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国家富强的美好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家国情怀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实现人类和社会共同进步的推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二)培育意义

1.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家国情怀是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次困难与磨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家国情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中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其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重要阶段,开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能够帮助学生牢记初心与使命,建立“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家国情怀的滋养下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博大的胸怀,将个人荣辱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

2.促进教育思想和方式的变革。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统一理念。将此融入其中能够促进理想化教育目标的达成,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文化视野,使其在良好的情境中与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促进教育思想以及方式的转变,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由此可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科目中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进行优化设计,进而促进理想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

当前,部分教师已经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融入了高中历史教学,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全局观念以及家国情怀认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旧停留在浅层,并未达成深入学习目标。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仍旧遵循固有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未能使家国情怀真正落到实处,使教育与预期效果产生脱节。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根据对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以及现状,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具体培育策略,以期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繁荣发展。

(一)引入史料教学,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繁盛之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跟随新课标理念,密切结合教材中心思想,基于家国情怀教学主题引入相关史料内容,借此帮助学生在发展中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念,逐渐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意识。

以高一历史必修上《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题为例,本课内容简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史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代表会议、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在史料内容中适当加入我国发展初期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美好,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学生民族的自豪情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直至今天所获得的“基建狂魔”称号,这条发展之路中国足足走了有几十年。

将史料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史料中的重要价值,进而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感受过往与现代的鲜明对比,逐步增强自身的家国情怀意识,致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

情境创设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在真实的画面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正确认知。对此,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历史情境,发挥多媒体的便捷性和真实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认知。

以高一历史必修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题为例,本课重点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人类历史的警示。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资料内容,创设情境为后续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资料1:《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列宁

资料2:这不是和平,这是20 年的休战。——法国元帅福煦

通过资料的引入,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视频,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为了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正确认识,教师可利用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切入点,引入《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使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与中国抗战顺利取得的成功有着直接关联。通过情景的不断引入,学生从中获得真实感受,在悲愤的情绪中,建立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不再上演历史的悲剧。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抽象与乏味,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三)深入挖掘教材,升华家国情怀情感内涵

历史与国家命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对此,教师要具备高水平的教育能力,结合高中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为避免历史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的心理,教师也可适当转换教学思路,在班级内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情感建立在感悟上实现情感的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以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的管理制度,认识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在教学中,教师以资料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资料一: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国境内,契丹人从中学习到更为高级的管理技术,并超越突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中国人史纲》

资料二:“昔者金人草居野处,往来无常……今也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归纳少数民族汉化政策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宋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意义。同时,教师也可在班级内开展讨论大会,邀请学生扮演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人员,并根据管辖措施谈一谈中央政府的智慧谋略。通过此种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央政府的管辖手段,在实践中深化家国情怀,加深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深入理解当代政府的大智慧。

(四)融入家乡资源,树立正确的历史史料观念

当前,在部分地区仍旧保存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财产,甚至还有部分教育资源已经被编入高中历史教材当中,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当地历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挖掘身边的历史素材,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现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自身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致力为家乡建设以及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以高一历史必修上《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题为例,首先,教师可结合本课内容为学生播放“八佰”“血战湘江”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使学生在观看中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史实以及中华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所做出的贡献。其次,教师也可与当地纪念馆进行联络,在课内开展视频连线,并以线上游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乡土教育资源,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不同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做的部署及决策,要求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及其他同学,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乡土历史追溯过往感受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家乡资源的融入,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也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推动家国情怀教育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并立志为推动家乡建设而做出贡献。

(五)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科目所包含的知识较为繁杂,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为了落实爱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历史素养,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家国情怀知识的了解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提升对坚持走开放通融合作共赢之路的决心与责任感的认知。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上海首届进博会的视频资料,初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主动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举措的内在含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绘制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时间轴,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概述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在班级内开展情境活动,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20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渗入我国一带一路、亚洲文明对话等拓展性内容,阐述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以及大国智慧,借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历史进程的了解,掌握家国情怀与历史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将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列为首要任务。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效,弘扬家国情怀,并将家国情怀精神深入每一位高中生的内心,让人生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略谈“家国情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