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乡土艺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05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西屯小学任淑娟

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掖市剪纸美术

□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西屯小学 任淑娟

我国山川异域,民俗民风丰富多元,造就了和而不同的地方文化艺术。将乡土教育融入美术学科课程体系,不仅能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还能拓宽学生的民族文化视域,使乡土艺术在时代发展中大放异彩,延绵传承。基于此论述,本文以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与乡土教学效果为目的,结合湘版四年级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从前期采风、中期教学和后期创作三个步骤出发,探究了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乡土艺术的有效教育策略。

一、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概述

“乡土艺术资源”即“所在生活的区域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精神、生态文明的总和。”包括民风民俗、传统建筑、民间美术、自然景观,乃至当地生产或生活经验等。以张掖市乡土艺术资源为例,当地的民俗文化为肃南裕固族文化,独特的水土自然资源构成了本地的特有风俗,其标志性传统建筑包括大佛寺、木塔、土塔、西来寺、东山寺、马蹄寺等;民间美术代表形式包含木雕、根雕、面塑、布老虎、刺绣、剪纸、秦腔等;自然景观包含平山湖大峡谷、丹霞地貌等。丰富而灿烂的乡土艺术资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二、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

(一)传承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同的区域生活特点催生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文化。学生能在课堂上结合具体情况对本土艺术文化进行艺术再创造,使本土艺术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开发乡土艺术课程资源,为学生渗透本土艺术文化,有助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拓展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校园办学软实力的一部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到校园文化氛围对打造优良育人环境和落实现今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借助乡土教育发展校园文化,有助于校本教育资源的优化、美术课程的建设和校方办学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全面发展

从学生角度出发,美育、德育是“五育并举”素质培养战略的重要结构,也是学生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竞争力。乡土艺术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是德育与美育的融合革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艺术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前期——采风活动深化乡土艺术认知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中对第二学段(3~5 年级)小学生做出“融入跨学科学习”这一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美术与自然、社会、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而在乡土艺术课程教学之初,多数小学生受到个人认知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本土艺术文化并不熟悉,缺乏基础认知的学情不利于课堂教学深度的延展。此阶段为学生创设乡土采风活动,既能解决学生认知匮乏的问题,又能达到《课标》中的学科育人要求,形成双效合一的教育效果。

1.创设实践任务,考察乡土艺术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社会实践任务的方式引领学生考察乡土艺术资源。设计实践任务需注意任务要求的可行性、任务主题的精确性和任务目标的教育性。教师在设计任务主题时,需立足学生学情、课堂教学目标和乡土艺术展开综合考量,使命题契合三维教育条件,提升教育指向性;教师还需注意细化任务的铺设,细化任务项目既要有所引导,建立基本探究规则,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又要保留部分发挥空间,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受实践任务项目与目标的指引,自选立意与角度,展开生活探索,用实际行动致敬家乡艺术文化,提升对乡土艺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为后续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以《城市美容师》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教学围绕“环卫工人”这一特殊行业展开,要求学生抓住环卫工人的外在特征展开艺术表达,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与艺术表达能力。教师将本课关键要素“环卫工人”与“乡土艺术”联系起来,找到二者的融合点,即“乡土建筑艺术群”,为学生设计社会实践任务主题“古建筑中的城市美容师”。请学生以张掖市内知名古建筑群为范围,观察相关场景中城市美容师的身影,并完成实践报告。学生寻找地图查阅资料,找到张掖市大佛寺、木塔、土塔、西来寺、东山寺、马蹄寺等知名古建筑群,并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在实践报告中,学生以拍照记录、地图绘制、文字描述等形式记录见闻,抒发实践感想。

创设社会实践任务使学生在了解本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建立了对乡土艺术的初印象,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张掖市的古代建筑艺术,提升对建筑美术的认识。

2.汇报调查成果,丰富学生乡土共识。

汇报调查结果是采风任务的重头戏。学生在实践采风后会对相关探究课题形成细化感悟,而汇报则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整合和深化思路。对此,教师可以在汇报调查成果这一方面对学生做细化要求,规范成果优秀标准、明确成果包含项目,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提升采风类任务的效率。

例如,在《一模不一样》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拼接和远近大小的调整,理解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具体需求完成平面图设计,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与秩序之美。在实际备课环节,教师发现张掖市特有的肃南裕固族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纹样与配饰结构大多由几何图形拼接、叠加构成,蕴含丰富的平面图教育资源。因此,教师从乡土服饰艺术角度出发,请学生探究少数民族“裕固族”的平面纹样美学。其具体探究项目设计和优秀标准如下所示。

(1)找到裕固族男女服饰图片,并结合平面图设计说一说裕固族服饰的设计特征。(200 字左右,简明扼要,凸显民族特点为佳)

(2)将裕固族服饰以几何图形的方式拼凑绘制出来。(色彩鲜艳、描绘细致,体现民族特色为佳)

学生在课下深入生活寻找探究灵感,撰写调查汇报。裕固族是集蒙、藏、回鹘民俗特征为一体的游牧民族,热情好客,重视礼节传统,服饰文化独具一格,鲜艳繁丽,配饰极多。仅男士身上就佩戴着腰刀、豪尔威、火镰、烟袋、酒壶、钱包、水烟锅等小物品。学生在绘制环节,将男士头上的毛毡帽简化成圆柱体和半球体,将女士的礼帽简化为圆锥体和环形,身上穿的珠饰和烟荷包则简化成长方形和圆形。通过细化采风,学生深刻认识到裕固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乡土艺术文化和平面美术知识均有所感悟。

(二)教学中期——探究活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中指出:“学生需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这一点与乡土艺术的教学目标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中期,学生已对乡土艺术文化产生一定了解。教师的职责是立足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予以学生充足的引导和支持,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与知识理论,提升实用美术素养。因此,“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期课堂教学的主流任务。

1.理论教学,建构乡土艺术审美体系。

理论教学是美术课程建设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课标》中“表达自己的猜想法”“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等教育内容都需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渗透和落实。掌握美术理论的学生在审美表达与创作中的思路更清晰。在乡土艺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理论教学将乡土艺术与课堂知识内容做深度融合,以乡土艺术为例,佐证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对乡土艺术以及对美术常识的理解程度。

以《花儿朵朵》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感知与探究理解花的多重美感,了解花在生活、艺术中的具体应用形式,能用多种表达手法创作花朵艺术作品。在理论讲解部分,教师结合张掖市的乡土艺术资源,设计了集剪纸、面塑、泥塑、根雕、木雕、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于一体的课件PPT,在课堂上边讲边播放。讲解花的自然美时,教师播放张掖市市花《马兰花》视频,让学生欣赏动态花朵的自然美;在讲解花的艺术美时,教师列举了张掖市特色艺术工艺品“布老虎”中的牡丹花、并蒂花、石榴花花样,阐释其富贵、团圆、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教师拿出根雕插图,与学生共同解析其中雕刻松柏的品格隐喻,凸显花的内在美。这种以实物为具体解析案例、以文字为知识解读方式的教学能迅速获得学生的理解与回馈。学生也可以借助乡土特色花卉图案、纹样与种类深度解读花在美术领域中的内涵,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2.实践教学,辅导学生美术创作行为。

美术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基于审美素养与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创作将美术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创造美”的过程。美术作品是学生美术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在铺设实践教学时,需重视对学生审美表现力的传达和实践技法的培养,让学生的艺术构想能通过灵巧的创作手法尽量还原美术作品,以此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教师需注意对学生创作思维的引导和创作手法的指点,为学生美术作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例如,在《色彩对“印”》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由题目引发思考,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设计应用,体会其审美价值与功能意义,并将色彩融入对称教育,形成绚烂美丽的印画作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独具匠心,将张掖市乡土艺术资源中的平山湖大峡谷、丹霞地貌作为乡土艺术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的创作确立主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实操要用到的水桶、纸张和水彩颜料,请学生先在纸上设计草稿,勾勒画作的基础线条,再结合设计大面积铺设色彩,加水点染,最终将纸在适合的位置对折,形成一幅随机性强的美术作品,学生会发现丹霞地貌和平山湖大峡谷的地貌特征在整体结构上大同小异,在细节处千变万化。学生运用对印画展现两处自然风光的美,能产生随机性的晕染和变化效果,更贴合两处自然景观的特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提供的丹霞地貌图,用土棕、土黄、深橘、浅红等色调相近的颜色刷涂丹霞地貌的横截面,再进行对折,形成了上下规则的丹霞风化效果。实践教学使乡土艺术主题与实用创作技法深度结合,学生在乡土情怀和美术技能方面可获得双向成长。

(三)教学后期——展示活动升华美术教育效果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时间较短,承载力有限。因此,教师普遍选择将学生实践训练放在课后时段,课后学生兴趣与自主探究的投入是拉开学生美术素养差距的分野。因此,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师需重视课外时段对学生美术探究情绪的调动。在教学后期,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借助乡土艺术主题美术活动升华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

美术类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可以从独立作品竞赛、作品组集展览等形式入手,教师可以从竞赛机制和主题设计两个角度把控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主题需凸显乡土艺术的教育目标,机制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能在备赛环节对艺术进行深度思考,在创作环节锤炼个人的艺术表现力,在成果展示环节增强美术创作的成就感,使美术课程教育效果得以持续升华。

例如,在《跟奶奶学手艺》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跟着教材中的库淑兰奶奶学习剪纸艺术。库淑兰奶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单色剪纸和彩纸套贴两种作品,学生需结合视频讲解与教材内容尝试设计剪纸花样,亲手制作剪纸作品。剪纸是张掖市特色民间工艺美术特产之一。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剪纸表现力,张掖市剪纸在叙事性、时空结构性、时代性方面更具特色,尤其是人物类剪纸,往往能以上下位置展现大小、远近和时间的发展顺序,叙事性结构的留白处理疏密得当,人物神情细致入微。教师联合校方承办了一次四年组全员参与的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以《谁不说我家乡好》为主题,请学生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内容不限,要求凸显出张掖市的民俗特色,可以从民俗、特产、工艺美术等角度出发。备赛时间为一周,考评标准包括剪纸工艺的精美程度、剪纸设计审美、作品内容内在美、剪纸难度等。学生对此活动颇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设计参赛作品,雕琢剪纸细节。校方评选出入围名次后,予以奖品发放和表彰,并在校园公共区域布置一条文化走廊,将学生作品错落有致地粘贴在走廊上,搭建为期一月的小型美术展。在本次活动中,参赛学生深度掌握了张掖市民间剪纸技能,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生也因此活动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发展,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科道路上行走得更为深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乡土艺术美术课程建设时,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分化为课前采风、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三个时段。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采风任务,请学生将课堂预设教学目标与乡土艺术融合,展开指向性探究,以此提升学生对乡土艺术的理解能力,为课堂打好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教学相融合,以乡土艺术作为创作主题或理论知识的佐证依据,便于学生深入解读乡土艺术,提升美术素养;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大型美术活动激活学生的创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三个时段完善的教学流程落实乡土艺术教育,助推学生美术素养的成长。

猜你喜欢

张掖市剪纸美术
剪纸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张掖市举办特色林果技术骨干培训班
剪纸
剪纸
张掖市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张掖市肉牛产业链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