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管理常见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
2023-04-05张辉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文/张辉(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上市公司主要是指其所发行的股票已通过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能够放在证券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一些刚上市的公司,仅依赖于自身经营所获取的资金,很难满足发展需求,为使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更高的竞争地位,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融资环节的管理。融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因而,上市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企业融资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相关概述
上市公司的融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为达到既定的财务目标而对其内部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安排、计划和控制,以实现企业预期财务目标的过程。
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部分内容。内源融资是指在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其主要通过自有资金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而形成,主要包含留存盈利、折旧等,这类融资方式拥有很强的自主性,且融资成本较低;而外源融资则是指公司向外部有关部门筹措的资金,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这种方式的资金来源较为广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上市公司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按资金来源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这种融资方式可以一次性获取较大金额的资金,可以有效解决上市公司资金筹措困难的窘境;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的方式,包括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保理等,通过从不同的机构获取资金,能够帮助企业利用各机构的时间错配,分散自身的偿债风险。
二、我国上市融资管理的现状
(一)内源融资不足外源融资比例偏高
上市公司经营初期,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积累来满足经营发展需求。但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以及规模逐渐壮大,仅仅依赖自身经营活动获取的资金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其日常的经营发展也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制约,使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设备,其技术的创新也将受到资金的限制导致无法正常推进,内源资金将不足以满足经营发展所需。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开始逐步将目光放在了外源融资上,并通过外源融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金筹措压力。但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外源融资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个阶段,企业则需更多地考量风险与收益平衡的问题,合理控制外源融资的占比,避免偿债风险攀升。外源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借款、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在获取资金的同时需要支出资金成本,利润将会被稀释,因此,企业想要确保自身融资安全,维持稳定发展,就要合理控制外源融资占比,将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比例控制在科学范畴内。
(二)资金运转效率低
上市公司在融资管理中还存在着资金运转效率低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应收账款管理不合理,风险损失概率上升,使得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与约定付款时间之间存在差异,资金不能及时到账,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资金实效性,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将会导致其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运转压力,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第二,融资结构不合理,将会对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降低。调查显示,短期债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短期债务的获取更为便捷,更容易满足公司资金需求。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因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为短期融资。但随着短期负债不断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短期还债压力也随之增加,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其内部的资金运转效率降低,资金风险不断加剧。
(三)缺乏长期融资规划
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融资规划与长期经营发展目标不相匹配的问题,对融资行为缺乏合理规划,相关人员通常对既定的融资规划进行任意调整。比如,企业将长期贷款资金用于大型项目施工装修,在资金不够时,又进行了短期贷款,此时短贷长用使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该公司对长期性的资本投入规划存在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其融资规划缺乏准确性、长期性,在发生资金短缺情况时选择用短期债务来弥补资金缺口。再者,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项目量、投资通常较为广泛,且复杂多变,因而对融资规划完善程度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强上市公司的融资管理与长期融资规划的适配性,以经营战略目标为主,制定完善的融资策略,更好地降低融资风险[1]。
(四)融资渠道及品种单一
融资方式与融资品种是上市公司融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当前的融资渠道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品种也较为单一,传统的长期及短期贷款占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单一的融资渠道很难支撑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融资效率也难以提高,使得上市公司在其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地位也很难得到提升。另外,若是未来经营出现问题,银行可能会提前收回贷款,银行续授信时也会根据其经营情况压降授信额度,甚至是停止授信。在这样的环境下,若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融资,银行贷款占比过大,将会导致企业在银行收回贷款停止授信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上市融资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第一,行业差异。不同的行业,对融资需求的时间、方式等存在差异。例如,供暖、农业等行业季节性资金需求量较大,可以在特定的季节采用短期的债务融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航空、建筑等行业由于其项目施工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因而需要采用长期的债务融资方式或股权融资方式。
第二,政策制度。国家在不同时期会出台关于行业的政策调控制度,政策调控将影响企业的融资规划。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受政策制度的制约,房地产企业不允许在A股上市融资,因而银行的融资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盲目扩张负债规模,很有可能致使公司陷入出现入不敷出、无力还贷的窘境,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内部因素
第一,规模差异。不同的上市公司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规模大、资产多的公司相较于规模小、资产少的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上更具优势。如集团化的上市公司可以由各分子公司通过各自渠道融资,也可采用统贷统还的方式融资;而资产多的公司则可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等。
近年来对于诸多村落的近距离观察,使我更加确信:在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民俗传统并未灰飞烟灭,而是变得更富弹性与多元。在有些地方,或有村落因人去村空而突然终结,或因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而攒聚成“村”,颇显诡异。民众基于当下社会剧变态势,在“因缘成事”“见景生情”中引发的人口聚散,当是理解这一现象的重要维度,其中可以观察到民俗传统在当代社会中的延续与活用。
第二,竞争能力差异。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拥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为领先的地位,使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充足的核心人才储备,较高的团队竞争能力也能够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竞争力的强弱,都是金融机构是否给予贷款支持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三 ,偿债能力差异。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到企业当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若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说明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等回款在减少,存货等支出在增长,有可能存在积压库存的情况。现金流紧张,就会使得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给予放款时就会比较谨慎。反之,经营及财务状况好,现金流稳定,偿债能力强,就较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2]。
四、上市融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盈利能力,优化财务管理
一方面,持续经营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上市公司的发展和经营应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稳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其应当建立科学的经营发展规划,要有的放矢地稳步发展,不能盲目地将发展目标放在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方面,而忽略了债务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实现企业竞争能力以及行业发展地位的提升,促进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要落实降本增效,为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利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还应当进一步提升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优化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加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及对资金预测的精确度,强化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提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促进企业维持自身的健康稳定经营,实现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规范,为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融资策略
在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应当与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上市公司要想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就必须实现内部融资策略和发展战略的相互结合,进一步推动自身长期持续发展。
首先,要对公司进行价值链分析,将融资活动贯穿于其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对各衡量指标展开精确的分析。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资本市场当前的实际供求状况,充分掌握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在进行融资时应注意把握有效的融资时机与方法,在融资后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其次,在做出融资决策前,应当对预期的收益进行合理预估,对所投项目的回报率与筹资的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同时,还应当在明确公司的发展战略、预期经营状况、投资与收购的需求基础上,确保所制定的融资策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对融资活动中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融资规模等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选择更加合适自身发展需求的融资方式。
最后,还应当依据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选择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合理配置资本结构,进一步实现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管控,更好地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4]。
(三)拓展和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及融资产品
第一,在融资渠道选择方面,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融资时普遍选择境内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为分散单一渠道的融资风险,可以选择境外银行或是其他的融资机构进行多方融资。现阶段,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境外融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及发展情况,与境外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境外资金的优势拓宽融资渠道。这样,既能缓解企业经营资金短缺的现象,也能将国外业务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散,增强融资的灵活性,为上市公司融资的获取提供有力支持。
2.融资租赁。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它是集融资与融物于一身,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引进设备,能够快速地获得企业所需的资产。企业对于大型设备、工具等所需资金量大,且非日常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面临大额资金需求时,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取得,例如飞机、矿山设备等。这种融资方式普遍存在融资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可以有效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3.商业保理。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催收等综合金融服务的贸易融资工具。对账龄较长、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采取保理的方式,既能有效避免因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造成的风险,又能缓解资金短缺引发的问题,还可以享受到由保理公司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例如客户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国际市场分析等。
第二,在融资产品选择方面,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享受政策性融资,从而达到丰富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当前上市公司可选择的融资产品主要包括:
(1)发行债券。在我国,债券发行及交易的市场主要有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的特点是在发行期限的选择方面较灵活,可单次注册大的使用额度分批次发行,也可以一次性获得较大金额的融资,且普遍情况下利率相较于银行贷款而言较低,能够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大、时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还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5]。
(2)政策融资。国家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会不定期地出台融资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政策融资额度只要满足政策要求即可获得,融资成本较低。例如,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为相关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议中提出,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计有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进产融更加精准对接,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因此,企业要关注政策红利,争取政策性融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契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是上市公司维持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命脉,融资管理是资金工作的重点,融资管理人员应当对融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成本、风险等方面因素,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选择最优的融资策略。对融资过程进行管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实现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因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融资现状,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加以改进,通过提升盈利能力优化财务管理,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融资策略,拓展和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及融资产品,完善上市公司的融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融资管理制度,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