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
2023-04-05张鹏志
◎张鹏志
(《晋江经济报》社,福建 晋江 362200)
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民用领域以来,互联网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推动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信息互联互通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支持下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将互联网发展推向顶端。“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通过互联网网络上网人高达10.3亿人,其中使用智能手机设备的网络用户数为10.2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3.0%,90%以上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来上网。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推动互联网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智能移动手机互联阶段。”
互联网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现代汉语言文学表现形式与形态实现进一步蜕变,但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互联网管理人员并没有在互联网环境中发挥职责作用,单一化地追求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效果,甚至还会在传统文化传承阶段产生负面影响,无法保证汉语言文学的综合价值。此情况还需引起各领域的重视,把管理重心放在实践阶段,加大对互联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研究力度,确保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发展。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世界互联网网络设备上第一张符文的笑脸 “:-)”诞生至今,网友们不仅习惯了用短信传递微笑表情,而且还习惯了用短信传递心情的方式。比如使用符号的“:)”,也可以把它来书写在纸上传递心情,组合符号形式的出现不仅生动、清晰地表达出当前的情感与心态,更能够添加不同方式组合的符号,还可进一步消除互联网不能面对面交流的冷漠感,它不仅使语言表达多了趣味性和与他人不同的个性,而且使沟通交流更加轻松有趣[1]。
在互联网网络语言中,部分原始的英语单词、字母、阿拉伯数字也有了新用法。例如,早期的网上冲浪的称谓为“GG哥哥/MM妹妹”,现如今谐音的“叮咚鸡”即听通知的谐音,到后来各种缩写表达,如“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或“永远都是”,或者是“dkbb”意思是“大可不必”等,都会成为目前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更有拆字如,“勥”字本来生活中基本使用不到,属于冷僻字,其原本的释义是固执、强硬不屈,现在的网络语言使用拆字法拆开字上下结构“强,力”,形成新释义即强壮有力等。
(一)优秀的网络语言让汉语言文学走向更高层次
互联网网络语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的出现是促进当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新力量。在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结合与时俱进的表现方法、形式来满足文化经济的环境需要。例如,“MP3”“非常男女”等词,被引入汉语言文学。网络语言它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改变排列形式巧妙结合,在带来幽默感的同时略带讽刺,更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互联网网络语言的出现和网络文化发展所带来的魅力,能深深地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更能激发当代学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视野,扩大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范畴,并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中就包括较强的教育作用,可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以正确运用,既有利于不同专业人才学习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知识等,又能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创新力度,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传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合理运用,消除负面影响,间接地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持续发展。
(二)低俗的网络语言冲击了汉语言文学传播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并成为吸引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其他国家的学者在学习汉语中接触到低俗的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其他国家的学者将无法在汉语言学习中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原意。此外,为了获得额外的热度,国内一些作品的宣传故意使用谐音,在无形中也会给汉语学习对象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从而无法维护我国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国际形象。在影响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低俗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进步。特别是在低俗恶趣的传播下,更使这些低俗的网络语言不同程度地扩散。不仅大部分网络语言都偏离了汉语的使用规范,而且一般的网络语言为了追求新奇、热度和方便,很多方面没有遵循中文规范,有些词语的语义被曲解、恶搞,也有故意的错字,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义务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2]。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认知能力等有明显的影响,主要是青少年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促使其对新媒体进行探究,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没有很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由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有待培养,关于新事物的接受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语言的冲击,因其新奇、曲解的特点很容易表达不规范的坏习惯,长此以往会对青少年的素养、品质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关于试卷中提出的“死亡”的近义词解释,受网络语言的冲击,竟然有学生直接解释为“挂了”,说明学生的网络思维逐渐形成,虽然互联网时代给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创新机遇,但往往也忽视了对互联网利弊内容的分析,导致负面影响的冲击力较大,会对网民思想、素养、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们的写作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对汉语的美感鉴赏能力都在下降,让部分青少年虚实不分。笔者认为,互联网中的恶俗的网络语言应该受到规范管制,从而形成新时代的汉语网络文学。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应对策略
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也有了更高的关注。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网络语言,要取精华,去糟粕、去恶俗。以正确的观念看待新的网络语言,要懂得区分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不要一味地模仿和摒弃网络上的语言。要引导网络语言正向发展。因此,必须积极面对并接受挑战,以提供最优秀的网络语言内容,从而陶冶受众的情操。因此,针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政府层面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探讨传播优秀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途径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深刻认识到文艺创作的必要性,坚决抵制谄媚、低俗的网络语言,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品创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在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下,营创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对不同群体的素养、文化、能力、行为等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进一步禁止明星丑闻,继续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高雅健康的主流文化氛围。
互联网网络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因此,对于部分道德水平较差和缺乏自律能力的人来说,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没有约束、不用对言行承担责任的地方,互相指责谩骂、人身攻击、地区攻击的行为比比皆是,庸俗、粗俗、下流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汇到处可见。
此外,新兴互联网网络教学模式为汉语言文学知识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可以尝试与传统教育传播方法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提高汉语传播的能力。现阶段,利用网络进行读书学习的人很少,而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主要是以休闲、娱乐、交流为主,往往会在标题上下功夫,但内容上还是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无法帮助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也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还需勇于面对挑战,在实践中坚持创新,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激发学习动力,显著地扩大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响范围,稳定自身的发展地位,才能创造出适应这个时代的汉语文学,使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推动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
(二)规范网络日常用语
现阶段,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人群为青少年与学生,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向往个性、追求新颖。青少年正处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的年代,其上述个性自然体现在网络用语这一方面。他们创建了各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包括字母型(例如:gg、mm、bt)、数字型(例如:3166、886、555)、文字型(如:囧、槑),还有字符符号混合型(如:Orz、(@﹏@)、~(~﹃~)~、zZ)。因为有些创造出来的网络语言令人不懂不解,所以部分网络语言也被称为“火星文”,青少年在互联网交流中广泛地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如蓝瘦、香菇、88等,最终一些行为演变成习惯,从而带入现实生活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甚至一些学生使用不良的网络语言骂人。部分学生将部分不良的网络语言带入学习中,尤其是作文中也频繁出现这种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导致批改的老师无法理解。
总之,网络用语有利也有弊,不可否认,网络语言有着简洁、新奇、诙谐等一些特点。网络语言不但新颖别致,还能让人过目不忘,而且传播速度快。这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汉语相对枯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的文明用语、规范用语,对其不规范用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忠告。通过引入和解说一些图示性的演示,可以展现汉语文学的魅力。这不仅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术语的规范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汉语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有利于深入学习,持续发展。
(三)营创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力度
不管是网络语言还是汉语言文学,低俗是消灭不尽的,为使其对人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带来积极影响,还需加大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研究力度,深层次地探析汉语言文学知识,强调网络环境的良好营创。确定服务群体、传播内容后,还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增强活力,基于它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进一步筛选符合受众需求的网络语言,更好地保存真正适合网络信息发展、网络语言文化需要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丰富汉语言文学知识,也能影响语言文学的发展[3]。再加上各领域的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还需各群体能在实践阶段对汉语言文学知识主动探究、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及综合能力,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地获取汉语言文学知识,也会更加公平公正地进行多方面评价,从而实现跨区域学术研究性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路径主要是面对面教育方式,师生教育活动都需要集中在教室之中,不仅枯燥而且形式单一,但是通过互联网方式传播的模式,可以突破这种教育环境地理集中的局限。它可以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便捷条件,通过教师职责作业的发挥,在教学模式创新及汉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公正、公开的网络环境,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提供平台。通过各种创新改革,从而让更多的人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也可以适当播放具有时代性和汉语文化气息的其他节目,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素养等均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层次地探析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网络语言有很多种表达表现的形式,我们更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文化传播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充分地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知识传播、学习的重要性,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范畴,并在多领域的参与过程中,加大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力度,在多个层面上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保证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健康性、积极性,避免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语
互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对当代汉语言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互联网网络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衍生出大量实时互动、语音图同步、交流合作的信息社交平台,也让更多的传播形式和信息内容受到人们的检验,接受新时代的考验。同时,还需多角度地探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影响,深度挖掘两者的关系及各自的优缺点,强调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对现代人的思想、素养等带来较大的影响,主动参与到各领域中,强调网络环境的良好营创,也能为汉语言文学的融合提供便捷条件,并有较强的教育功能、传播功能等,在人才培养、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使我国汉语言文学能向更高层次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