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政策下的习作教学策略
2023-04-05王淑芹
王淑芹
(阜阳市颍东区幸福路小学 安徽阜阳 236057)
“双减”新政策下的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习作多年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和语言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灵活性、运用性和广延性的特点。写作,不是生字词的拼写,它本身的知识能力特征决定了教师需要对其倾注更多的心血,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善于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点亮学生热爱写作、善于观察生活、体悟情感的明灯。在当下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注意把“高质”与“高效”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找寻新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习作教学既精又好,实现“双减”政策理念的落地开花。
一、透视教材,全方位挖掘习作单元价值
(一)把握教材文本素材
教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选取的文章和片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篇章表达精彩,文体类型分明,结构比例恰当,本身就可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绝佳素材库。不仅教材作文训练部分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其他阅读与拓展部分的内容一样可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素材积累的意识,而不是只在作文教学课上讲素材,填鸭式地让学生定时定量背诵素材,否则作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语文作文写作的奥义在于模仿和运用,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坚实的文学知识和通识基础,学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更不能领悟写作的快乐。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要注意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树立处处教学、灵活教学的新理念,把语文教学各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充分地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珍贵的课本资源,切实让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成为作文教学的坚实后盾,打破“条”和“块”的横向思维制约,切实深化新课堂的实践活动。
(二)明确各单元写作目标,突破重点
教师应该带着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作文课。作文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虽然繁多,但是可以细化为每一个层次和阶段的任务。比如这一节习作课主要的任务是带着学生学习如何写景,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动静结合和由近及远的写作方法,那就要立足这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充分了解和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教师要做到在课前就对整个课程的各个环节心中有数,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每个环节的时间有较为充分的把握与预测。这样在具体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每一分钟都用到实处,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利用教材,渗透习作方法
我清楚地记得,六年级人物描写一组中《凤辣子》一文王熙凤戏弄刘姥姥时,作者抓住了各个人物笑的特点进行描写。我紧抓教材中人物的描写,让学生读懂、读透,并铭记于心。这不,在一节课中,孩子们就学以致用。这是一节评讲课,主题是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一个用法是声音的延长,我为了突出声音的延长,特意将声音拉得特别长。当我的声音刚结束,孩子们长长的声音随之而来,声音落下,教室里静得出奇;我回过神时,孩子们也回过神来,立刻教室里响起了笑声,笑声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我说:“把作文本拿出来,把刚才发生的事写下来。”孩子们开心地写着,其中一个孩子写得让人边读边笑:“王老师笑得直跺脚,眼泪都流出来了,又不好意思地转了一下身,为自己刚才的失误作掩饰。”
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在企业管理中倡导目标管理的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管理效率和营业额的大幅度增长。他的目标管理策略还具有发散到各个领域的重大实践意义,对于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有着深远的借鉴价值。目标明确的阶段化、系统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和自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自己的问题,主动汲取和记忆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远远优于传统的师言学记式刻板教学的,因而应该大力倡导,也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双向沟通。
二、重视阅读,深度拓展学生思维视域
在传统的写作课堂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写”这个环节,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写的过程中。“写”是整个写作的实践和中心环节,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写,又能写好呢?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头脑空空的写作就像人提着空箭袋去射击场射击,将是无效的。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来自沟通和模仿。阅读作为一种间接经验的快速摄取方式,对于实际写作实践的前期储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阅读为学生提供语言的模范和参考,学生就不能领会到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写的,怎样构思的,也就没有后续进行反思和模仿的可能性。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和自由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也要学会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爱制订阅读计划。学生应当既可以读文学类书籍,也可以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还可以读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既可以读严肃沉重的书籍,也可以读轻松活泼的书籍,还可以读戏谑交叠的书籍。避免形式单一、语言雷同的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支配,教师应抓住此机遇,将习作教学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阅读是输入,习作是输出,只有输入多,输出时才得心应手。教师应在班内举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班内读书漂流活动,阅读擂台赛,阅读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会。多方面、多角度来获得习作方面的信息,从而引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广泛猎取知识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名诗、名篇、名言、警句的背诵,一方面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又积累了习作方法。在阅读的输入中,习作的表情达意输出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在不断输入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写作素养。
阅读作为写作的老师,不仅能够快速直观地为学生的写作做出好的示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的激情。所以在语文的作文课教学甚至日常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多阅读的习惯,做好课上课下的联动设计工作,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譬如今天作文课的主题是“坚持”或“信念”,老师就应该回忆此前推荐给大家阅读的书籍中有没有和这个话题相关的,在课上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大家回忆还能记得哪些阅读的书目中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素材,又准备怎样把它写进作文呢?想到素材是第一步,融合进文本则是更为重要的第二步。比如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学生很容易想到的例子。这本书是学校推荐阅读的名著,主人公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小时候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后来他参加革命,因过度劳累等问题健康严重恶化,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仍坚持在床上基本靠口述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凭借顽强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拥有了不平凡的辉煌人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看到作文话题的时候,就马上积极主动地回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材料中相关素材的好习惯,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把素材融入作文中的多种多样的方法。依然以上述话题和素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大家先尝试写出自己引用的有关“坚持”和“信念”的案例的小段落,再通过展示和朗读评选,以集体交流的形式开拓大家的思路。这样学生会听到多种不同的引用案例的思维角度和表达方式,有利于思考和总结自己的作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多听多看,尽量给学生充分讨论和发挥的空间,起到把握方向和引导的作用即可。
三、体验生活,强化写作的意义和动力
好的文艺作品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或亲眼所见的事说出来,那就像淙淙的流水,清澈而清新。实际上,“双减”政策也正是让学生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回归生活和自然之中,让他们更好地平衡学习和休息,拥有健全快乐的成长环境。这种良好的政策导向,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和观察思考生活的机会。一次实践大于一百次空想,直接经验的作用是间接经验不能替代的。所以作为基础学习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体验生活,在课内抓住时机,变“事故”为“故事”。
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走向讲台,上课仪式刚结束,只见一名同学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只好停下来询问情况。让他先说,他反而哭得更厉害了,话都说不了,原来是被同桌打了。打架可不是小事,必须弄个明白,因为孩子的事就是大事,如果不处理彻底,以后矛盾会越来越大,冲突会越来越多。为了让他把事情说清楚,我先安抚一下他的情绪,让他平复一下心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我耐心地听着,他终于把事情说完了。我借此对同学们说:“要想把事情说清楚明白,就必须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详细,特别是经过。既然是事,就要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或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你们听明白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明白了。”“好,那把他用笔写下来吧,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他的哭。”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一个意外的“事故”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习作课,就这样在笑声中进行着,同时也化解了同学间的矛盾。
学生在课外的时间更应该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公益活动、艺术体育活动,培养自己健康高雅的爱好,同时多走进社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走进生活提升自己对世界和他人的整体认知。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他们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辨别和思考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教师应该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行为习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考和写作,明白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分析和表达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写作的技能,也会更加热爱生活,还能更好地洞察世界、理解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养成更健康的行为习惯,从根源上明白自己的写作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拥有更加健康和完整的价值理念。
我们要带上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带上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善良;带上细心走进孩子的双眸,让他们的双眸变得明亮清澈。让一切美好的事在不断地发热,指引孩子们书写着更美好的属于他们的未来,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真真正正在“双减”中快乐地成长。
总之,我从小学语文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来,全方位挖掘习作单元价值,以重视阅读、深度拓展学生思维视域为主线,以体验生活、强化写作的意义和动力为指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亦能够结合当下“双减”政策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些策略工具是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应该整体辩证来看,结合使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双减”政策的大方向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能力,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习作教学策略,将是我继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