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3-04-05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石界完全小学向雯琪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石界完全小学·向雯琪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感”的使命,同时也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避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说教”,而是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元素充分融合,如此才能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优势,真正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1]。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向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德育观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必须承担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任,树立正确的教学德育观。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彰显差异性。一方面,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必须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让语文教学失去“语文性”,因此在渗透德育时,教师必须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灵活选择德育的渗透方式。比如,诗歌的节奏感很强,在针对诗歌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可以选择朗读的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初步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但是针对文言文来进行德育时,由于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简单地通过朗读并不能领会文言文的主旨意蕴,教师就要借助创设德育情境的方式来渗透德育,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提升德育的渗透效果。另一方面,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必须基于学情,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位完全相同的学生,虽然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共同特征,但是还是具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因而在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也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施教,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模式进行德育灌输。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德育并不是将德育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死板地说教,而是要建立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共鸣,身体力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影响,这才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最高境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探究蕴含在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体会语文课堂中语言背后的价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觉接受德育,提升德育效果。
(二)坚持学科育人
学科育人是“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学科面临的必然要求,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正是实现学科育人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就要处理好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十分强调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但是智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不能因为德育的渗透就忽视智育的进行。鉴于此,教师要把握好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与连接点,在高效完成智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德育渗透,让智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比如,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正是融合德育与智育的关键点。《将相和》通过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正视自己的错误以及宽容大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两位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是语文学科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敢于认错、宽容大度也是一个人的美好品德,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执教本课文时,这就成为了德育与智育之间的连接点:智育效果好会调动德育效果,德育效果好也会带动智育效果。
其次,还要改进语文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学生主动探究、协作互动的学科德育实践,打造“有效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为德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本身道德品质的培育,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构建德育共同体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还需要各方的努力,构建德育共同体,能够共同推进德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要重视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共同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班级内部绘制黑板报、张贴手抄报等,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提升德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第二,还要建设德育场域,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还要将德育要素融入到课外,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比如,教师可以提议在校园张贴名人名言、名人事迹等,让学生都能够在无意中受到熏陶,降低德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难度。
第三,必须完善语文教学中针对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将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共识,多数教师也已经进行了多次实践,但是在教学评价中却始终缺少德育渗透效果这一评价指标,影响了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效果。在针对德育渗透效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完善评价指标,将教师的渗透方法、渗透次数等作为评价对象,还要丰富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应用教师自评、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对教师的德育渗透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其成为思政课程之外,第二个最为适宜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实践,把握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向,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渗透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朗读作用,突出德育成效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更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学生若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反复、经常性地朗读一些文质兼优的作品,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充分地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各种情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有着强大的助力作用。
例如,在进行《出塞》这首古诗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重视朗读作用,突出德育成效”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作者的情感,笔者在充分教学完这首古诗的具体知识后,就带领着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读活动。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了此首古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朗诵大家精彩绝伦的表现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述产生强烈的朗读意识。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行朗读,不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式,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朗读训练,也可以寻找伙伴齐读,还可以与笔者进行对读。最后笔者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感受诗作内涵,感知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借助合作讨论,解决德育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十分推崇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其也成为了当下各个学科教学应用最频繁的教学模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合作学习模式与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既能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中对德育问题互通有无、各抒己见,又能让学生在热烈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理性的教育光芒,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进而顺利完成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目标[2]。
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借助合作讨论,解决德育问题”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小雨来养护交通员并与日本鬼子顽强斗争的故事,文章本身就具有着强烈的德育教育元素,因此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首先,在正式教学之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雨来的资料,并在正式教学时,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分享本小组的搜集内容。之后,笔者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章,探究笔者在学生阅读之前布置的问题,并在文章的相应位置标注答案,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共同分析雨来之所以被称为英雄的原因。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德育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分享观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革命先烈的人格品质,更提升了德育教育成效。
(三)品析重点语句,渗透德育内涵
任何学科的教材内容,都是在资深学者的严谨设计下才形成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每一个词语、每一篇文章、每一首古诗、每一个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在深刻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语句的方式展开德育教育活动,借助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中的含义并展开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判断和语文思维,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铁杵成针》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品析重点语句,渗透德育内涵”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首先,这篇文章与诗仙李白有关,讲述了李白在读书期间想要放弃时,被一位将铁棒磨成针的老妇人所感动而完成学业的故事,这篇文言文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作品,更是一篇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文学佳作。因此,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通过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学习、分析,让学生在品析、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熏陶。首先,在教学的开始,笔者让学生自行通读文章,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进行标注。之后笔者再随机选择学生分享了标注的字词和语句,以及对这些字词、语句的看法,说一说标注的原因以及感受。当一名学生分享完之后,笔者再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对这名学生的分享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说一说自己的不同观点。之后笔者再依据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对此篇文言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这种品析语句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也让学生在体会文章含义的同时,认识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
从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对各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其强大的视听功能对学生的吸引力更高,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也可以自由运用视听功能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德育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关角色具备的道德品质,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3]。
例如,在进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此篇诗歌讲述了雷锋的事迹、弘扬了雷锋精神,促使学生通过感知和学习,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人。因此,笔者在正式讲解这首诗歌之前,从网络上寻找了一些与雷锋有关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资料。在正式教学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让学生在音乐创设的积极愉悦的情境中主动进入到课堂学习,接着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雷锋的照片以及课前选好的视频,借助音频、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富有“雷锋”韵味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受,再根据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分析、理解程度,围绕主题对这首诗歌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告知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如何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五)采用分层提问,探索德育精神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授课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传统的问题设计中,教师通常是按照教学要点给学生提出相同难度的问题,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问题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并不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影响教学效果。而在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大胆创新提问方法,剔除提问教学弊端,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能力的答案探究过程中分析文章,领悟德育精神。
例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采用分层提问,探索德育精神”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笔者在带领学生充分学习了本篇文章之后,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给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的问题。首先,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能够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回答完基础的问题之后,笔者再次提出难度更高的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案的探讨,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文章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的英勇事迹,从中感受伟大的为国奉献精神。最后,笔者再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并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此篇文章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促使学生明确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落实德育教育。
(六)挖掘德育元素,培养道德品质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越来越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德育元素并进行有效拓展,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本着“挖掘德育元素,培养道德品质”的教学理念展开了教学活动。这篇文章讲述了白求恩医生的故事,表达了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正式教学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几张白求恩医生的照片,并对学生说:“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听到过白求恩的名字,在许多城市也有白求恩医院,那么哪一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名伟大的医生,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能够设立一个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医院呢?”以此揭示本篇文章的主题,并让学生通过笔者的问题展开思考。之后,笔者对文章中描写危险环境的语句以及白求恩如何在恶劣环境下为战士做手术的段落进行了重点讲解,并结合视频、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知白求恩医生的伟大精神。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还给学生进行了知识拓展,讲述了白求恩医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的影响,以此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敬佩之情,并产生向白求恩学习的思想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将德育教育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助力学生的良好发展[4]。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通过“重视朗读作用,突出德育成效”“借助合作讨论,解决德育问题”“品析重点语句,渗透德育内涵”“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情境”“采用分层提问,探索德育精神”以及“挖掘德育元素,培养道德品质”这六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德育素养的同时,达到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