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写作教学
2023-04-05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学校黄海城
◇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学校·黄海城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具备适应学习与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学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1]这些无疑对新时代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也规定了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向。而据笔者学校研究,由于中职学生对升学的迫切渴望,中职学生参加高职高考的意向率高达90%,俗话说,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虽未尽然,却也道出了作文在语文科目中的重 要地位。
一、当前写作教学的背景
可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多数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词汇积累甚少,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对写作不感兴趣,提起作文凝眉瞪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而发,通常只是“任务式”的完成作文而己。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空话连篇,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格式化”严重,“写实”变成了“写死”,“联想”变成了“假想”,“童稚”变成了“幼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教师写作教学中亦存在教师没有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作文教学存在盲目性和直意性;作文教学没有形成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诸如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的训练体系、写作能力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读写结合训练体系等。课堂氛围呈现出一种疲惫状态,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学生也昏昏欲睡,敷衍了事。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普遍出现动力不足,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是反感的现象。
写作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只有与时代接轨的教学形式,才能让中职写作课堂重新焕发活力。而如何找准学生写作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现今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语文写作观的特点及必要性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是以“生活化”“整体性”“实践性”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式。“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张孝纯提出,应该把生活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部分,把学习同生活结合起来[2],换言之,语文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育来源于生活,又赋予了生活生动、丰富而又新鲜的内容,运用“大语文教育观”来指导写作(“大语文写作”)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广度来讲,要求写作涉及生活的面要广泛;二是从深度来讲,要求写作要深入生活,多途径探索其“质”的反映。
想要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必须研究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都源于实际生活,离开了现实的生活,写作就成了没有根的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可以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会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在语文学习中会变得更有动力。
三、基于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写作教学策略
(一)开展有深度的写作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内课外应该是“三七开”,这也就是说,课外活动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张孝纯同样强调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他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结合能使学生全面提高的同时又获得个性的发展。
开展有深度的写作活动,例如社会调查、社会访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通过自己来考察,才会“真实地写”。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将中职课本的专项写作训练的采访范围扩大到校外,让学生自己选择对象,此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学生在两周的时间内,采访了不同社会层面、近十余种职业、近百人次对象,在这些受访对象中有国营大厂厂长、银行经理、国家体操队教练、球星,还有下岗女工、外来打工仔、卖报老人、地铁乞丐、癌症病人、吸毒者的亲属等等。
采访结束后,学生们在采访记中写下了他们的思考,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人第一次以一个自觉的社会观察者的眼睛来窥视这个充满悲欢离合的大千世界。一个女生写道:一位卖报的老人,周六晚上没有顾客了,还迟迟不收摊——原来是因为一位长期订报的客人还没有来拿报。老人说:“既然答应了人家,怎么也得等他,要不然一会儿人家来了,看见摊子收了,多闹心呀。”女孩写道:“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叫我沉思良久,我明白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什么叫‘平凡中伟大’。”这才叫作文,“学作文学做人”,写作文原本就与学做人分不开。
(二)从日常生活的思考训练开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感悟想象等能力,是人最主要的智力。[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把写作话题相关的生活经验转化成写作素材。教师不难发现,学生虽然一说到写议论文、材料作文就感到头疼,然而却很愿意在微博或者微信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谈到某种事件时义愤填膺地进行批判,这就说明,学生在评论微博时,往往把自己投射到故事中的对象身上去,成为被塑造的对象本身,体验过了各式各样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时候的情感更真切却容易有失偏颇。可是,阅读者作为看客的时候,往往容易渗透理性的认知与思考,当体验上升为反思的时候,人的思维能力就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反思亦即反省,正如朱光潜说:“所谓反省,就是把所知觉的事物悬在心眼里,当作一幅画来观照”“批评的态度要冷静,要脱离沉醉的状态,对于所观照的事物加以公平正直的估价”。[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从“小事”到“大事”,都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分析、思考。如:公共场所的照明灯反复被打烂;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食品安全常年亮起红灯;宇航员上课等等话题,都可以拿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看法,这样,微博上的热门时事新闻、有内涵的电影、网友的经典段子、有创新的街头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教学的“活水”。那些新鲜的、动人的元素,会直接引发学生极大的写作热忱,迅速激发他们思考判断的神经,同时,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人文精神。
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换句话说,学生对生活的解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
(三)观察生活,训练从说到写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况的反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凭借物——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功能。[6]一般而言,写作训练要从口语练习开始,到写作练习,再到命题作文:先模仿、后创作。写作训练其实是引导学生把客观现实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再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这是因为,从说到写,反映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体系。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源泉,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又促进口头语言的发展。从说到写符合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语言的教学,学生才会较快、较容易地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从说到写,符合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从内部言语中提取有关词语、短语、句子等材料,而思维的结果,如果说出来,是运用口头语言“告诉”别人,如果写下来,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而先说后写,在说之前必须经过脑子里的一番思考的功夫,理清思路,才能有条理地说出来。“说”出的话可以检查思考的成果,也组织了语言,进一步促进思考,从而促进了书面语言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可以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说出自己的认识、感受,然后用书面语言写下来。在指导学生围绕“家庭”进行写作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把小家的故事告诉大家”的活动,让学生回去搜集“名字的故事”“照片诗”“家庭词典”等模块的资料,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分享。学生通过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理解了名字也是他们家庭故事的一部分,而且父母没有采纳其他名字的理由也构成了他们名字故事中非常有趣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分享,他们便可以在写作前形成清晰的作文思路,而且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能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写作积极性也更高。
类似的说写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生活的情境当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空话,避免为文造情。
(四)用好第二课堂,开拓写作素材的源泉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积极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在课堂内外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于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如笔者学校开设的启航文学社、知言记者社、话剧社等第二课堂正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广阔学习天地。记者社通过采访校园内外的热点事件,掌握第一手写作素材,及时进行报道,有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华诗词大会”“飞花令”“成语接龙”“朗读者”等文学活动,寓教于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节中积累大量优美的辞藻,无形中提升语文素养,亦或是举办自己社团的文学刊物,利用文学社刊物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组织学生编辑刊物,当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滚烫鲜活的铅字刊物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无疑是激励学生写作的最好渠道。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了语文学习一定要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要实现课内外的结合,实现教语文和教做人的结合。语文的学习也要和中职院校学生专业进行整合,实现听说读写的结合。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从单一的评价转向多元评价,鼓励学生为主的评价,而且要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合,听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这样可以避免传统评价的单一性,让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公正。认可教师的评价可以让整个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科学和准确,而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明确学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另外要注意评价的内容的丰富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评价过于单一,教师基本把学生的写作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大语文观的内镜下,教师要注意从听说读写这些方面来丰富评价的内容,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多元化的调整。而且,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和学生专业还有学生的学校以及课外生活进行结合,让教师可以把握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让学生通过合适的评价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还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化。中职院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教师在落实作文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缺少自信心,这时候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给到鼓励和赞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教师的评价语言也要尽可能的真诚,避免假大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分层。毕竟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能针对学生各自的差异来完成针对性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写作水平。
四、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写作教学具体案例
(一)材料作文题目
最近,网上很火的广场舞大妈与年轻男子争夺篮球场,广场舞大妈音乐声扰民等事件引发人们的热议。有的观众批评广场舞大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对他人影响;有的观众认为现在的时代是张扬开放的时代,不应该再以五六十年代的标准来束缚老人。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掌握收集资料与访谈形式,掌握作文创新思维的方法,试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主要教学方法:资料收集法、访谈法、讨论法
(四)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在网上找出关于广场舞大妈与青年人冲突的相关事件。
2.网上找出关于中国大妈炒股票、炒华尔街黄金、济州岛抢购房子等事件及网友的评论等资料,并收集整理。
3.学生分别访谈广场舞大妈(了解大妈需求)、广场舞周边住户(了解公民权益、噪音扰民、法治意识)、心理学家(可从学校心理老师处访谈了解双方心理,从同情或批判角度)、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环境要求、国家形象、公民素质)、外国大妈(了解她们对个性自由与人生追求看法)
(五)课堂教学活动
1.教师按之前学生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以赞美、点赞大妈追求个性自由与反对、批判大妈行径为话题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赛(以新时代大妈的个性自由为主题辩论)。
2.教师以辩论赛为抓手,引导学生从分析现象——发散思维分析矛盾根源——拟解决方案建议为思路,让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列出写作框架(现象——原因——分析——策略;策略方面,从政府引导——舞者自律——到社会关爱三方面着手,层层深入)。
4.学生练笔。
5.教师出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