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词“也”触发的预设情况探究

2023-04-05陈晶晶刘娜李体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回指联欢会汤姆

陈晶晶,刘娜,李体超

(1.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2.沧州交通学院教务处,河北黄骅 061199;3.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分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自第一台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人们就通过形式化手段将自然语言表达为人工语言,此时面向自然语言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要使机器真正能够处理自然语言,首先要使自然语言的语义成为机器可计算的形式化对象。逻辑学可以为自然语言提供一个基础框架,现代逻辑的一些重要成果可以解释自然语言的句法和语义特征,甚至很多时候可以用现代逻辑的一些规范为自然语言“立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与自然语言处理的交叉互动获得极大的发展,研究成果遍地开花。随着自然语言处理这一领域的兴起,语言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亟待逻辑提供模型和构造,刻画人类的活动,为计算机的程序构造提供理论基础。现代逻辑借助形式化分析找到了人类思维表达的机制,计算机程序设计通过程序语言将自然语言表达为机器操作的指令。从某种程度上说,计算机科学的需求与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不谋而合[1]。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逻辑学与语言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

逻辑学家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在当今人工智能、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学科交叉背景下,考察了自然语言中复合表达式预设的具体情况。他分析了自然语言中副词、状态变化动词、强调结构,以及形容词触发预设的情况,指出这些词及句子结构在体现预设信息时,就像代词在语篇中向前回指搜寻它的先行语一样[2]。通过他的研究,可以将逻辑语义学探讨代词回指的思路用于分析预设问题。

1 克里普克对副词“也”的分析

1.1 简单句中副词“也”的语义特征

自然语言交流中,副词是可以触发预设的重要词类之一。从中国语法学诞生以后,副词“也”就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界的关注点多为一些普适性的解释;但到了80年代之后,马真、陆俭明、吕叔湘等先生的研究参与,现代汉语副词“也”的研究开始大幅度提升。“也”作为常用副词,通常表达与语篇中已有信息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内容。由于这种语义特点,副词“也”常常可以表达某种预设内容。比如“王老师也跟着音乐跳起舞来”,这句话预设“除了王老师外,已经有其他人跟着音乐舞动起来了”,王老师的行动在语篇上文中已有他人做出过。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简单句中,副词“也”无论表达事物性质状态,还是表达动作行为抑或某些事件,都可以体现相同或类同的语义特征[3]。

1.2 复合语句中“也”的触发预设

从功能视角来看,副词“也”在简单句中出现时,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在复合语句中,副词“也”的使用比较复杂,既要考察它的会话含意,又要深入探讨它所带来的预设内容。一般情况下,副词“也”在复合语句中使用,会涉及前后两个简单句,“也”总是出现在后一个简单句的表述中。如“如果汤姆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在这个复合语句中,副词“也”出现在后面简单句中。按照通常的理解,后面简单句的预设是“这个老板之外的某个人将会来参加联欢会”。

逻辑学家克里普克十分关注对复合表达式预设情况的具体分析,在以上复合语句中,克里普克认为,后面简单句的预设是“汤姆不是老板”,并且在此他陈述了一个基本事实:他对于后面简单句预设的这种认识离开了前面的简单句,将是不可能被理解的。在克里普克之前,语言学家卡图恩(Lauri Karttunen)和彼特斯(Stanley Peters)曾经对于“如果A,那么B”这样的条件句,给出了计算复合语句预设的算法。这个算法用公式表示即“Ap &(Aa∩Bp)”,其中Ap 表示句子A 预设的内容,Aa 表示句子A 断定的内容,Bp 表示句子B 预设的内容。这个公式表达出简单句A 断定的内容和A 的预设都为真时,后面简单句B 所预设的内容才为真。如果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前面简单句A 断定的内容共同蕴含Bp,那么此时任何假定或预设Bp 的必要性将会消失或者被过滤掉。因此,按照卡图恩和彼特斯的这个算法,“如果汤姆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中后面简单句的预设是“这个老板之外的某个人将会来参加联欢会”,而整个复合语句的预设是“如果汤姆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这个老板之外的某个人将会来参加联欢会”。如果我们按照格莱斯(H.P.Grice)的理论给这个复合语句的预设一种“会话含意”的解释,可以感受到,至少整个条件句预设了汤姆本人并不是老板。

克里普克认为,卡图恩和彼特斯的算法通常是奏效的,但也存在反例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说出“如果汤姆和他的妻子都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时,按照以上两位语言学家的算法,后面简单句的预设即为“不同于老板的另外某个人将会来参加联欢会”。而在克里普克看来,后面简单句的预设却是“汤姆和他的妻子都不是老板”。另外,克里普克还指出,按照以上算法,这个复合语句的预设将是“如果汤姆和他的妻子都来参加联欢会,那就存在一个不同于老板的x,使得x 来参加联欢会”;而这个预设是不足道的,除了汤姆和他的妻子是两个人之外,想要假定它,我们并不需要任何额外信息。因此,“汤姆和他的妻子都不是老板”这一点被蕴含或者被预设,任何有关于此的感觉都无法通过一种将“如果汤姆和他的妻子都来参加联欢会,那就存在一个不同于老板的x,使得x 来参加联欢会”指派为“如果汤姆和他的妻子都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的预设的理论进行说明。这个简单的想法指的是,通常来说,如果我说某某和某某会来,而且他也会来。这里的预设就是,“他”是另外一个人。这个预设并不是通常说明给出的存在预设之外另外附加的,而是实际取代了这种存在预设。

2 副词“也”触发预设的多维思考

2.1 副词“也”触发预设的语境分析

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中,总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言语行为。语境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对于话语理解和思想表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克里普克在分析副词“也”触发预设行为时也关注到语境因素的影响。他认为,预设产生于下面这个回指要求,即当人们说到“也”时,指的是某种并行信息(parallel information),这种信息或者处在其中一个简单句中,或者处在语境中。比如,当人们说出“戴维今晚也在洛杉矶吃晚餐”时,如果说出这句话时很突然,并没有预设任何这样的语境,在其中我们所关心的是在洛杉矶吃晚餐的其他任何人。通常我们会认为,这句话的预设是“某个不是戴维的人今晚正在洛杉矶吃晚餐”;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只要一个句子的预设得到满足,那么这个句子也就会是恰当的。通常的观点预测,这句话几乎总会是恰当的,与任何特殊的语境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肯定,在一个给定的夜晚,会有许多人“正在洛杉矶吃晚餐”。但与通常的预测相反,“也”在这里尤为奇怪,这是显而易见的。听话人会说:“也?你说‘也’是什么意思?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人?”

还有一种情形与此类似,比如当人们说出“索菲亚又在吃晚饭了”这样的语句时,通常我们认为这句话的预设是“索菲亚之前已经吃过晚饭了”。因为如果她是一个成年女性,这一点很容易假定,对这句话进行的言述应该总会是相当恰当的。但是,如果缺乏特殊的背景,对这样一个言述的自然反应可能是:“你说‘又’是什么意思?也许索菲亚在一个小时之前也吃过晚饭了?你是在暗示说她是一个吃货吗?或者,她在节食,本来就应该不吃晚饭的,但她最近打破了节食计划,现在又一次打破了计划。那么,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通常的预测是不正确的。

为了对以上两种情况的语句进行很好地理解,克里普克区分了两种语境:“积极语境”(active context)和“消极语境”(passive context)。在会话交流中,有的材料被明确地提到,或者从某个方面看十分显著,或者就是人们心里想的并且人们知道就是自己所想的,这种语境被克里普克称为积极语境。积极语境除了包括各种断言,可能还包括一系列问题或论题。积极语境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实体,但它会是那种能够恰当使用副词“也”进行良好表达的东西。与之相反,消极语境由说话者所能把握的一般性背景信息所构成,但这种背景信息并不被看成是相关的或是说话者心里所想的。在上述诸多实例中,“也”应该指称并行的要素,也就是指称与“索菲亚吃晚饭”“戴维在洛杉矶吃晚餐”“老板来参加联欢会”并行的要素。这些并行要素必定来自积极语境,或者来自所说的断言中的其他语句。它们不可能仅来自消极语境:它们仅是众所周知的,这还不够。

克里普克认为,在实际语言交流中,有些东西仅通过提到它就可以引入积极语境。比如,人们说“今晚其他许多人正在洛杉矶吃晚餐,而戴维也在那吃晚餐”时,本来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表达,人们会反问:为什么说话者要这样说话呢?但假若此时,正是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问了“戴维晚上真的要去洛杉矶吗?那不是个危险的地方吗?”,你就可以用这句话作为回应,此时“也”用在这里就是完全恰当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恰当的材料处在积极语境当中,说“戴维今晚也在洛杉矶吃晚餐”就会变得完全没有问题。积极语境不需要由一个简单句乃至一个紧跟在前的话语要素组成。这次会话的参与者们很可能在心里面积极想到的,是正在洛杉矶吃晚餐的特定的人。同样,就像上述讨论中提及的有关索菲亚的一些想法,如果人们心里有的就是这些想法,“索菲亚又在吃晚饭了”可能就是恰当的。

2.2 克里普克对预设性回指的深入探讨

对语境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克里普克又指出副词在体现预设信息时,就像代词在语篇中向前回指搜寻它的先行语一样。副词触发预设时无论是在积极语境还是前述简单句或话语要素中,都存在着对并行信息的回指(back-reference)。如果某个东西被明确提到,或者如果它正好就是人们心里所想的,那么,这个东西就进入了积极语境。与积极语境相对,消极语境下的情况也可以详细进行分析。消极语境对非同一性(nonidentity)来说就足够了,人们不必非要认为或是说,汤姆不是老板,只要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就行。非同一性所需要的预设无论是积极语境还是消极语境都可以满足。1983年海姆曾经将整个语境归入了一个大命题当中,这个大命题就是一个可能世界的集合。在克里普克看来,下面这种情况似乎是可能的,即不仅必定存在着两种语境(积极语境和消极语境),而且积极语境的性质至少要比单纯一个世界集要复杂得多。首先,积极语境是一个包含命题的集合,它最好被认为是有自身结构的。其次,这个集合除了可以区分出断言之外,还可以区分出问题和论题等。换句话说,在这种语境中,我们甚至可能只拥有经解释的语句,而不是命题。

克里普克在分析“如果汤姆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时发现了“汤姆不是老板”这个预设。这个预设应该附加给后面简单句,也就是附加包含预设性要素“也”的从句,还是应附加给整个条件句,就像我们在许多这样的情况下直观上所认为的那样?如果只是把它附加给后面简单句,我们就必须使用卡图恩和彼特斯给出的那种类型的解释,以便解释清楚为什么我们会直觉认为某种东西更强一些。事实上,克里普克更赞成将其附加给后面简单句。他这样理解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例句中看出来,如“如果露西没有赢得这次比赛,而获胜者来参加我们的庆功会,那么露西也将会来”。按照克里普克的理解,这里的预设是“露西将不会是获胜者”。但根据卡图恩和彼特斯的观点,如果把这个预设附加给后面简单句,它就会被“过滤掉”,而且不需要被说出整个条件句的讲话者预先假定。这个结果在直观上似乎是正确的,整个条件句绝不会预设“露西将不会获胜”。因为这个预设在前面简单句中已经非常明确地陈述了,因而它不需要被说出整个条件句的讲话者所预设。于是,在没有提前预设露西不会是获胜者的情况下,说出“如果露西没有赢得这次比赛,而获胜者来参加我们的庆功会,那么露西也将会来”这句话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它实际上与露西完全可能赢得比赛这个想法明确兼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人们关注的要素是一个单称词项时,它被预设与并行简单句中其他相应要素或(积极)语境中其他信息点是非共指的。既然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种回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与代词回指并行的理论,这个理论将要回答:何种类型的回指是允许的,这些新型预设性回指如何与语言学中人们熟知的代词回指相区别、相联系。这些问题都促使研究不断地深入。

2.3 “也”触发预设的行为与代词回指行为的比较

自然语言中,回指照应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指语篇中某个语言单位与语篇上下文中已有的词项或短语之间存在的语义关联。我们熟知的“驴子句”是分析代词回指的典范。在“If Andy owns a donkey,then he beats it”这个“驴子句”中,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个复合语句的涵义,需要了解“他”和“它”分别指代什么。“他”和“它”被称为回指词,在语篇中需要向前寻找它们指代的个体。“他”这一代词回指“安迪”,“它”回指“驴子”,“安迪”和“驴子”被称为先行语。只有回指词和先行词建立了相应的联系,语篇的涵义才能理解顺畅。克里普克关注代词的回指现象,他将副词触发预设的行为与代词回指行为做比较,以期为分析复合语句的预设情况提供借鉴思路。

克里普克认为,副词触发预设的行为与代词回指行为类似,他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行为的相似之处。在“如果汤姆来参加联欢会,那么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句中,由于后面简单句中出现了副词“也”。“也”作为预设触发语,此时触发的预设就应该像代词回指行为那样,向前去寻找它的语义项,因此整个复合语句的预设会是“汤姆不是老板”,而不是“除了老板之外的另外其他人来参加联欢会”。克里普克甚至提出,有时回指不必出现在一个语句中,而是可以回到前面的语句,只要前面的语句距离所说的话语有适度的回溯距离即可。比如,在“或许汤姆会来参加联欢会。如果没有董事会会议,老板也会来参加联欢会”句中,“也”触发的预设是“汤姆不是老板”,只要预设处在积极语境中,在前面紧邻的话语中,那么就可以利用代词回指的机制来分析复合语句的预设。这里要说明的是,代词回指的规则与预设回指的具体情况一定会有不同,因此在分析复合表达式预设时,出现与代词回指机制和规则不同的反例情况,不应当被当作典型,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

3 结语

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面向自然语言的现代逻辑促进了现代汉语中不同词类语义的深入研究[6-10]。本文从“逻辑+语言”学科交叉的视角,以副词“也”触发的预设情况为例,澄清了“也”触发预设的简单句的情况,也深入讨论了“也”在复合语句中触发预设的多种思路,进而比较“也”触发预设的机制与代词回指的相似行为。总体来说,这种跨学科的交流有助于自然语言形式化研究,有助于机器理解含有预设的自然语言语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回指联欢会汤姆
荷塘联欢会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精彩的联欢会
贪吃的汤姆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掉钱
亲子联欢会
数字联欢会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
基于角色与值的指称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