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理化生学科融合,提升初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3-04-05毛德飞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物理融合素养

毛德飞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与提升,而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学科知识内容,就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尝试实现理化生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然而,从现阶段理化生学科的融合情况来看,在融合期间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

一、 当前理化生学科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缺乏关注和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便是新课程改革多年,但仍然有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偏重于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至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则很少去关注并予以重视,更不要说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来展开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完全没有发挥出理化生学科融合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低下

在校的教师,很多都是长年累月地教授一种科目,甚至还有些老师,一直都是教授一个学段的某一科,对自己领域范围内的内容,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但是对其他的课程内容却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也就很难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融合。

(三)教师对该如何实现理化生学科的融合缺少方法上的指导

受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的影响,教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去积极地寻求和探索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教学中,教师无法教授给学生自主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缺乏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以及融合方式的学习,导致学生既没有课上的知识渗透,又没有课后自主学习渗透的方法,这成为影响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育和提升的一个大因素。

二、 理化生学科融合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维,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

在整个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真正意义上让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深度挖掘物理教材和生物教材当中有所关联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归纳和融合,集中向学生进行讲述,从而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一定的物理学习观念。

例如,在“感受信息”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课件优势,为学生直观地呈现和展示了“古代士兵通过点燃烽火台来传递信息”的画面,并引导学生试着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回答:“当今世界上有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之一就是信息,那么,具体什么是信息呢?”“你知道古代人民都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信息的概念。随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文本,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信息记录的发展史经历过哪几个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做过哪些突出的贡献?”“现代信息传播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它又是如何实现信息传播的?”指导学生试着带着问题去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具体什么是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教师还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生物课程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内容进行了关联,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了“生命起源”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试着在观看的时候分析和研究“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其传递信息的好处具体体现在哪里?”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一定的物理学习观念。

(二)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一定的科学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内容的职责,同时也承担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感受的任务。而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生物学科进行融合,在教学当中融入一定的生物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一定的科学思维。对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给予关注和重视。

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与生物课程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通过带领学生去分析和研究显微镜,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和光的折射有关的知识内容,逐渐养成一定的科学思维。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利用课堂设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等一些基础性的物理问题,同时还亲自带领着学生进行了“洋葱表皮观察”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显微镜是怎样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从而让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树立起一定的科学思维,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

(三)优化教学形式,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也是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对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教师授课的难度,为教师展开学科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推动了课程之间的融合,让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再局限于一门学科。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内容,需要教师灵活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探索宇宙”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生物课程的“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内容进行了融合,以“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为话题,不仅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源融合优势,向学生出示了探索宇宙、探索宇宙生命的相关信息资料,并引导学生试着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阅读,试着从中找出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的内容,借此来达到拓宽学生眼界的目的。同时还让学生试着利用“话题分享”的方式就该话题展开聊天,试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有经验,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介绍一下人类对宇宙及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以及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工具等,借此来帮助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作为学生学好物理课程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而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试着将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并指导学生多试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试着引导学生去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根据学生的目测,向学生提出:“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目测的结果是否正确?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当我们在体育课上进行跑步时,体育老师是利用什么来给大家计时的?”让学生试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回答,借此来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物理量有着不同的测量工具。随后,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则将学生两两进行了分组,让学生相互之间做实验:“一名学生看着手表计时,而另外一名学生闭上自己的眼睛,在闭上眼睛快一分钟的时候睁开,两人交换操作,比一比,看一看在同样的时间内,哪位学生对一分钟的时间感觉准确。”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的验证不能靠感觉,靠感觉的判断是不可靠的。最后,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生物学科的“动物的运动”的内容进行了融合,不仅让学生观看了蜗牛在一棵树上缓慢运动的画面,同时还以所呈现的画面为基础,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道物理题型:“这只蜗牛爬行的距离具体是多长?”“如果现在让你来亲自动手测量一下蜗牛爬行的距离,你会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试着进行答题,从而在答题的过程中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

(五)开设实验环节,锻炼并提升初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偏重于实验探究的课程,想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具效果,其不仅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选择更适合当前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同时还需要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育入手,将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化学、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融合,根据教材和学生动手做实验的需要,适当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探究性实验活动。

例如,在“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入手,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化学学科的“酸和碱的反应”一课的内容进行了融合。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让学生试着解决和处理“当我们试着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酸和碱的反应实验’等不同类型的过程中,需要集中解决和处理哪些问题?”“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探究性实验活动开展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避免问题的产生。比如,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实验当中,需要学生集中解决实验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实验的猜想如何。同时,还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此次活动当中,通过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亲自动手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实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实验探究本领。

(六)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物理课堂所学内容

“双减”教育政策特别强调降低学生做作业的压力,并减少学生完成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想要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做好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从巩固学生物理课堂所学入手,将课后作业的布置进行开放化的处理,通过将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为学生布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取得实质性的收获和提升。

例如,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其课堂所学,教师还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化学课程的“自然界中的水”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融合,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一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作业。比如,为学生布置了“探究水的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试着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物理课堂上所学习和掌握的测量物质密度的方式方法去探究水的密度,从而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水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切实提高其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还向学生设计和布置了“随堂笔记归纳整理”的课后作业,要求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系统地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此来方便复习和巩固。

(七)关注课后反思,切实提高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

想要让理化生三门课程的融合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其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物理教材当中与其他学科之间有所关联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三门课程的融合,同时还需要教师在一整节课的教学结束之后,趁着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着重发现并找出课程教学中的缺陷和问题。对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课后的反思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巧妙地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微课优势,将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视频录像的方式录制下来,并在课下对所录制和保存的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和研究,从而在反复观看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并找出教学上的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物理课堂上及时地对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时,对“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一些教师没有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关联,因此,在接下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与生物学科的“哺乳动物”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重点带领学生去学习和探究“哺乳动物所发出的吼叫声,其具体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点评,从而在点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课堂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接下来的学科教学期间进行强化性学习。很显然,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化反思和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 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实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的融合,其不仅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接下来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课程教学期间,既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物理学习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以及实验探究素养的培育和养成,对理化生三门学科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和回顾,从而在反思回顾的过程中找出理化生学科融合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地对融合的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良,真正意义上让理化生学科的融合成为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举措。

猜你喜欢

物理融合素养
只因是物理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融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处处留心皆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