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手工教学,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2023-04-05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手工情境幼儿

吴 琼

以往,人们总喜欢把小学美术教育定义为图像绘画,把美术课简单地理解为绘画教学课,美术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教绘画的教师。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民族素质文化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能的训练,而是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美术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从本质上讲,本来就是教育文化的一种重要行为。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进行艺术教学活动,在沟通中产生一定的发展。而且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也越来越注重手工教学,现代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罗恩菲尔德在艺术教育中提到,艺术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有创造力,而无论这种创造力会用在什么地方,由他的美感体验来获得更高的创造力,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达到了。

现代美术教育分为绘画、鉴赏和手工三大形式。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手工课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其中在手工制作课上,材料的选择、意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最能表现幼儿的创造能力、空间能力的开发想象,同时也最能体现一个幼儿的独创性,最能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并且手工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使幼儿的观察力、创造性得到全面的发挥。我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动作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而手工教学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则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重视手工教学呢?文章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 有效引导学生作业,使其扎实高效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注重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正面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特别体现在手工课堂上。手工制作的准备过程是复杂的,材料种类较多,应以环保、节约、安全为原则,同时最好以废料为主。生活品中手工制作的材料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就是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材料。其中点状材料常见的有石子、珠子、粮食、颗粒等。线状材料有绳索、毛线、金属丝等。面状的材料也可以随处看到,主要有各种纸张、树叶、铅笔刨花等。块状材料有肥皂、贝壳、蛋壳、泡沫塑料等。在手工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保证学生的思维连贯,不要轻易中断学生的作品创作。另一方面,手工教学应要求相对较强的开放性,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表扬那些带齐工具材料的孩子,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对那些带多了材料的与众不同的孩子,也应给予特别的表扬,激发其余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如点状的材料,可以自制一个小纸盒或纸袋存放,贴上标签,巧妙收集,引导学生用一种创新的意识去发现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的材料,如各种塑料瓶、易拉罐的外壳,各种纸棒、木棒等。

二、 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创作灵感

积累的过程也是形成创意的过程,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创新这个词,而创新又离不开灵感的激发和勇于开拓的魄力。“云儿朵朵”课前,我让孩子们准备好各种材质的“云朵”,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找来棉花纸,有的拿来泡沫纸巾,有的孩子还拿来妈妈们的毛线球、棉线,边找边创作,不知不觉间比较起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各类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孩子在积累材料、创造性地选择材料时,也就是熟悉材料性质的过程,轻与重,软与硬,大与小,粗糙与细腻。有句名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手工过程中,孩子会做的,教师尽量不要代劳,遇到问题要鼓励孩子自己及时想办法。

(一)让看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看”,是美术课中最常见的。让学生看到的是什么?怎么看呢?这是在原有的学情分析、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美术加工而成的。在落实艺术学习本位上,教师特别重视艺术语言的训练,有三种是常用的。

第1层次:有东西看,有看的环境、方式和乐趣。

第2层次:带着问题看,再看出问题。如《迎春送福》,教师:“你知道最早的福是什么样的吗?说明什么意思呢?”在观察中丰富自己的感受,加深自己的体验。

第3层次:有比较的看,在对比中发现。如《传统门饰》是让学生观察门片与一般纹饰的对比,《夸张脸谱》是引导学生看不同脸谱的特点。

观察是艺术学习的重要方法,比较是最好的认识事物道理的形式。指导“飞天”的教师自己直接上场摆造型,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飞天的神韵,了解飞天的造型,大大丰富了小朋友们对飞天的感受。在各个环节中,几乎都会见到这三样“看家本领”。这样“看”,不仅可以“迎合”学生的口味,还可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让做

“让学生做”是美术必须要走的一步,这里的“做”包含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同伴间的教学以及自己的制作等内容。其中,作业的呈现是检验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标准之一,也是展示最直观的一项。小练习还是大呈现,都透露着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一切的创造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在本来的经验上延伸想象,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对绘画创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开放、引导、轻松、活跃的方式气氛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内容,并通过班级布置、学校活动,给幼儿创造自由的艺术氛围。

三、 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触景生情。让幼儿多接触生活中的手工材料,让幼儿在亲和、博大、自由情境中,伴随着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的启发,初步体验艺术形象,在创作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宣泄。《灵石》一课中,一开始我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看一些常见的石头,顺便收集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具体作品的情境中,体会感受,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奠定了创造性想象的基础。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知识面有限,缺乏对事物的标准认识,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技能的学习,所以思维不受束缚,在各个方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从技能角度观察或许欠缺,但他们的作品从创造力的角度观察,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荒诞离奇,总令人啼笑皆非,用他们特有的不规整的线条诉说着他们的想法,每一幅作品都透露着他们潜在的无限创造力。

设局激趣。设置在作品情调与表达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要内容。设置情境的手段有多种,有“自然情境”“实物情境”“示范表演情境”等。《卷纸动物》这一课的难点是不同的折卷方法,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观察基本的折卷方法,如一正一反折、一大一小折等和基本卷法,如正卷、反卷、辐射状的卷法等,在这种恰当的情境下,尽量营造出与主题相契合的氛围——“你还能创造出什么折法或者卷法吗?”使学生有了心理准备,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绪,迫不及待地探求操作,同学们的创造欲望被大大地调动起来。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心理自由,孩子的创新才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注重实际操作,发挥独创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他们来说,拥有绘画兴趣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出现了“去自我化”的现象,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被别人的评价影响他们对画画的兴趣。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也许在绘画中会迎合老师、同学的关注,慢慢淡化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去追求取悦他人,或者因为他人评价不好而自卑、不愿作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鼓励的方向重在偏向孩子的奇妙思维,勇敢去创造,而不是偏向于对技能的表扬,让孩子明白,只要他把自己的作品勇敢地画出来,并且态度认真、有内容,就很厉害了。适当的鼓励和疏导,可以使孩子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是与“玩”分不开的。玩耍可以让孩子从外界环境的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比如上课时用纸折一个“佛塔”,他折七层,我折九层;你折一艘帆船,我折一艘有篷的船……在玩的过程中,丰富表象,为创造埋下伏笔;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想象力,开拓创新思维。

巧妙地进行引导。灵感现象是创造性认识活动中发生的一种奇特的心灵现象。在孩子们看来,画线条、画颜色、捏泥块,这些都比最终的作品形象来得重要。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可能有一种直觉感的审美意识,有一种自发性、自然性的表达能力。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孩子,都蕴藏着发展的丰富“资源”,甚至是无法估量的,那就是人潜在的智慧,“沉睡”的力量。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孩子本身就隐藏着一种轰轰烈烈的秘密。”李吉林老师把这种智慧称作“悟性”“灵感”。无非是孩子们在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潜质。黑格尔早就说过:“孩子最早的冲动,就是要用这样的实践活动来改变外物的意思。”

五、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程提倡教师尽量尝试电脑、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设计制作生动活泼的美术作品,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使学生脑中有直观形象,多媒体使手工课教学更加轻松便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手工制作的过程做成微课,以短视频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具体的制作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跟着视频进行手工制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可以有效地增强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创作,有效地增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成就感和荣誉感的驱使下,更好地进行创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整体的提高。对美术来说,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手工制作则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重要方法。

六、 结语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作品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制作手工作品,为孩子创新开放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幸福,体会幸福,收获幸福。总之,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真正使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重视和发展,教师要通过手工艺术实践活动,正确认识手工课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手工情境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护患情境会话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