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中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2023-04-05高旭
高 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不同学段教学目标要求,在“表达与交流”框架中,明确提出学生习作水平要求。以此为导向,要求教师强化对习作批改的重视,根据不同学段习作要求,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精准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有目的、有条理的表达,不断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有效提升习作的审美价值,为写作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一、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优化的意义
(一)提升习作教学质量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其主要强调小学生练笔,是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的主要方式。习作评价是对学生活动执行、习作结果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全过程价值判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习作学习中的不足,针对学生个体习作情况给出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不断提升习作水平。有效的习作评价,能推动学生深入地认识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不足之处,对习作方式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提升习作质量,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落实“双减”要求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习作是小学语文作业的重要形式,是教师评估分析学生学业质量的基本手段。在小学语文习作批改中,针对性指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小学语文习作评价问题分析,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教师层面在习作批改中存在的不足,引导教师针对性改进,实现与教学组织的有效对接,切实将“双减”政策落实在细节层面,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并提出学生要“能够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明确导向。受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现力等方面的影响,在习作中必然存在不同方面的应用问题。利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提升习作质量,不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中的问题
(一)关于习作评价主体的调查和问题分析
传统教育理念中,通常以教师为习作评价的主体,在本课题研究调查中,显示多数教师也是以此为理念指引进行习作评价。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认为教师是习作评价主体占比较高,仅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是习作评价主体,也有教师认为应当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但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多数教师也会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评价能力。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习作应当由教师进行评价,认为应当由学生自己、同学或家长进行评价的比例不足30%。
基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主体相对较为单一,多数学生不愿意评价他人的习作,家长参与习作评价占比更低。教师评价虽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出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但也会出现评价维度固化、缺乏固定标准,以及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实现评价导向的现象。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习作提交之前进行自我评价,但是在认识上不够深入,导致习作评价效果较差,无法达到促进习作质量提升的效果。
(二)关于习作评价内容的调查和问题分析
对习作内容进行精准评价,是准确分析学生习作问题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活动开展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习作评价应当重点关注是否有错别字、病句等;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字体工整度等内容。也有教师提出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做好习作前准备、思路是否准确、习作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等,还有教师提出应当关注习作中显示的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评语主要集中于错别字和病句方面,其次是评价情感态度和习作过程等。在学生自我评价上,主要是对修辞手法、标点、语句和错别字等方面进行修改。
基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习作评价的重点在于错别字和病句方面,其次是关注语句通顺与否、逻辑结构和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这些评价内容都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从根本上而言,更加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在学生习作过程、习作情感态度方面评价相对较少,导致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足、习作方法培养相对较为滞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习作自信心。
(三)关于习作评价方式的调查和问题分析
习作评价方式是指评价活动实施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例如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网络评价等,其中书面评价又包括批注和总结式评语两种方式。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教师依然以书面评价方式为主,在时间不够充足时,会采用网络平台辅助评价;在时间充足时,则会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口头评价。部分教师还会利用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一些学生的习作文章,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讨论评价。学生访谈结果显示:愿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价,但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评价相对较少,没有对个人习作水平提升产生显著影响。
基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小学习作评价方式还是以书面评价为主,对学生习作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书面评价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地指出习作中错别字、语句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多数教师所使用的评语较为笼统,对学生习作方法指导不够深入。口头评价能够更为直接地对学生习作情感进行指导,但多数教师缺乏一对一点评所需要的时间。而网络评价具有灵活性、全面性、交互性强等优势,但多数教师缺乏对应的技术应用能力。如何优化评价方式,更好地体现口头评价和网络评价优势,实现多种评价方式的融合,是有关方面应当关注的重点。
(四)关于习作评价有效性的调查和问题分析
习作评价有效性是指在教师完成评价后,学生能够进行针对性改进的实际效果。在对教师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认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习作评价,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极为有限,多数学生会出现重复性错误。在评价周期方面,多数教师是在3天内完成所有习作评价,也有教师在3~5天完成所有习作评价,仅有少数教师会在1天内完成所有习作评价。间隔周期过长,会导致学生遗忘之前的习作思路,修改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效果。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有超5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习作评价对自己修改习作的帮助有限,仅有20%的学生认为能够提升习作能力。
基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多数教师所采用的习作评价模式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极为有限,如何通过评价方式调整、评价周期优化,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和习作评价有效性,是有关方面应当关注的重点。
(五)关于习作评价创新的调查和问题分析
小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其情感的真实表达,是学生习作能力逐步提高的烙印,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习作评价,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导向,适应新课标、“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推动习作评价创新,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积极性,不断改正自身错误,为语文知识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多数教师会采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评价,部分教师也会采用个性化表达方式,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只是从知识层面进行习作评价,没有关注学生情感诉求和自身发展特征。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显示:愿意关注教师的习作评价,并尝试根据评价改进习作方法,提升习作水平。
基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思想层面愿意积极主动推进习作评价改革,但是创新自信心不足,通常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也有部分教师积极主动地推进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但是对新型评价方式的组织要点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明确不同习作评价方式的实施要义和策略要求,导致学生对评价方法了解不够深入,评价结果与学生习作问题无法对应。同时在新型评价方式应用中,受小学生学习心理影响,不愿意学习教师或同学的评语,在评价完成后,通常是直接将习作丢在一旁,没有进行纠正或二次评价,导致评价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三、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优化方式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习作是学生从语言文字学习到应用转变的重要环节,是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习作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改正问题。因此,要推动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不断得到优化,必须要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习作主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我想对您说”主题习作中,可以将表述对象界定为父母,在学生完成习作后,由家长进行评价,以此能够让家长更为深入地了解孩子内心活动,也能够形成家校合作协同合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科学”主题的习作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习作准备阶段开始,就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在习作完成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有效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在习作评价过程中,要确保充分体现评价实效,还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完成后,先是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自己查找习作中的错误,在改正错误后,再提交老师或家长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在习作评价过程中,要确保评价效果充分体现出来,以及学生在认识问题后,能够在后续习作中不出现同类错误,就必须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学生习作是个体真情实感的抒发和表达,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真实体现,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字词句方面错误的订正,还应当注重学生习作前的构思指导、习作过程指导以及情感和价值观指导,以习作为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要确保习作评价的全面性,首先要明确评价实施的内容和基本维度,根据不同学段习作能力培养要求,确保主要评价内容,对评价维度细化分解,为评价活动实施提供框架支撑。其次要建构不同学段习作评价细则,以中低年级为例,习作评价应当注重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语句表达是否明确等方面。至中高年级,则应当重点考查学生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等方面。最后要注重评语使用的人文性和有效性,合理使用激励性评语、对话式评语、插画式评语,以提升学生习作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细化
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不同的应用优势,在习作评价中,要确保评价结果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提升习作评价成效。书面评价作为习作评价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能够较为直接地指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对学生习作较为精彩的部分,则应当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习作中的问题,应当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避免术语化评价导致评价效果欠缺。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当积极采用面批形式,提升习作评价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地接受评价信息。在条件具备的情形下,还应当利用网络丰富评价方式,更好地提升习作评价效率。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将优秀习作发表出来,教师将平台中的评价意见整理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意见进行讨论交流,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更为全面地发现习作问题,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四)注重习作过程评价
习作过程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习作问题,继而优化习作方法,提升习作水平。构建全过程习作评价体系,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强化对习作素材积累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学习中,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了解学生素材积累情况,引导学生将积累的素材应用于习作中,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其次强化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在习作评价完成后,应当要求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教师要进行二次评价,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树立习作自信心,提升习作水平;再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习作习惯,通过日记、笔记等方式,主动进行习作训练,在积累过程中不断提升习作水平。通过全过程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把握学生习作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思路和正确的习作思维,确保习作评价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五)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
依托新型评价方式,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是提升习作评价成效、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形下,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一是在班级内组织习作交流活动,针对特定习作主题或者结合日常积累,采用分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屏将学生收集的好词好句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认识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二是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注册班级公众号,或者在班级文化墙上设计“写作小能手”专栏,将学生在习作交流会上选出的好词好句展示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也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三是创办班级习作周报,在教师组织下向全体学生征稿,鼓励学生对习作反复修改后投稿,以学生投票方式,选择出优秀作品。利用习作周报动员家长、学生及辅导员参与习作评价中,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和教师习作教学质量。
四、 结语
习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对教师而言,应当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对习作评价的重视度,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覆盖所有内容、贯穿全部流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评价质量,为提升学生习作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