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近十年中考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2023-04-05江门市怡福中学黄惠华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文题选材热点

文/江门市怡福中学 黄惠华

作文几乎占中考语文得分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在中考中赢得作文这片江山,对考情的充分把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整理了近十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试题,探寻其命题发展趋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一、命题规律

(一)命题形式有创新:由命题、半命题转向情境任务型

近十年广东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从2019年开始走向多样化,从连续五年半命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到2019年选题加半命题作文,突破了多年来的命题形式。2020年,应用文重回命题范围并体现任务驱动,可以说是命题形式上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2021年作文题目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结尾,既有限制又不失开放性,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空间。2022年作文题要求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则体现了强烈的情境性,在命题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可见,近几年广东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灵活多变,文体多样化,体现了命题人求变求新的命题思路。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除了文体多元化,情境任务驱动型命题渐成主流。可以预见,今后广东中考作文的命题必将会更加灵活,情境命题将是大趋势。

(二)主体人物有聚焦:关注自我,体现核心素养

近十年广东中考作文题,基本上围绕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悟来命题。有的直接在文题中有“我”,如“是我致胜的魔杖”(2014年)和“我真想”(2016年)。有的即便文题无“我”,也暗藏着“我”,在提示语里强调了“我”的情感体验,如“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2013年)。2020年作文题要求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写一封信,仍是围绕“我”的成长和感悟来写。2021年的作文题明确要求写“少年模样”,引导学生内省自我成长。而2022年限定的开头则直接要求以“我”的视角来叙事,抒发“我”的所思所感。可见,“我”是广东中考作文题中坚定的“不变”。“我”的生活,“我”的思考,“我”的经验,“我”的情感,“我”的思想,“我”的审美,是广东中考永恒的关注,凸显“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写作主题有规律:关注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广东中考作文命题一直紧跟时代脚步,关注那一年的热点人物及事件。而2021年中考作文就是用了“少年”来命题。可见,每年网络人物、热点事件,都备受中考作文命题的青睐。这些命题直击当下社会的重点和热点,能促进学生深层次地触摸时代的脉搏,引发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对于大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契合立德树人的理念。今后中考作文命题必将会更加巧妙地体现时代特色,引导考生树立家国情怀。

三、备考建议

综上所述,广东中考作文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可以预料,未来几年中考作文题目一定会不断创新,亮点纷呈。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一)立足教材,以读促写

1.用教材搭建阅读桥梁。与旧教材相比,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文体更加多样化,与时代生活和社会生活融合更紧密。教师应借助教材序列文章和相关课外阅读,为学生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通过阅读,建立学生和自然、艺术、他人、自我的情感联系,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欢喜和感动、启示和思考。

2.用教材丰富写作素材库。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心理描写、《我的叔叔于勒》中插叙手法的运用、《智取生辰纲》的双线结构都是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复习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以母题组元归类素材:亲情类作文,可以《散步》《背影》等为范文;而《秋天的怀念》《猫》等课文可以作为成长感悟类的范文……

(二)扎实训练,提升能力

1.构建过程化写作训练。(1)宏观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训练系列。教师应从学情出发,整体规划,按照中考作文作文评价标准涉及的维度进行序列训练,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每一层级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联”。(2)中观上,规范一次作文训练的完整过程。中考复习任务繁重,用于作文训练的时间很紧,教师要注重夯实每次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可以模拟中考作文命题,按照“写前指导——限时成文——多项评议——修改重写——发表归档”的流程,在训练细节上着力优化。(3)微观上,设计不同作文课型的教学环节。如:写前指导课,训练学生的快速审题构思的能力;写后评改课,通过评价赏析和升格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2.兼顾多种文体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阶段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要求。统编教材选用的课文除了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外,还涉及演讲、书信、辩论等实用文体。可见,掌握各类文体不仅是为了应试,也是课程设置的要求。这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对各类文体都应有所涉及,要落实好教材上各单元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

3.开展作文创新训练。(1)立意创新训练:一个题目从多角度去立意;(2)选材创新训练:同一立意从不同角度去选材;(3)一文多用创新训练:同一选材从不同角度去提炼主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潜能被充分激活,到了考场上才能应对自如,写出有新意,有创见性的文章。

(三)观察积累,关注热点

1.扎根生活,多角度积累素材。首先应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及时将“有情有趣有理有美”的事例记录积累起来,提升对生活的敏感度。其次需要训练于平凡中发现新趣味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追问自己的感受,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能避免写作时无话可说、选材千人一面。

2.关注热点,以小见大提升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热点,尽可能地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只有打开视听,在关注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的同时,以小见大,思考个人成长、感悟社会人生、探究民族复兴,写作才会有思想有高度。

(四)多维发表,激发热情

1.书面发表。把学生的作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公之于众,前者如班内张贴、学校板报展出、班刊、校报登载等,后者则是推荐到正规报纸刊物上公开发表。

2.口头发表。在班级、家长会或者广播室等场合,把学生的佳作当众宣读,让其广为传播。

3.网络发表。如借助班级微信群、班级主页、班级博客、班级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把学生佳作推送给师生、家长。

实践证明,每当见到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作品发表,学生就会越战越勇,也往往因羡慕、好胜等心理渴望发表,从而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把作文写好。

猜你喜欢

作文题选材热点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热点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热点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结合热点做演讲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热点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