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特色健康幼儿园背景下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2023-04-05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叶桂萍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岭南共育家园

文/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 叶桂萍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到,幼儿阶段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逐步适应生活。这也是3-6岁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经验。

一、基于岭南特色健康幼儿园背景下幼儿养成教育概念

新时期“大健康”的理念下,将岭南特色健康幼儿园背景下的幼儿养成教育界定为:依据幼儿的健康发展特点,结合岭南地区地域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懂得服务自我、健康生活,形成适应岭南地区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二、基于岭南特色健康幼儿园背景下开展养成教育的策略

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养成问题需要得到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关注。本文针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探索岭南特色健康幼儿园大背景下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健康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健康幼儿园理念,立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及行为习惯养成要义,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全方面关注幼儿养成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1.明晰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其层次性和系统性,我园养成教育课程制定了包含总目标、具体目标、各年龄段目标的目标体系,各目标之间具有关联性,层层递进,并根据现实幼儿的需求动态调整。

我园养成教育的总目标是引导幼儿养成适应岭南地区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服务自我、健康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围绕养成教育总目标,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分年龄、分维度梳理小、中、大班养成教育发展具体目标:小班初步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照顾岭南应季植物;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服务自己、服务他人。中班能根据岭南独特气候正确地照顾植物;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简单地自制工具;尝试合作、服务他人。大班能与同伴合作自制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工具;积极参与播种活动,能用科学的方法照顾身边的植物;熟练掌握文明进餐的方式。环环相扣的目标体系,确保了健康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2.优化养成教育课程内容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课程内容坚持健康性、生活性、适宜性原则,聚焦生活习惯与劳动习惯的培养,挑选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本地相关生活经验资源。小班聚焦幼儿吃、穿、睡、洗等生活习惯内容,开展“岭南娃娃养成记”“好味茶点”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中、大班则聚焦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开展“岭南小农场”“西关茶楼”“制作小能手”“岭南茶馆”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养成适应岭南地区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劳动习惯。

3.拓宽养成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1)应用“131课程模式”。我园应用“131课程模式”,将一周的养成教育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促进幼儿在讨论计划、实践体验和展示小结中对养成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探索,让课程内容自然渗透到幼儿的各项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养成教育学习经验的积累,习惯的重复性习得。

(2)把握一日生活契机。一日生活皆教育,养成教育更是涵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阶段。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把握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性、关键性和针对性的渗透养成教育。如借助故事明理,绘本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具备形象、生动、亲切的特质。幼儿在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进入故事的语境和角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以评促进养成教育课程发展

在养成教育课程评价方面,我园以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课程进行“评价—调整—再评价—再调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131”课程实施评价表》为过程性评价依据,其中包括详细的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评价部分,助力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课程实施情况等不断调整优化。总结性评价主要以幼儿养成教育发展下的关键经验作为发展评价依据,建立养成教育关键经验发展评价指标,将关键经验作为观察、评价儿童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依据,更好地了解幼儿当下的发展,并以关键经验指导幼儿的养成教育,更好地支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家园共育助推养成教育的效能提升

1.重视家园建设,达成协同共育意识

我园积极通过公众号、美篇、讲座等形式,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在“和乐·苗坊”公众号推送家园共育课程,在美篇积极宣传班级养成教育实施情况,有意识地将幼儿园制定的养成教育目标传达给家长,达成协同共育意识,让家长理解目前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成教育效果,真正落实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2.家园协同共育,助力教育同步推进

家园协同共育可以为幼儿营造完整的、一致性的养成教育氛围。教师和家长要注重沟通与协作,除了要达到养成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之外,更要确保幼儿日常作息、生活规律、习惯培养标准等方面的一致性。通过支持、引导和强化,确保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从而帮助幼儿良好习惯的延续和巩固。

习惯养成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和理解,通过家园的一致性培养和反复训练强化,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岭南共育家园
忆岭南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