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研究

2023-04-05

中国市场 2023年5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战略性人力

张 静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在人员队伍的支持下,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中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解决企业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内在支持。那么如何在企业运行中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呢?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1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内容

1.1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衔接在一起,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计划与部署,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助力。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背景下,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业优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有机融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结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做好员工潜力的挖掘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企业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二,与企业战略结合。实际工作中,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统一发展目标,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生产经营等工作目标,使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可持续发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提升员工的参与企业发展意识,有利于企业经济建设。

1.2 战略性人力资源模式构建原则

1.2.1 动态性原则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对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的重视,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计划,通过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两者的统一,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助力,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1]。

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坚持动态性的原则,将此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建设的依据,结合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优化企业各项工作效果,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1.2.2 协作性原则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生产经营、业务管理、财务等工作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以职工的管理为主,目的是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与潜力,为企业工作提供人员支持。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可以为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挖掘与提升员工的潜力与能力。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合作性的原则,主动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当前工作的实施情况与发展情况,将此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2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的意义

2.1 提升企业的执行能力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执行能力是落实规章制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等,其中员工的能力与工作态度对企业执行力影响较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设,能够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与当前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等,利用此构建专业的人员队伍,使其对自身的使命、责任等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主动落实各项工作[2]。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运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促使企业执行力发展。

2.2 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因素由以往的经济、管理转变为科技、创新。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做好自身的创新与改革工作,融入更多新的工作理念与手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战略性人力资源模式的构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人员支持,企业可以在优秀人员队伍的支持下更好的发展。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员工的敬业意识,优化企业工作效果。通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提升各项工作的效果,解决以往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实际工作中,立足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目标。

2.3 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目的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如人才培训、人员开发等,从多个角度入手,为企业发展构建一支专业的人员队伍,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3]。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通过多种有效的举措,解决人员方面的问题,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对策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多的不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角度入手,创新工作理念,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在原有管理体系上创新,融入新的内容与发展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促使企业经济稳定发展。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1 立足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体系

企业战略中,资源分配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若是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企业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战略目标建设工作中,需要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的挖掘与利用工作,将企业战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将两者有机融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若企业战略目标建设中,过分强调业务、财务等信息,忽略人力资源管理,那么将会失去企业人员的支持,无法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利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作用,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当前管理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立足实际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体系的建设与运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内在支持。

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明确企业的总体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目标建设工作中,以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为基础,明确总目标对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为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支持。此外,还应结合企业特点,建立管理人员队伍与技能人员队伍,将此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企业管理与创新提供专业人员支持。其二,将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将此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为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融合与实现提供保障。实际工作中,立足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思路与流程,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长远发展。

3.2 加强支柱体系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支柱体系的建设具有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发展的作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支柱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加强组织环境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要求各个岗位人员根据自身的职责开展工作,通过企业内部各项岗位工作的实施,提升企业工作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总体战略的导向作用,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与创新,明确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内容与责任,借此推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二,立足实际,建立保障体系。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有效的手段,提升保障工作实施效果。此外,还应联合岗位工作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借助薪酬制度,提升岗位工作质量,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为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还应针对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建立相关的制度,如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等,将此作为提升员工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媒介,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3 加强职能体系的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为了将该战略工作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做好职能体系的建设工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3.3.1 立足企业实际,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于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化工作。通过对企业的规划与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数、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基础信息,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4]。

3.3.2 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立足实际,制定人员队伍的招聘与任职资格体系,针对企业战略目标,做好相关的招聘与任职工作,为人员招聘与员工晋升工作开展提供支持。这一工作十分重要,是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人员支持的重要媒介。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个岗位工作情况的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招聘制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构建专业的人员队伍。

3.3.3 提升对人力资源评价的重视

职工评价工作的开展,反映出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成效,同时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落实在实际中,对工作人员进行文化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评价,促使员工更好的发展。以往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能。实际工作中,在原有评价体系上进行创新,结合各个岗位的特点,采用素质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提升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3.3.4 做好员工激励工作

激励制度的建设,可以减少员工的流动,同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多种不同的激励政策,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以此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岗位工作中。

3.4 引进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果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序进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

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通过线上操作的方式,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为企业发展助力[5]。实际工作中,企业与第三方软件工作,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传递给第三方,发挥第三方的专业性,为企业设计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此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下,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态度,为高质量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运用,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使企业的经济得到稳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制定战略体系、职位体系与支柱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各项工作实施的效果与质量,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战略性人力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