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助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3-04-05王清香

语文天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整本书乡土

王清香 罗 宁

《乡土中国》以整本书阅读的形式纳入教材、走进课堂,编入高中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这是从学习内容上响应和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要求。《乡土中国》虽语言通俗浅显,但作为社会学著作且为大学讲学的讲稿,加之学生缺少社会学科的认识,缺乏学术著作的阅读经验,要想读懂、读透本书,无疑是一种挑战。项目式学习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合作探究、实践创造,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开展搭建了新的途径。因此,本文尝试将项目式学习引入《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力求实现理解文本核心概念、落实阅读目标,读透文本真意的目的。

一、项目式学习引入《乡土中国》的阅读意义

温儒敏认为《乡土中国》有两种读法,其中第二种为“普通的非专业的阅读,主要是充实知识,拓展眼界,提升素养。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所要求我们的,主要是第二种读法”。这意味着本书阅读目标可定为:完成文本的阅读,了解内容和观点,积累学术著作的阅读经验。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随意翻几页便置之于旁,毫无阅读意愿。因而,在本书阅读中要渗透项目式学习,落实文本的阅读,感悟文本价值。

(一)落实文本阅读的“整”和“深”

围绕项目式学习开展《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以《乡土中国》为项目任务开展项目学习和项目实践。根据项目式学习“做中学”的理念,可依照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拟定阅读计划、遴选阅读主题、创设阅读情境、设置驱动问题、制定阅读方案、创生阅读成果和完善阅读评价机制等,将文本阅读和探究实践活动推入项目式学习的轨道。学生严格按照阅读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本阅读和阅读任务,从形式上保证阅读的“整”。结合阅读主题,学生在情境中参与驱动问题的探究与破解,理解文本内容,创作阅读成果,从内容上落实深度阅读。

(二)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与秩序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虽然《乡土中国》阅读的基础目标为通读,若只求通读,便是舍弃了读懂的做法。因此,读通是该书阅读的进阶目标,即达到理解核心观点和概念,认识乡土社会。

要在文本阅读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利用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文本的观点和概念分析并解决真实问题,以加深对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利用项目活动,归纳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独创的概括乡土社会风情人貌的词,如“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横暴权力”“长老统治”等,认识和体会传统社会的特点和文化。在项目学习中认识传统文化,深化理解,重塑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把握学术著作语言的逻辑与价值

作为学术著作的《乡土中国》,语言并非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相反却是深入浅出、平直自然,文章层次分明、论证严谨、逻辑严密,但高一学生缺乏议论文阅读和学术著作阅读的经验,无法准确把握其语言艺术与价值。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和思维提升,将其用于《乡土中国》中,能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巧妙地感受文本的语言艺术和魅力,感知文本的学术价值。教学中应借助项目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文章脉络和论证逻辑;依据高阶思维发展要求,安排听、说活动,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理解,辨析文本学术价值;结合亲身体验、实践探究的要求,运用文本观点和概念,仿照文本语言解释生活现象,在应用中感受学术著作的语言逻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项目式学习,实现由一本到一类学术著作的阅读。

二、项目式学习引入《乡土中国》的设计维度

夏雪梅指出:“完整的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从六个维度进行,即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学习评价,这六个维度是设计的要素。”以此理念启迪对《乡土中国》项目式学习下的设计思路,思路呈现如下。

(一)核心知识

项目式学习聚焦的知识类型为概念性知识,即“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的方式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性知识不是浅层阅读文本内容,了解内容详情,而是究其文本内核,把握文本核心观点,深度认识和理解文本价值、感受语言特色等高阶层级知识。为落实对事实性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促进低阶层级的事实性知识转向概念性知识,以新课标与新教材对《乡土中国》的阅读要求为指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积累阅读经验,掌握学术著作的读法,以达到由“一本”到“一类”著作的阅读,确定如下核心知识。

1.运用细读和精读的方法,感知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本核心概念与观点。

2.运用研读和批注的方法,厘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感受文本严密的论证逻辑,分析掌握文本的论证方法。

3.运用辩证式思维的阅读策略,认识并理解传统社会的乡土特性,感悟文本的学术价值。

(二)驱动性问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是根据文本的核心价值和学情提出来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合作探究、促进思维发展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一个优质的驱动问题是贴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碰撞与发展的训练场,是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工作台。驱动性问题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统领学生在某阶段高度集中地持续学习、思考、探究和实践。简言之,利用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持续、深度的学习与探究,以发展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实践创新等多种高阶能力。依据三个核心知识,结合高一的课时安排、学情特征和文本阅读重点,特创设如下驱动性问题。

1.《乡土中国》作为一本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从文本中,你了解到的传统社会生活、传统社会文化或传统社会结构是怎样的?当今社会与传统社会是否还有联系?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2.《乡土中国》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的人文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和权力分配等。每人选取一个点作为分享汇报的内容,你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说说你的汇报思路。

3.有人认为《乡土中国》文深义奥、可读性低、阅读体验差,主要原因是语言生硬晦涩;也有人觉得其语言通俗自然,平直谐趣,论证严密但不失趣味,可读性强。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以实例为证。

4.学界认为了解传统中国、认识传统社会风貌只需一本《乡土中国》,这是为何?该书有何价值和地位会受到如此推崇?说说你的认识。

上述问题,是针对核心知识,结合文本阅读要求提出的层次递进、指向明确、贯穿文本阅读全过程的驱动问题,能有效实现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语言艺术的鉴赏、学术观点的思辨和作品学术价值的发掘。

(三)高阶认知

项目式学习的高阶认知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渗透项目式学习,发展、提升学生的高阶认知可通过以下形式逐一实现。

一是在导读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在导读中激发学生兴趣,明确阅读的目标,发布阅读任务,分析阅读中所需要的资源等,如学生归纳乡土社会的特点,寻找乡土社会与当今社会的联系,了解并认识到当下许多社会现象和观念都有传统社会的影子,乡土观念影响延续至今。在情境中提升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在细读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落实系统分析。《乡土中国》由14篇文章组成,章节间内容递进承接,联系紧密。要厘清文本结构,需细读每章内容,认识该章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及该章内容在全书的地位。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文本内容间相互依存又独立的关系。再者,借助思维导图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同时锻炼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

三是在解决驱动问题的过程中实施创见策略和决策策略。创见是指“形成原创性产品或过程以满足具体需要”。项目式学习强调针对驱动问题生成项目成果,意味着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要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成果的形式、成果的水平等。如学生面对分享汇报《乡土中国》的问题上,思考要分享的内容、准备工作、最佳的形式、分享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学生在创建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在情境中生成不同的实施方案,最终权衡信息资源和实际情况,决策出最佳的答案。

(四)学习实践

项目式学习强调“做中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探究。《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在项目学习实践中,观照不同的阅读任务和驱动问题,展开不同的学习实践,如学习活动、教学课型等。

创设学习活动的切入点是:费孝通在描述和概括乡土社会的风俗风貌时创造出众多的新鲜词汇,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熟人社会”“无讼”等,这些新鲜词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差甚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相关概念,可制定一个项目成果策略书,即制作《乡土中国》掌上书,要求学生在制作时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说明某概念在文中的作用。再如,为深刻认识乡土社会的运行机制,可设计一项主题为“乡土社会发家致富指南”的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思索如何在乡土社会里立足,联想乡土社会里的人际关系、治理方式和运行形式,最后得出要想在乡土社会里有一席之地,要依靠血缘宗亲关系,组建家庭做到男女搭配,要明白社会的权力结构,等等。如此借助学习实践强化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项目式学习下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开展导读课、研讨课、成果展示课和拓展课等。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式学习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的辅助,重点在于学生语言交流、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如在解答第三个驱动性问题时,教师组织发言和维持秩序,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五)公开成果

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在多样的群体中进行交流。项目成果是围绕驱动问题和阅读主题而生成的,其形式多样,方式多元。针对上述四个驱动问题可生成如下成果。

1.文字类研究报告。如乡土社会是讲究血缘,重情义攀关系的,是无需文字和司法的礼俗社会。当今社会仍存在大量乡土社会的思想和观念,如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当今社会在发展中延续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

2.汇报演讲式作品。如制作以“《乡土中国》语言评鉴”为主题的PPT,讲解《乡土中国》语言特点,并给出具体实例,赏析文本语言风格,体会文本的语言艺术。再如,分享印象深刻或感悟最多的内容时,撰写发言稿或演讲稿。以“我印象中的乡土中国”为话题拟写文稿,并公开文稿。

3.创作图文形式的作品。如在把握《乡土中国》的学术价值时,可收集学界对该书的评价,结合文本的核心观点和概念,创作出一张《乡土中国》的阅读海报,或为《乡土中国》重新绘制封面,要求既要体现文本的学术地位,又要包含主要内容,还要具有吸引力。

成果的形式并不局限于这三种,根据具体文本、驱动问题和阅读主题还可创生出图画类、舞台表演类等多种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成果无论是保守的,还是开放的,都要将其公开展出。

(六)学习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程评价,即评价要兼顾过程和结果。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评价中,可从以下方向努力。

1.利用读书笔记评价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学生阅读文本时圈点勾画的痕迹是否多数切中文本的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阅读摘抄的习惯,摘抄的句子后是否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等。这是反映学生在阅读中是否认真、是否有深入思考的凭据。

2.结合思维导图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脉络的把握。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文本脉络的梳理、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从形式和内容上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激励学生完善并详尽内容,深化对文本内容的认识。

3.依据学生对驱动问题的解决来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问题的破解反映了学生对问题所涉内容的理解,是评价学生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在评价时主张开放答案,力求学生持续学习。

4.依照学生的项目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项目成果是反映学生文本学习过程和结果最好的佐证,依据学生不同形式的作品,以长远发展为原则,从新颖、深度、广度上评价。

三、项目式学习引入《乡土中国》的教学策略

将项目式学习引入《乡土中国》教学中,在具体设计与教学上,还可考量如下举措,以加强文本的深度学习,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提炼文本核心内容形成项目主题

课程标准要求在一学年18个课时内完成两部学术著作,这意味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所取舍。因而,要提炼文本的核心内容,将其凝练成项目主题,转化为项目学习的内容。《乡土中国》虽14篇文章,但若要篇篇都讲,学时是不够的。故此,将文本内容划分成人文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和社会变迁四个层次,并提炼出不同的阅读主题,如“文化寻根”“乡土变迁”等,让学习和教学在概念下进行。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兴趣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在情境中进行,在探究问题中得到发展。可以利用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问题的诱导下生出阅读欲望,在情境中阅读文本,勾连生活与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三)听说读写思结合创新学习成果

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立足文本内容,结合问题和创作特长,生成听、说、读、写等不同形式的成果。成果的绘制是学生将项目学习的知识内容,附加个人理解输出的作品。不同类型的作品指向不同能力,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要落实听、说、读、写、思,多方落实文本的阅读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乡土中国》阅读教学中渗透项目式学习,能有效落实文本阅读的“深”和“整”,助推文本的深度阅读,在项目学习中实现文本的高阶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文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C2021-S3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整本书乡土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