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共同富裕探索
——基于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2023-04-05郭梦恬
郭梦恬,姜 铃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金融系,四川 成都 610100;2.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 福州 350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上述矛盾,就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1 共同富裕与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十四五”规划具体部署了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任务,并提出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场空前的历史性大变革、一次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伟大实践拉开了历史帷幕。
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刘世锦(2022)把3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倍增就是用10~15年时间,推动这个群体由2018年的4亿人再增加4亿~5亿人,占总人口的60%左右。王一鸣(2020)认为“在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用15年时间也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翻一番”。
2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的国外借鉴
文章重点关注了美国、日本、德国、挪威等国的实施方案,通过研究它们的政策,优化我国相关政策,以期能更顺利更平稳地完成此战略目标。
2.1 经济政策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打造“橄榄型”社会,适应国情的经济政策尤为重要。
2.1.1 税收“劫富济贫”,收入拉动内需
各国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多数实行了对富人增税,对普通收入人群减税的政策,以缩小收入差距。挪威对个人征税主要是收入和养老金,最高达50%,同时提高穷人补贴水平,加大对富人课税。美国在1964年颁布了税收法案,将公司所得税从52%降到48%,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0%左右;奥巴马在2015年提出“中产阶级经济学”政策,并实施了向富人增税、为中产阶级减税的经济政策。
2.1.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实力
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多国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德国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许多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者纷纷转向服务业,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日本1957年提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基本政策”;1980年提出“技术立国”方针;2000年确立“IT立国”战略等,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为民用商业转型奠定了基础,城镇工人工资收入增速也十分可观。
2.2 就业政策
各国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均采取了改善就业环境和健全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
2.2.1 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收入水平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宣传多样化的工作生活方式,鼓励国民兼顾工作与生活,以此来缓解国内工作效率的低下。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助力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大企业工作的职员人数激增,他们成为“新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完善职业培训,提供失业保障
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家就业咨询机构,颁布与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住宅政策,同时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者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2.3 教育政策
公平的教育资源为更多人跨入中等收入阶层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新加坡建立了“职业教育配合经济”的教育方针,完善“政校企行协同治理”的育人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日本在1951年通过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推动教育随着产业发展而更新完善,并关注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安倍上台后,实施“育人革命”,加快学前教育无偿化和补助金计划,并改组大学教育组织,使人才更加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美国在克林顿时期提出“教育应该被置于第一优先的位置”,学校由联邦政府直接向各州拨款,并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实践。奥巴马时期减轻了学生贷款压力,并开始两年免费社区大学教育的计划,以此提高国民素质水平。
2.4 社会政策
稳定的社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2.4.1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交通
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任职期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造了洲际高速公路体系、水坝、电话网络等。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德国建设铁路交通,同时带动了钢铁业、煤炭、银行业的发展。
2.4.2 提供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
在住房上,挪威对弱势群体提供租赁住房,同时提供相关的住房补贴。在医疗上,挪威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制度;日本在中心城市配置不孕不育咨询中心。在福利上,挪威有庞大的公共部门提供基本的产品和服务;日本根据残障人士的个人特征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优化女性的职场环境,积极维护女性权益。
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
3.1 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
经济发展不平衡限制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基数大,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各地区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2020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8,且全国只有11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值;而在这11个省份中也有不少地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我国居民城乡收入比2.56,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差2.12倍。三是困难人群规模庞大。根据《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121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1475.1万人,城市低保对象488.9万户、805.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985.0万户、3620.8万人,共有农村特困人员446.3万人,城市特困人员31.2万人。这些低收入群体离“富裕”存在较大差距,收入增长速度仍远低于平均水平。
3.2 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依靠外部。当前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将长期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有待提高。根据潘恩世界表,2014年我国TFP只相当于美国43%的水平,根据测算,我国TFP年均增速要达到2.7%,到2035年TFP才能达到美国60%的水平(假设美国未来TFP增速为1%),而我国目前TFP增速不足2%,在未来实现2.7%的TFP增长率并非易事。
3.3 高质量人力资本不足,教育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存在高质量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一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加快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近1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2%。2021年全国人口较上年年末仅增长48万人,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0‰,创72年来的新低。对比陷入生育率危机的日本,2020年我国生育率为1.3,低于日本的1.34,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8.7%,并呈逐年提升态势。二是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较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占人口总数15.5%。根据OECD最新统计数据,OECD国家25~64岁人群中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平均占比39%,其中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超过50%。三是教育结构失衡。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本科生专业与岗位的直接相关度为44.57%,间接相关度为26.43%,毫不相关的是29%。这反映出我国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发展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4 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根据刘世锦(2022),低收入群体中收入最高的40%(约4亿人),年收入(以3口之家计算)在4万~10万元,是最有可能升级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农民工是最有潜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低收入人群。
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0%,其月均收入4072元,按照夫妇双方均为农民工的三口之家标准计算,这样的家庭收入已经比较接近中等收入群体的门槛水平了。上述群体主要分布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就业者、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之间。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相关经验和我国国情特点,笔者认为针对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提升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4.1 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共同富裕首先要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一是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借鉴日本、美国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各国的共同选择。制造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对稳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收入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使得中国绝大多数人群的收入得以保障,且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大多分布在民营企业中,因此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离不开占国内生产总值超半数的民营经济。
4.2 支持零工经济,发展普惠金融
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就业者选择“灵活就业”,并促进了“零工经济”的发展。2020年零工经济就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增量对GDP增量的贡献高达22%。
零工经济是数以亿计就业人口的主要依托,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保障这部分群体合法权益。一是保障零工从业者权益。零工经济平台要设立针对平台从业者权益保障相关的业务部门,提升平台数据资源以更好地为供需双方提升匹配效率。二是健全其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应针对平台用工的社保、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平台类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税收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完善行业监管举措。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运用金融科技对现有体系进行深度改造,更深入精准地触达零工经济群体,助力缩小贫富差距,逐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3 完善职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在教育方面,新加坡、日本、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习。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农民工为主的低收入群体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职业技能,应加强这部分人群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其收入能力。二是推动企业与高校交流衔接。借鉴日本的《产业教育振兴法》,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专业,以及安倍“育人革命”,改组大学教育组织,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三是鼓励优质师资下乡。通过提高下乡教师的工资和社会福利水平,引导更多教师在欠发达地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4.4 注重分配公平,完善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当前群众热议的话题。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加快农民工进入和融入城市的进程,可适当借鉴挪威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制度,减轻农民工群体的生活成本。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二次分配中,要逐步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在三次分配中,要创造良好的慈善事业发展氛围,努力建设更为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