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路径探讨

2023-04-05杨成玉

中国市场 2023年5期
关键词:班列成都

杨成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研究所,北京 100732)

1 成都对外开放合作的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南沿海城市结合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而西部内陆城市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稍显不足。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西部内陆城市搭乘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开放”契机,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和“新的增量”。尤其是中欧班列由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城市往来欧洲,带动西部城市对外互联互通,对外经贸往来日益频繁。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大西部开放力度……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开启了西部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帷幕。

相对而言,成都的对外开放合作在西部地区走在了前列。早在2016年1月,成都便将“蓉欧+”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依托中欧班列蓉欧快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经过数年发展,成都对外开放合作的相关举措对我国西部城市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我国西部城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措施提供了参考借鉴。

2 成都对外开放合作的现状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西向对外开放合作的相关举措引人瞩目。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实施“蓉欧+”战略、推动国际铁路港建设、新建天府国际机场及扩容双流国际机场,自贸试验区和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并成功承办《财富》全球论坛、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欧洽会等国际性会议。截至2020年,国际(地区)航线达到96条,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达到278家,驻蓉外国领馆机构达到16个。

2.1 加快对外互联互通建设

成都实施“蓉欧+”战略旨在贯通亚欧大陆。自2016年“蓉欧+”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中欧班列蓉欧快线作为运作主体,运输网络实现北至俄罗斯、南至土耳其、中至波兰罗兹“三线并行”格局,与亚欧大陆15个境外城市及14个国内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目前,蓉欧快铁已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开行频次最稳定、运输时效最短的国际班列。特别是在欧洲方向已开通波兰罗兹、德国汉堡、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米兰等11个欧洲主要节点城市直达班列。经过6年多运营,蓉欧快线累计开行超过6000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1/4,成为我国运行最稳定、耗时最短、发班频率最高的中欧班列。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蓉欧快线发行量并未减少,发行量和运输费用逆势增长,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情形。可以说,蓉欧快线的正常运转有效保证了国际货物贸易的有序流动,保障了中欧供应链稳定。

2.2 夯实对外人文交流合作

为积极拓展海外旅游市场,成都赴外开展了多次旅游营销交流活动,如在西班牙举办“成都周”大型城市推介活动、在英国举办“成都—伦敦”城市旅游营销推介会、在捷克举行美食文化节以及多次在巴黎举行旅游推介会。在科教合作方面,成都与外国政府、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成都与友城法国蒙彼利埃市为深化双方的国际交流合作而达成意向,成立了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与瑞士成立“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合作中心”“中国—瑞士(成都)低碳生物医学制造业园”“中国—瑞士(成都)先进技术转移中心”;成都天府新区与奥地利交通创新技术部签署智慧城市、新区规划相关协议;2017年成都中法生态园揭牌;2017年芬兰全球创新创业大会在成都举办。友城合作方面,成都国际友城合作具有数量多、覆盖广的特点。目前成都已与36个外国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双边合作覆盖领域广泛,涉及旅游、制造业、医疗、文化、教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此外,外国领事馆落户成都的数量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多的。

2.3 加大双向投资力度

为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技术、战略、市场寻求等“走出去”动机,成都企业不断向海外市场开拓。目前,共有千余家成都企业在海外备案投资,累计备案金额达100亿美元以上。成都政府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较为积极主动,重视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挖掘。截至2017年,成都吸收欧洲企业约485家,资金达43.83亿美元。这些企业行业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业、计算机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领域。其中制造业是投资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部门,例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规模达30亿美元;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达18.9亿美元;通用、博世、西门子投资规模均接近1亿美元。在投资成都的欧洲企业中,有71家是世界500强企业。

与此同时,成都也在加速集聚海外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在西部地区金融优势,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项试点,成功吸引了包括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中英人寿、中航安盟保险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落户。此外,也在自贸区框架下加强金融合作创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投融资及汇兑便利化、新兴金融、开放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服务体系。与自贸区的金融合作有助于外资企业打通南亚、东南亚贸易大通道。

2.4 促进对外产能合作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和营商环境便利化的迫切需要。“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大趋势是成都的潜在发展优势,以“蓉欧+”战略作为契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成都以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为抓手撬动对外产能合作,进一步明确中欧班列重点服务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适应制造业及跨境贸易等新经济发展原则,增强班列与贸易、制造业的粘合度。

成都以亚欧铁路通道为抓手撬动外贸产能聚集,进一步明确国际班列重点服务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与戴尔、联想、惠普等IT企业,TCL、长虹等家电企业,沃尔沃、丰田、大众、东风神龙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联姻”,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抓手,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配套制造业链向成都转移落地,推动企业建立以成都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构建高端制造业生态圈;二是大力发展跨境贸易、转口贸易,以整车、肉类、木材、农产品等贸易为重点,积极引入品牌代理商、国际贸易商和跨境电商平台等贸易主体,重点发展以成都为集散中心的跨境电商和转口贸易;三是加强与西班牙萨拉戈萨物流园区、四川—捷克中小企业制造业园、罗兹经济特区等在制造业承接、跨境贸易投资、供应链管理、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建对欧制造业生态圈。

3 成都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挑战

3.1 新经济合作缺少发力点

当前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以低碳技术、绿色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等新经济迅猛发展,成都制造业与重庆、武汉、西安等西部城市相比所占的经济份额最低,意味着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包袱”最小、成本最低,转型效率因而更高。此外,成都在电子信息、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手游)领域均有很强的优势,居民互联网理财、出行旅游、共享单车在国内城市中使用率最高,并专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新经济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反映出成都培育新经济具有很强的先决条件。然而,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缺少行业标签、代表性企业,如杭州的阿里巴巴、深圳的腾讯、武汉的光谷。在对外开放合作中,对外国知名新经济企业的认知度和引进力度不足,暂时还未形成较为突出的品牌效应。

3.2 科技合作机制缺失

科技合作是当前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成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主管科技部门缺少渠道、机制。成都市科技局主要负责成都与外国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有强烈的国际合作意愿但渠道并不畅通。一方面,已有渠道的成都知名高校并非市属管辖,成都市与高校间缺少渠道交流分享的机制;另一方面,友好城市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成都与友好城市间的科技合作,特别是新兴战略合作缺少固定机制。二是在支持科技研发方面,成都的支持机制较为“死板”,支持对象依然是按世界500强、知名、著名等名称为依据“贴标签”确定扶持金额。然而,国外许多小微企业在许多细分领域拥有独角兽技术,且正是成都值得引进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可能因“贴标签”式的支持方案使得落户成都动力不足。

3.3 金融和科技合作有待突破

根据国内外金融发展经验,金融中心的形成与经济活动存在因果关系,首先是与经济总量、贸易挂钩(如新加坡、中国香港模式),后来逐渐与科技创新挂钩(如硅谷、中国台湾、深圳模式),此外还有政策性金融中心(北欧、开曼、北京模式)。成都金融业发展主要应该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诉求,目标在“普惠金融”方面寻求突破,重点集中在供应链、消费以及农村金融领域。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控制能力强、财政充足,也具备国家金融开放政策,有待打破成都对外金融合作停留在传统领域的僵局。同时,成都各国别产业园区在规模、发展思路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已形成规模,但缺少外资引入问题突出,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投资亟须解决。在吸引海外企业投资方面,成都主要优势是西部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食品、饮料等快消费市场,如复制东南沿海以产业链融合的招商引资模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

3.4 “蓉欧+”战略运行单一

目前“蓉欧+”战略的实施还是以蓉欧快线为主体,虽然蓉欧快线在中欧班列中效率最高,但与重庆、西安、武汉、郑州等其他城市形成同质化竞争,地方保护色彩较浓。对海外目的地货源缺少掌握,回程空载问题依然未能有效解决。一方面,蓉欧班列在换轨节点、线路规划等方面存在优化空间,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作为物流通道,蓉欧快线未能高效整合沿线特色货源和成都消费市场,在物流链、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此外,目前外国企业并没有将铁路通道作为中欧物流运输首选,调动其积极性也是强化“蓉欧+”战略的关键。

4 成都对外开放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对外开放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理念的催生,促使西部城市发展理念从专注内生动力向寻求对外合作的转变,形成了借对外开放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成都对外开放合作在西部地区走在前列,但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宜加以优化。

4.1 加强开放顶层设计

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禀赋优势、创新开放方式,成都对外开放禀赋优势明显,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港和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备,“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已形成联通中外的西部枢纽门户雏形。在此基础上,深入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精神,加强对欧开放顶层设计和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思维,积极研究蓉欧合作可行性和持续性,深入开展对外务实合作。

4.2 扩大金融和科技开放水平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金融、科技开放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地方担当和作为,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对外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可行性,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试先行,以促进中外政治互信、经贸紧密。一方面,在自贸区框架下开放金融贸易便利化、外汇结算、分配额度,在自贸区内对欧机构开展商业保引业务、中外金融牌照等创新性尝试;另一方面,建立主管科技部门与成都高校、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机制,组建科技专家评估机制,根据技术先进、发展潜力、成都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支持金额。

4.3 健全“蓉欧+”战略的供应链体系建设

深入发挥蓉欧快线高效整合外国特色货源和成都消费市场的物流通道作用,建立“蓉欧+消费”模式,在青白江铁路港开设欧洲家具等体积大、时效性低的商品展示平台,成都消费者直接采购下单,建立“展示+体验+消费+物流”为一体的新模式,解决扩大消费和班列回程空载等多重问题。进一步完善“蓉欧+”战略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实现“订单—运输—销售”集成发展,以贸易收益反补物流通道。

猜你喜欢

班列成都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的火车头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成都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