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2023-04-05□赵

山西农经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赵 伟

(曲阜市时庄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宁 2731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契机,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也从粗放型向产业化和集约化逐步趋进[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及农民的根本利益[2],农业经济作为我国支柱性基础产业,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逐渐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数量。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农村加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农业经济组织需要分析行业管理现状,寻找解决相应问题的创新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1 我国现行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1 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并对涉及人员进行激励鼓舞,以达到预期农业经济效益的工作总称[3]。其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与客观经济规律,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目的,合理分配、协调农业生产中的人、财、物等要素[4]。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不仅能增加农户经济收益,提高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农户参与生产、种植、销售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建设。

1.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2.1 信息化趋势明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农业经济管理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使乡村基层管理者重新认识到了技术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全新信息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农业的构建与形成。在信息化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下,乡村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农产品的产销数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数据对比,探寻出各区域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优势,避免以往盲目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拓宽了自身农产品的产销渠道,加速了地区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农业技术的运作与进步也会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供逆向提升,使地区农业管理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应用与普及农业科技,相关主体农业生产观念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把更科学的先进管理理念、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当前农业生产及管理中,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增加产量。

1.2.2 现代化趋势明显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的快速发展,积极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是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与传统农业经营方法相比,其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更关注农产品相关的市场信息,对市场的行情捕捉更加敏感、科学[5]。发展重点也不再是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而是更重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改变,会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有新的认识,加速改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1.2.3 生产化趋势明显

合作经营机制的实行大大提升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整体利益,也带动了农业经济产业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如大型农业企业带领农业走上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道路。

2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经济建设发展支持力度较大,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农业政策及指导意见。但受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社会群体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大多仍停留在表面,将大部分力量集中于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农村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的具体问题较多,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多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实效性。

2.2 农业信息化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亟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升级与转型。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以及对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不足,难以提升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且大多农村地区缺乏信息设备和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不利于农业经济转型和加速发展。目前,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开展与推进,必须创新管理思路,并且结合相应的农业资源形成最优配置,以此来谋求当前我国农业全方位发展,改变基层农业部门由于基础设备与农业资源不配套的现实困境。

2.3 缺乏专业人员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的内容极为广阔,其中包含农业连带的上下游产业,农产品市场的结构与种类也较为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管理人员自身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部分政府管理者不太重视农业经济以及其管理队伍建设,相关配套人才的引进并无相应政策引导,导致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业务水平十分低下,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效率最大化,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就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必备条件,只有拥有科学、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才能使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升,引导偏远农村尽快普及机械化与智能化农业管理手段,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较低的现实情况。

3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改进措施

3.1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首要措施。首先,针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进行科学优化,必须先树立农业经济发展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同时必须规范现行管理制度,进而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此来进一步引导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人员应加强土地租赁流程中的监管与监督,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所有田地的真实情况,同时进行记录、登记备案,系统建立田地承包档案,规范和完善承包田地经营权确权工作,避免田地变成商业用地或过度种植,破坏土地耕作层,使农业田地土质劣化。政府部门应积极促成农民与承包方合作,为农民提供相应农业优惠以及兴农助农政策扶持,提供农业职能部门及技术的辅助服务,让土地承包走向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地方政府还应做好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引导工作,促进农民和承包方互利双赢,以此达到吸引种粮大户、合作社、外来企业进村投资的契机,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而且有利于发展地区经济,以此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青年劳动力回流乡村,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市场年轻化,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拓宽了农业加工与销售渠道,最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能力。农业经济管理需要更多的创新变革,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将会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2.1 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结合工作实践,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做好信息宣传和意识引导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传递信息化知识,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现代信息化管理,尽快接受、学会、使用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鼓励农业信息化管理尽快实施,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运行条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2.2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应先完善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方位覆盖,进一步优化其网络环境,通过相应网络信息技术采集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根据实际的信息化管理需求,配备计算机设备、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投入软件系统,突破传统人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软件系统采集、整合、分析数据,使管理流程更加简捷化和精准化。

3.2.3 创新信息化管理方式

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创新模式,使管理方法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应加快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科学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明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重要环节,对农产品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和把控。

3.2.4 建立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可以实时跟进农业经济生产、物流、销售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售后服务系统,及时解答客户产品销售、物流中的相关问题,使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吸引更多农产品客户。

3.3 加大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人才需求始终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农业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管理主体。为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升级优化,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才团队的培养。政府部门应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人才优惠扶持政策,以激发青年一代投身农村的工作热情,吸引大学生回村就业、创业,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建设团队的整体素质。大学生担任村主任助理、村支书职位,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管理知识、技术,使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得以壮大,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为农业经济管理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构建人才培训考核体系。针对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尽可能地提供学习机会,以丰富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

3.4 加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力度

农业经济涉及的内容极其复杂,为促进其综合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将区域特色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加大农业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确立品牌优势,推动农业品牌建立,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传统种植模式多为无秩序、无规模、无品牌的原始农业耕种,而当前则需要围绕区域农业特色,如实行“一村一品”的种植模式,以形成农业秩序化、规模化发展,打好区域农业品牌的建设基础。

3.5 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

农村金融体制是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管理及服务体系,使其更具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支持。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性职能,从加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助农资金与信贷入手,也可以把“三农”服务当作工作重心,促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得以盘活。其次,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农业信贷体系建设应在国家市场监管下进行,鼓励金融机构试点抵押标的,对土地流转经营权实行质押贷款,以增强金融动力,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3.6 以特色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通过农业优化、质量兴农、创新创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绿色环保理念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层级有序提升,借助农村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区域内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结合不同地区特色旅游模式,以旅游合作社模式,借助农村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融入农业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实现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开展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秉持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理念,构建农业产业联动性,以旅游资源作为其经济发展优势,依靠绿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系统、科学的新农村发展业态。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道路交通,便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畅通运作,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旅游产业相匹配,把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渗透到相关产业中,拓宽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渠道,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经过相关研究,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为确保我国农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只有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科学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及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经济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并加大农业品牌全局战略的实施力度,结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造全新特色旅游,整合、管理众多农产品资源,提高我国农民实现生活水平及扩大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才能将振兴农业经济发展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