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3-04-05孙鹏
孙 鹏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甘肃天祝 733299)
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变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教育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和要求,掀起了一场“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革命。广大一线教师亟待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困境,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中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已经迈入增值赋能、提质培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中职课堂教学现状仍旧不理想,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固化,课堂暮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行为较弱,师生互动交流较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给培养中职人才和教师教学的热情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化、高效化的教学改革,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进步,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型迫在眉睫。中职教师要深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必要加速智慧课堂教学建设。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的实操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使其符合未来工作的基本需求。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一共安排了18 周,约90 个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5 个课时,实践操作55 个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较单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呈现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仍旧有不少教师我行我素,故步自封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练习,课堂教学毫无新意,极易引起学生厌学的情绪。还有些教师虽然给学生进行示范操作,但是却停留在表层示范的层面,重难知识点缺乏深层次教学,不关注学生的练习反馈,甚至一笔带过,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点经常会一知半解,得不到教师精准的讲解练习,整节课枯燥乏味,导致智慧课堂“不智慧”。
(二)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极不平衡,表现了“重师轻生”的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简单复制、搬运”教材内容,机械式地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意识和行为,整个课堂上师生关系都呈现出“满堂灌、满堂听”的情况。为了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电子软件的使用技能,教师一味地让学生不停练习,虽然能培养出会使用计算机电子软件的学生,但是他们却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情境创设不恰当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在课前发布新课学习资源,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教学过程中难以突出学生的困惑点。虽然教师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情境导入,能很好地发挥促进课程教学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绞尽脑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却忽视了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导致教学情境创设不恰当,缺乏针对性地导出知识点,失去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意义。
(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但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滥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只是简单抛出问题之后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答案,却较少跟踪小组合作的过程,更不关注小组是否解决了问题。很多小组成员并不知道怎么做,只是随大流,缺少教师必要的引导,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甚至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解决问题,也只能被迫停止、下课,小组合作学习最终无疾而终。
二、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智慧课堂是从智慧教育衍生而来的,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统一界定智慧课堂的内涵。其中王子岚认为智慧课堂是依托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全过程结合,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掌握学生学情,动态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学生和平台实时交互,是一种高效、智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晓琴则从教育目标出发界定智慧课堂的内涵,认为智慧课堂不再是传统传授知识,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核心的课堂,让学生具有学科智慧和能力。本文综合考虑智慧课堂的教育目标和信息化技术视角,认为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催生下,以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创新改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新型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意义建构则依靠信息、交流、协作等特定情境完成。因此,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包括情境、意义建构、合作和交流沟通。教师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价值的情境,通过探究教与学,师生、生生交互,实现共享知识观点。智慧课堂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利用智能软硬件教学环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全程掌控课前、课中、课后,增加师生、生生交流,深化学生研讨、协作学习课题,实现知识内化和深度学习。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精心预设,促使智慧生成
智慧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要想促进学生智慧生成,教师需要精心预设、深思熟虑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传统课堂教学预设是教师研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自主设计教学过程。虽然也会分析学生的学情,但是分析过于整体化,几乎没有分析学生关于新课知识的认知、兴趣爱好、已有经验等方面。对于真正的智慧课堂来说,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真实学情,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有效进行教学预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运用智慧课堂平台集中体现“智慧教”的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实现高效率、智能化的教与学。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备课,检索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源,制作教学方案和设计课件,并推送给学生学习。学生课前自主完成预习,教师通过平台在线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数据的分析功能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教师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预习测试题出现的错误,再加工、创造课堂教学知识,恰当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做到教学心中有数,精准把握教学主方向,让学生智慧自然生成。
(二)师生交互,实现教学相长
智慧课堂教学体现了和谐、交互的师生关系。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创新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师生简单交流的局面,引入了人机交互的智慧平台。教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权威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生生、师生深层互动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畅所欲言,敢于表达对于疑惑点的意见,敢于和教师“辩论”,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一种新型学习共同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有效交流,不再把自己固定在教师的位置上,要主动和学生交流,摆脱传统教师的思维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思维看待教学,和学生平等相处,形成良好的师生交互关系。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面面俱到,他们也有可能犯错。教师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怕出错,要鼓励学生敢于纠正教师的错误,学生也要以包容的态度学习。保持师生平等的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师生相互尊重、相互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维、大胆表达、自由学习,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实现师生教学共同成长。
(三)创设情境,激活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通过课堂组织开展的,要想实现智慧课堂动态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科学的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更能从情境中挖掘、提炼出知识点,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自由、开放学习。教师以情境为媒介,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学习,营造贴合知识点的趣味情境,确保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能很好地点燃、活化学生的思维,自然体现教学智慧,实现智慧课堂趣味无穷,在生动的课堂中收获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上,教师从激活学生的兴趣出发,贴合课程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且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程问题,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搭建问题情境和新知识之间的关联。《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实践过程中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单纯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师从情境出发引出新知,是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师需要注意把握好创设情境的程度,不仅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更应该关注升华情境的内涵,不仅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紧密关联新知内容,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新知,实现学生乐学智慧课堂。
(四)任务驱动,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智慧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体现,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计算机软件操作实践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符合智慧课堂意义的建构需求。所以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任务为驱动优化学生小组合作,提升他们合作探究的实效。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上,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旦发现学生探究有困难,教师就要启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引导学生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合理组建小组,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学情差异,认真判断学生的组队情况,确保小组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促进组员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分工协作,以便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通过任务探究达到合作交流。同时,任务设计难度需要符合小组学习水平,体现任务探究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时代进程不断推进,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的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适应新环境,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智慧课堂教学服务。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推进革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和素养。智慧课堂教学是未来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该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结合具体课程精心设计、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