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023-04-04俞燕君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技巧案例

俞燕君

当前我国整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个学科积极探索更加心新颖、应用效果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初中体育教学亦是如此,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与活动之中。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深入贯彻落实结构化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 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和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对现有知识架构进行了解与重塑,逐渐强化对该学科基本观念、思想、方法的了解,着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重要结构主要体现为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两个维度,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其中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该学科基本理论、概念、公式等内容,而认知结构则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将原有组织结构内容进行存储并逐渐生成学科学习经验和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需要不断建构、更新,并发生诸多变化。

结构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中师生身份进行解构、重塑,明确教学规则,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开展结构化教学,教师需要保障自身专业素养水平,成为学生学习和品格发展的推动者,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学会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另外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积极应用更为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打破以往僵硬固化的教学方法,要始终按照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学科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应用,打破以往教学形式和教材对于教学过程的限制,全面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结构。

2 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积极实施结构化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积极开展结构化教学,可以将以往初中体育课堂中相对散乱混沌的状态,切实转化为某一类特定结构状态,应用动态化的把握进一步触发体育学科逻辑,让学生能够在现有体育运动和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运动技能的了解与习得。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体育技能都需要进行引导、示范、教学、练习,通过此类有序化的逻辑过程的把握和解构,从中全面探索体育学科的教学本质和内在规律,学生可以将教师传输的结构知识作为核心要素,应用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和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将其与之前已经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知识迁移和情境转换。体育教学中相关领域知识有较强的互通性,因此体育知识的教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贯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格结构,打通不同学习主体的内在联系,对现有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等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夯实体育知识和技巧的重要基础。

其次,体育教学中应用结构化教学模式能够提升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让学与用彻底联系起来。不论是哪一类学科,一味学习和储存知识并不会真正意味着该知识的掌握,往往需要在实际运用之中对知识进行再现了解和深入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更加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运动。因此教师在应用结构化教学时,需要将不同类型元素进行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构建相对真实的运动情境和竞赛情境,加深个人体验,将以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彻底联系起来。

最后,教师可以以结构化教学的形式深入探究学科本质和变化规律,在生活过程中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图示结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现有体育学科的授课知识和内容过于细碎、分散,往往只是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相关体育知识之后,就直接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运动,并没有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应用意义,甚至对于不同运动项目的内在特征、技巧、运用原理等把握不清、认知不明。因此通过结构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以往相对碎片化、个别化的知识进行统一归纳,结合以往知识体系的形式重新建构,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发散型思维,提高体育学科的综合思维品质。

3 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3.1 结构化教学之“学”——明确学习目标

3.1.1 案例分析

我国教育体系课程改革历经多年,但是在现今开展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新瓶装旧酒”的问题,体育课堂授课时,教师往往采用相对单调的技术示范、学生演练的教学形式,更加热衷追求对于某一项运动技能掌握的熟练度,甚至有些教师在田径、长跑、跳远等项目上一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熟练程度。在体育结果评价中以测试形式直接判定学生体育水平的优劣,逐渐忽视了体育运动专项知识技能关联性。此类问题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很多地区的初中体育教学虚有其表,个别学生虽然上体育课多年,但是并没有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没有实现有效解决,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是对于体育课仍不积极。

例如,某体育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直接参考了中考体育测试内容,甚至表示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体育教育的最主要价值在于避免学生因体育成绩不合格而难以结业、升学。因此该教师授课过程中难免会给学生传输“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运动”的思想。学生方面,虽然很多学生逐渐认识到中考体育在整体学业测试中的占比,但是受到自身体能、运动技能掌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很难全方位投入到体育运动和学习之中。该教师的体育教学效率不高,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个别学生表示“等临近体育考试时在统一训练就行了,平时的体育课就是放松身心的,因此不必过于劳累”。

3.1.2 基于案例的經验总结

体育课堂中教学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并不是个别案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初中体育课堂就学了共性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扭转体育教学目标偏离的情况,可以积极应用结构化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综合质量水平。一是,切实转变以往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在“双减”政策落实影响之下,体育教学需要实践同步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新构建和定位初中体育教学目标。要始终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全局视角,打破以往单一思维和应试思维限制,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禁锢,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教学中积极了解各类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构建多维度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身体承受度等多方因素划定多维化教学目标,进一步契合结构化教育的价值和因素。以结构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原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之后将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等按照不同维度进行扩充,确保不同维度之间的螺旋递进关系,打造网格化结构链条,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结构框架之内实现综合水平的提高。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应用多种类型运动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爱好,为学生未来成长和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结构化教学之“练”——优化练习方法

3.2.1 合理控制负荷

(1)案例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间,自我意识不断强化,有较强的个人观念和逆反心理。很多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会让学生绕圈跑以作热身,但是学生参与度始终不高,很多学生并没有把握好跑步节奏和跑步速度,其中单纯绕跑道跑“跑两圈”的热身形式和运动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徒增压力,并没有真正为学生讲解田径运动项目的具体运动技巧和运动方式,难以实现学生身心的放松。

某老师在初中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蹲踞式起跑动作进行专项授课。课堂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整队报数,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让学生身心逐渐兴奋起来,随后以刘翔、苏炳添等运动健将的成绩激发学生兴趣;在完成热身之后,教师为学生示范起跑动作,按照结构式教学方法将起跑动作划分为就位、预备、起跑三个方面;口令声响起之后,教师整套动作干净利落,学生在一旁跃跃欲试,随后教师针对不同步骤进行专项讲解和示范,例如在预备时膝盖保持离地状态,臀部抬起推动身体重心向前。在完成示范讲解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分组练习形式逐一纠正姿势,并针对学生们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出和分析,整堂课灵活有序,学生参与度高,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要点。

(2)基于案例的经验总结

此次案例课程与以往体育教学活动安排有一定的差异,最主要体现于运动负荷方面。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友伴练习方式导入启动游戏,练习预备动作,并结合运动技巧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和纠正。将此类教学理念与结构化教学进行融合,不难得知,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避免直接应用大量体育锻炼、耐力跑等形式进行热身或体育活动,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技巧进行专门讲授,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结构化教学中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将已有的知识点、运动技巧与学生新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联系,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内容,因此在蹲距式起跑案例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将蹲踞式起跑的技巧动作与其他起跑方式进行同步讲授,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力的起跑动作,但是也要明确不同起跑动作的要领和自身掌握程度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运动技巧的跨项目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全面实现结构化体育教学的目标。

3.2.2 锻炼手段多样化

(1)案例分析

很多教师在现有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入了游戏内容,寓教于乐。例如某教师在足球传球技巧的教学中,完成热身动作之后给学生讲解如何调整触球,针对相关技巧进行专项示范,随后教学生分组,每一组学生围成一个圈进行组内花式传球,学生则需要在在鞋子上贴好贴纸,例如脚背位置贴蓝色,鞋外侧前段位置贴黄色等等。不同组的学生围好圈,完成准备运动之后,教师发出颜色指令,学生则需要用相应颜色部位触球,实现轮流传球,接球的学生也需要按照此要求进行触球和传球,一旦哪一组的足球掉落则该组游戏结束,最后针对不同小组的触球率进行评比,触球最多的小组获得最终胜利。此类灵活性更强的游戏方法,将以往过于枯燥的技巧训练转化为小组游戏活动,既提升了学生对足球触球技巧的掌握,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感。

(2)基于案例的经验总结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尽可能避免应用单一僵化的授课模式,可以积极应用结构化教学方法实现体育锻炼手段和技巧学习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将其作为提高授课效果和技巧演示效果的关键核心,帮助学生全面沉浸在运动游戏情境之中。除了游戏化教学方法之外,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自由参与或集中参与形式完成锻炼任务,避免直接为学生进行安排和分组,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多种类型的锻炼技巧和方法时,要始终遵循实效性原则,确保安排的相关活动和教学练习能够满足身体练习强度需求,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3.3 结构化教学之“赛”——培养竞争意识

3.3.1 案例分析

教师在开展篮球传接教学时,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篮球运球动作技巧的基础之上,针对传接球、曲线运球、交叉跑动、干扰练习等多项组合进行专项教学,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对抗竞赛。将学生分为AB组,A组负责进攻,B组则负责防守,A组则需要思考如何有效防范,站在哪个位置防范效果最好,持球的同学则需要分析该球是传还是突破,如何传球,怎样突破;而B组同学则需要分析如何跑位,采取何種对抗形式。此种效仿篮球比赛的真实情境带给学生篮球传接球练习更多的可能性。

3.3.2 基于案例的经验总结

结构化教学更加强调了对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把握,避免将知识元素进行单独分离,因此该案例中教师将与篮球传接有关的知识技巧等全面教授给学生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技巧的把握,让学生以竞赛形式进行多个技巧的组合化和单一化对抗练习,确保在真实情境中能够强化对技巧的深入体会与运用。此类竞赛形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篮球竞赛情境之中,学生切实转变了以往单一技巧学习方法和现状,积极应用运球、投篮、折返跑、弧线跑、节奏变换等多类知识元素,并在小组对抗练习中加深了对知识元素之间的关联把握,全面提升了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3.4 结构化教学之“评”——实施合理评价

3.4.1 案例分析

有些教师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单纯应用好与不好的形式进行判断,或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专业技巧、身体素质的提升水平。例如,很多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统一开始耐力跑和绕圈跑,直接以学生的跑步完成时间作为成绩等次参考元素,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的差异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运动意识逐渐减弱,学习抵抗心理更强。

3.4.2 基于案例的经验总结

结构化教学不仅需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把握和统筹安排,更要提升教学评价的应用性和实效性。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在开展体育评价时,要时刻牢记动态评价的关键核心,避免直接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或某一单项测试成绩为主,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全过程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本学期相关授课内容进行统筹划分,根据不同侧重点、难点划分为多个得分点,并明确不同得分点的具体指标,在完成全体教学项目之后,对学生进行统一赋分,确保学生能够各有所长,充分展现个人主观能动性。在此期间教师要特别注重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对其分层教学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结构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全面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加深对体育运动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真正实现体育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究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施方法,文章将结构化教学划分为学、练、赛、评四个维度,并分别结合教学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初中体育结构化教学活动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结构化技巧案例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指正要有技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提问的技巧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