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笔”皆是宝
2023-04-03陈金凤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75-04
【作者简介】陈金凤,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上海,200120)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一、教育背景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国情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铅笔是小学生常用的文具用品,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我发现学生浪费铅笔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随意丢弃、故意掰断、啃咬铅笔等。教室里的“文具百宝箱”早就变成了“失物招领盒”,无人认领的铅笔越积越多。开学短短一个月内,“文具百宝箱”已“收留”了近50支铅笔。
学生不爱惜铅笔、浪费铅笔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学生环保意识缺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三年级是小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随着身心发展,其独立性明显增强,但内部自控力和是非辨别力又尚未健全,社会交往经验也相对缺乏。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我结合三年级“环保小达人,绿色生活我践行”教育主题设计并开展了此节班会。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了解铅笔的历史、生产原料及制作工序,知道铅笔来之不易,懂得浪费铅笔就是浪费生态资源的道理。
情感方面:激发学生对身边物品的珍爱之情,提升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行为方面: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课件;设计“铅笔专列”“探究包”;准备“失物招领盒”“铅笔盲盒”。
学生方面:准备一个笔袋,里面装好铅笔。
四、实施过程
(一)环节一:小铅笔,大控诉——铁证如山现真相
1.情境呈现,亮证据
老师准备带领学生们“云参观”铅笔王国。不料,铅笔王国的环保大使“喷嗖先生”前来阻止。原来是铅笔王国的福利院最近来了许多小铅笔,它们纷纷控诉人类不友好的做法:有的被小主人随意丢弃,有的被小主人当作玩具失手掰成了两段,有的被小主人啃咬,遍体鳞伤后被无情抛弃……
小铅笔的控诉惊动了国王,他特地指派“喷嗖先生”调查此事。“喷嗖先生”从现场找回一个证据——教室里的“失物招领盒”,要为福利院的这些铅笔讨个说法。
2.师生互动,寻真相
(1)初探证物,明数量。
数一数:师生互动数铅笔。
想一想:“失物招领盒”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支铅笔?
预设:发现遗落在地上的铅笔就放进去;铅笔越来越多,可是小主人却不来认领……
(2)再探证物,描状貌。
摸一摸:学生上台触摸、观察这些“无家可归”的铅笔。
说一说:描述被丢弃的铅笔们的“现状”。
预设:坑坑洼洼,被咬过;还是新的,就是铅笔头断了而已……
(3)三探证物,显现状。
忆一忆: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感受。
预设:没有咬过铅笔;平时铅笔掉了不在乎,不去找……
查一查:了解同学们的铅笔使用情况。
教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的真实感受,让我们找到了铅笔来到“失物招领盒”的真相。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掉了不找、随意丢弃甚至故意损坏铅笔,这其实就是在浪费铅笔啊!根据同学们的手势回应,这样的浪费现象还真不少呢,难怪环保大使“喷嗖先生”这么生气了!
(板贴:浪费)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提出要建立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的节奏更紧凑,在班会课开始就引入了铅笔王国的成员——喷嗖先生(对应“铅笔”的英文表达:Pencil)这一形象。接着,由“喷嗖先生”抛出人类没有善待铅笔的证据——失物招领盒,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二)环节二:小铅笔,大工程——浪费背后大代价
1.情境推进,讨说法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不友好的说法》。
“喷嗖先生”不仅带回了物证,还要当众控诉小朋友们的不友好说法:不就是铅笔吗?哪儿没有啊,有什么稀罕的!我不就是浪费了一支铅笔吗,又不值多少钱,能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2.铅笔专列,知根底
(1)第一站:起源站——“前世”知多少。
打开“探究包”,体验用石头、树枝和铅笔书写的不同感受。
播放视频《铅笔的“前世”》。
铅笔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1564年,有人在布洛迪尔山谷发现了一种称为石墨的黑色矿石,可以写字,故称为“标记石”。后来人们将石墨棒插入钻好的小木棍中,就制成了类似今天的铅笔。
(2)第二站:工厂站——“今生”不容易。
了解铅笔的原材料构成以及生产一支铅笔的工序。
播放视频《铅笔的“今生”》。
在茂密的森林里,一棵棵粗壮的大树相继倒下,被抬上卡车,经过100多道工序,铅笔就诞生了,它们的身体里还多了一根黑色的石墨棒,身体外边也被刷上了漂亮的油漆。
完成填空题:
铅笔的原材料主要由 和 组成。
生产一支铅笔要经过 道工序。
教师引导:铅笔背后的资源构成——森林资源、劳动资源、石墨和油漆。
(板贴:森林资源、劳动资源、石墨、油漆)
(3)第三站:终点站——“浑身”皆是宝。
探究浪费铅笔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播放视频《浪费铅笔的背后》。
铅笔主要是由木材和石墨构成的,生产10支15厘米的铅笔需要一棵至少生长5年以上的树。浪费铅笔就是在浪费森林资源啊!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会导致土壤流失、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这简直就是生态灾难啊!
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续编故事结局。“铅笔专列”最终开往何处,取决于结局里“终点站”的生态环境。
思辨讨论:回应“喷嗖先生”的控诉。
预设:铅笔的用料是木材,浪费铅笔就是在破坏森林资源。森林减少会导致土壤流失、全球变暖等,后果是多么严重啊!
教师小结:每一支铅笔都是一份宝贵的生态资源。浪费铅笔就相当于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啊,难怪一棵棵大树都倒下了呢!
【设计意图】借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搭乘“铅笔专列”的方式,将抽象概念进行具象化表达,“起源站”“工厂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铅笔的“前世”“今生”,获取新的知识;“终点站”帮助学生直面浪费本质,引发思辨,探讨浪费铅笔背后所付出的资源代价。
(三)环节三:小铅笔,大环保——不丢不损再利用
1.情境深入:送“宝物”
播放录音:你们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但铅笔王国福利院里的铅笔们还在伤心呢,如果你们能解决这个难题,铅笔王国的大门将向你们敞开。
2.小组合作探办法
(1)合作讨论:组长抽取盲盒,领取“神秘宝物”(被纸包裹着的各种铅笔);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代表分享交流。
预设:用胶带把被掰断的铅笔缠绕起来;用超轻黏土给笔杆做一个保护套;在铅笔尾端套上笔套或裹上卡纸……
(3)教师点评,小组互评。
(随机板贴:不丢弃/不损坏/再利用)
3.师生携手助公益
(1)合作创编读儿歌:师生合作,创编儿歌;小组接龙,朗读儿歌。
(2)共编歌曲见行动。播放音乐,师生共唱公益环保歌曲;落实行动,课后及时去“失物招领盒”认领铅笔。
4.畅想未来护家园
播放录音:为了感谢大家,我决定赠送你们一张车票,前往铅笔王国的秘密基地,愿未来我们能更加友好地相处。
(1)“喷嗖先生”送“宝物”
铅笔王国的秘密基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视频《未来的环保铅笔》。
铅笔的顶端有着一个胶囊,可以放入三颗种子。当铅笔无法继续使用时,可以选择“种铅笔”。只要将其埋在土中,每天浇水,水流会将胶囊溶解。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够长出绿意盎然的小芽。
学生交流感受。
(2)“争当生态小卫士”
发布“21天‘生态文明小卫士’”的争章行动;引导学生立下目标,落实行动,争取人人都能争得宝贵的勋章。
(板贴:“笔笔”皆是宝)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物品,因为浪费的背后都意味着生态资源的破坏。从一支笔到一堆笔,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珍惜铅笔到珍惜身边的物品,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群人的齐心协力,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都在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地球。
【设计意图】情境中故事情节的推动给学生做了充足的情感铺垫,让学生对铅笔的“前世今生”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此时,借助“小铅笔拯救计划”“编唱环保公益主题曲”“争做生态文明小卫士”等方式及时导行,引导学生从“一支笔”想到“一堆笔”,从“一棵树”想到“一片林”,学会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能环保,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知行合一”。
五、活动延伸
后续,我将组织全班学生开展21天的“生态文明小卫士”争章行动,立下目标,落实行动。通过争章行动,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共识,引导并激励学生把节能环保的理念真正内化为自觉行为。
六、班会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綠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生态文明教育不可空谈,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第一,“一波三折”的课前情境设计,打开学生链接生态家园的新视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和认知上的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主题班会开始设计“‘喷嗖先生’亮证据—讨说法—送宝物”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班会气氛。通过小铅笔“大控诉”“大工程”“大环保”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体验、思辨和践行,为他们打开了链接生态家园的新视界。
第二,“一线贯穿”的课中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生态家园的新动力。在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铅笔的文化历史和制作过程,感悟了铅笔的来之不易,滋生了爱物惜物之情;面对“盲盒”积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了爱护资源、变废为宝的低碳环保理念,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脑洞,设计环保铅笔,培养创新意识。
第三,“一反常态”的课后反响,促进学生保护生态家园的新行动。课后,班级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主动认领“失物招领盒”里的铅笔,动手修补尚能使用的“废铅笔”;不少学生为“21天‘生态文明小卫士’”争章行动贡献“金点子”;还有学生去一年级宣传节约使用铅笔的好方法……这不正是我开设这堂主题班会课的初衷吗?
当然,我深知“养成珍惜物品、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而是在后续各种班级活动的参与中逐步形成的。学生正拔节生长,我当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