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当回归理性
2023-04-03杨红兵
杨红兵
【关键词】教育焦虑;理性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96-02
“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既为农业,农作物自有其成长规律,犁耕锄种,春雨夏阳,循序渐进,方可有成。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传统育儿观根深蒂固,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步入校园,他们致力于寻求捷径,迷失了方向。加之网络推崇的“虎妈”“狼爸”式教育,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现象并非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这无不在提醒我们:作为教育人,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深化家校协同,推进教育科学化、理性化,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导家庭教育正视焦虑,回归教育理性”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人认真关注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应既着眼当下,又着眼長远;既观照学习,又观照生命本身。
没有底蕴的生命是不厚重的,没有长远眼光的教育是单薄的。时下,看着有些孩子疲惫的身影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抱抱孩子”“向孩子道一声辛苦”等呼声,说明许多家长已经开始正视焦虑。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向。
有些家长之所以急躁不安、茫然无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出现了偏差,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时,或片面化或极端化,又或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内因是发展根本,矛盾是变革动力,有量变才有质变。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要结合孩子实际,因“孩”而异,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慢不得”“等不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朱永新说:“好的教育,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他自己,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平心静气地让孩子“慢慢来”。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标牌“慢慢走,欣赏啊”,也许就是告诉我们,万不可将生命变成“无生趣的囚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见习编辑:徐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