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惩戒不能只有“惩戒”

2023-04-03胡春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惩戒爱心

【关键词】教育惩戒;爱心;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51-02

【作者简介】胡春美,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江苏启东,226200)教师,高级教师,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九月的午后,暑气未消,恰是午睡时间,静谧的校园里只余蝉音阵阵。我正在办公室休息,隔壁教室突然传来一阵学生的喧闹。

“不要用我的错误惩罚妈妈”

我忙奔到教室,有学生告诉我,小李午睡时用头发丝逗旁边的同学,引起了“轩然大波”。

又是小李。这个学生精力充沛、性格活泼,时不时便要翻出一些“新花样”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在午睡时的“精彩表演”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前两次,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每次他都拍胸保证,以后绝不影响别人休息。可这才过了几天,他的“老毛病”便又犯了。此时,小李又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一脸无辜的模样——这是他的招牌表情。

“让你妈妈把你接回家去午睡!”我生气地说。

“不要,老师,不要让我妈妈知道。”他顿时慌了,不停求饶。

我怒不可遏,无视他的请求,立刻回办公室拨通了小李妈妈的电话。他家离学校很近,小李妈妈很快就到了校门口。

我把小李带到校门口,让妈妈带回家午休,上课时再送来。妈妈又气又恼,劈头盖脸地骂了小李一通,把他接走了。教室里恢复了宁静,可我的心里却怎么都平静不下来——刚刚的做法多少有点冲动。小李被妈妈接回家了,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只是暂时把矛盾从学校转移到了家庭,这多少有点推卸责任的味道。小李回校后,我要怎么做?下次他再在午休时闹腾该怎么办?

我正暗自思考,小李妈妈打来了电话:“老师,回到家小李就和我吵起来了,我批评他,他还不服气……”听着小李妈妈絮絮叨叨地诉说,我的心不断往下沉。我们班主任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喜欢采用最“经济”的惩戒方式——“请家长”,这样老师就不用背上“惩罚”学生的恶名,也能警醒和督促学生。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想过,是不是孩子到了家里,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呢?

“老师,不要用我的错误惩罚妈妈……”

小李哀求我不要打电话时的一句话猛然跃上心头,“请家长”对孩子和家长双方都施予了压力,而事实上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引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也让家校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可谓得不偿失。

或许,我们真应该郑重应对孩子的“错误”。

“为什么只惩罚我一个人”

午休结束时,小李来到了学校。为了化解不恰当的“惩戒”带来的负面影响,课间,我带小李去校园散步。

“老师不是为了惩罚你才让妈妈来接你,而是希望中午你能休息好,也不要影响别人。”我尽可能平静、温和地与小李交流,我希望他能懂我的苦心。可他不说话,一脸倔强。我告诉他午休的重要性,告诉他集体生活的底线行为是“不影响他人”,无论我说什么,他就是不开口。

看他如此无动于衷,我有些生气地说:“《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知道吗?我管你,合情合法,是为你好!”他紧紧抿着嘴,半晌,咬着牙齿说:“为什么只惩罚我一个人!同学们不也在哄笑吗?”“可你是始作俑者!”我扔下这句话,转身而去。

站在花园一角,看着他孤独的身影往教室走去,灼人的阳光下,那个身影在甬石小道上洒落无尽的惆怅,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想化解和小李之间的误解,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一顿批评,却使我和他之间隔开了一道更深的鸿沟。而他的“暴怒”也让我意识到,他对这次“惩戒”最大的不满——老师的“不公平”。

我回想当时教室里的景象:一群学生嘻嘻哈哈,笑闹不止,而他正伸长左臂,在旁边一位同学身上挠着。当时气急败坏的我来不及细想,便迫不及待地将他“请”出教室,“送”回了家。

现在想来,当时笑闹的自然不止他一人,但也许是因为刻板印象,我眼里看到的却只有他一个人的“罪不可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管是表扬还是惩罚学生,最重要的原则便是“公平”,心无芥蒂,一视同仁,以大公无私的胸怀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能够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而今天,我究竟做了什么!

这样的错误,还来得及纠正吗?

“按着规则来,才能让每个人接受”

下午放学后,我请班委集中开会,同时邀请了小李。

“今天中午我处理问题的方式草率了,没有调查清楚,就惩罚了小李,给他带来了伤害,我向小李道歉。”我真诚地说。小李怔怔地看着我,反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是我不好,我不该……”我拍拍他的肩,对班委们说:“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保证午休的纪律,让每位同学都能休息好。”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有太多的“率性而為”:甲同学作业未完成,被要求课间不休息,先订正作业,而乙同学作业未完成,却被要求站在办公室,补完作业再上课;甲同学课间活动不文明,被要求担任“文明行动志愿者”,而乙同学课间活动不文明,却被要求写500字反思……亏我曾经还为自己的“教育智慧”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样易变的、不稳定的惩戒方式在学生那里却成了“喜怒无常”“标准不一”,甚至认为老师有“厚此薄彼”的倾向。

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向往,教育并不避讳惩戒,但教育的惩戒必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未来、促成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给学生带去难堪和伤害的极端行为。

最后,经全班同学投票,我们拟定了这样一条班规:在午休时间影响他人休息的同学,担任一周“午睡安保员”。在明确的规则面前,在全班同学严明公正的共同督促下,在个别同学心甘情愿地为全班同学服务了一个星期后,便很少有人再影响别人午休了。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饮料”。所谓“和蔼可亲”“愉快气氛”,并不是让教育的惩戒消失,而是运用智慧,让惩戒充满温度和情感,让学生在“心悦诚服”“心甘情愿”中懂得教师的苦心,理解规则的边界,规范行为的尺度。班主任要学习的,或许不仅仅是如何实施教育惩戒,而是懂得并拥有隐藏在“惩戒”背后的爱心与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涛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惩戒爱心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爱心树(下)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爱心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