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技群团团体标准发展建议

2023-04-02张晓燕方文瑞陈文君叶海云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质量

张晓燕 方文瑞 陈文君 叶海云

摘 要:自2018年团体标准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到现在,团体标准经历了短暂但是高速的发展历程,团体标准正逐步被社会公众认可,并逐渐成为科技群团转化科研成果、提升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社会团体发挥功能优势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浙江省级科技群团为例,开展团体标准改革发展对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科技群团自身的团体标准发展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团体标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科技群团,团体标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01

0 引 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其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1]。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部署实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地瓜经济”三个“一号工程”,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高质效改革先行省、高能级开放省。

科技群团是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自愿组成的具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属性的科学共同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而团体标准作为深化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实质是摆脱传统政府标准(国、行、地标)体制束缚,充分发挥团体标准自身市场和创新属性,激发社会团体、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化的活力,是我国新型标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2]。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1 浙江省科技群团团体标准发展现状

自2016年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建立以来,我国团体标准发布的数量按照每年超过30%的速率增长。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从2017年12月31日到2023年4月30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社会团体由1157家增加至7400家,增长率为539.5%;公布的团体标准由2159项增加至56446项,增长率为2514.5%(见图1)。

浙江作为科技群团组织大省,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广大社团组织活跃在我省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民生、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省共有省级科技群团175个(含31家团体会员),但截至2023年4月底,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注册的共27家(见表1),注册率不到16%。

在平台注册的27家科技群团中,已发布团体标准的社团15家,占总数的8.8%。其中,发布31项以上的共有2家占比7%,发布21~30项的共有1家占比4%,发布11~20项的共有4家占比15%,发布1~10项的共有8家占比30%,注册至今未发布的共有12家占比44%(占比图见图2),总体来说社团活跃度低,甚至出现了近一半的“僵尸”社团。

241项团体标准如图3所示,主要分布在政务服务、企业管理、纺织服装、食品技术等领域,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团体标准目前还较少。

针对241项团体标准,其中标准文本公开有92项,占比38. 2%,不公开有149项,占比62. 8%,见图4。具体每家的分期情况如下图5所示,除原浙江省标准化协会外,其他科技群团选择不公开团体标准居多。

2 浙江省科技群团团体标准发展现状

2.1 制定团体标准的内驱力不足

浙江省科技群团目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率低、发布标准少,且存在注册了但是没发布标准的现象,说明目前对科技群团制定团标的内驱力不足。团体标准发展的内驱力与政府的支持呈正相关关系[3]。自2017年新《标准化法》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以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社会团体数量和团体标准发布数量获得高速增长,这与国家、地方均出台了相应的扶持鼓励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浙江省来看,“浙江制造”团体标准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对“浙江制造”全面支持。但浙江省其他科技群团团体标准目前还是较少获得政府支持,对企业、科技群团来说,直接、间接能够获取的利益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参与积极性。

因此,即使团体标准相较于国、行、地标有着易启动、易参与等优势,但是多数企业还是更愿意加入到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参与团体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相应的,科技群团也会因为团体标准需求低而不主动开展相关工作。

2.2 团体标准管理机制不健全

团体标准管理机制上,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在外部缺少统筹协调机制,以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为例,虽然浙江省心理学会目前暂未开展相关团体标准化工作,但两家学(协)会在业务范围上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而多家社会团体制定内容相近,会造成团体标准交叉重复和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还会引起经营主体选用团体标准的困难。从科技群团内部来说,部分科技群团内部机构设置不细化,未设立专门的标准化机构和组建专业的技术队伍,原有的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仅能满足科技群团基本运行需要,不足以支撑团体标準工作开展;此外,对标准制修订各个流程要求不严格,预研阶段缺少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立项评审阶段缺少对标准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严格评估,标准编制过程中缺乏代表成员单位广泛的“利益一致”性,标准报批审查过程中缺少对内容科学性的要求。

同时,在团体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上,ASME、IEEE、UL等国外团体标准组织知识产权明晰,拥有严格的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申诉等制度,如:IEEE通过《版权和许可》《IEEE-SA标准委员会章程》《IEEE-SA标准委员会操作手册》《条款和条件》等文件对知识产权作出规定,为稳固组织影响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但目前浙江省科技群团对团体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没有有效的举措,在网上公开的标准被抄袭,或者抄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现象也常有发生。正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不规范,导致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选择公开标准的科技群团较少,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团体标准被侵权,但同时也会导致企业想要获取团体标准的难度增大。

2.3 团体标准实施、采信不到位

对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目前仍停留在约定采用或自愿采用的阶段[5],很多团体标准存在应用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甚至有的团体标准在发布后根本就没有企业或机构使用,存在“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没有让标准发挥应有的价值。从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来看,“标准+认证”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推动标准实施落地,如UL等国外团体标准的认证由协会团体自主组织开展,“浙江制造”认证由社会团体与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而浙江省其他科技群团团体标准,目前未建立相关的认证机制。团体标准实施不到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团体标准公开数量少,目前浙江省科技群团共发布241项团体标准,其中不公开的有149项,导致其他社会主体获得团体标准文本信息渠道不便捷、获取难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标准实施应用。

2.4 系统性监督管理措施缺位

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对团体标准的定位是“不设行政许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同时也强调了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6]。然而,团体标准的实施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监管措施。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在团体标准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平台配套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用户管理规定(试行)》對科技群团等用户管理作了细致的规定。但是,对于科技群团制定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是否规范、其团体标准研制是否按照该程序文件开展、科技群团年度总结报告如何考评、团体标准符合性评价怎么做、已发布团体标准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关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如何具体操作、团体标准的废止和修订如何开展等问题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措施,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团体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3 当前形势下科技群团团体标准改革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加强团体标准的顶层设计,由省科协、省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出台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鼓励科技群团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明确团体标准的定位和作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形成有效衔接和互动,避免重复交叉或不协调配套。

加强对科技群团和团体标准的政策支持,制定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和发展规划,鼓励科技群团团体标准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群团在科技行业的聚集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的互融互促,推进现代化产业、数字经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提升技术标准的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探索构建政府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明确团体标准转化为政府类标准的程序,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职称评审等活动中加大对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的认可,鼓励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申请“浙江标准”评价并纳入奖励范围。

3.2 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群团为标准融合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甚至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快速响应技术创新趋势,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和满足市场需求。

鼓励企业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企业在团体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团体标准研究,鼓励科技群团、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科研机构等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宣传培训、国际标准化研究等服务,推进团体标准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并通过团体标准的推广实施,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行业进步。

3.3 提高团体标准质量水平

建立健全团体标准的技术支持体系,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一是分领域建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纳入委员会,特别是要吸纳跨国企业、国际化专家等人才,满足科技群团专业化、国际化需求,并予以相关经费支持,为科技群团的科技创新、标准化创新工作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二是加强与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合作,建立团体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工作机制[7],打造团体标准品牌。三是依托各类科协学会联合体或团标联盟,解决各类、各门学科交叉融合,单一领域的科技群团的力量不足的问题,制定交叉领域的团体标准,从而打破标准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单一的瓶颈。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团体标准制定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科技群团应设置标准化专业部门和组建标准化队伍,专门负责标准研制和管理工作,标准化人员、群团领导要定期参与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科技群团定期组织科技企业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参与和实施团体标准提供人员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使高层次科技人才以专职或者外部兼职的形式,协助把握团体标准化的质量和方向,更好地推动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

3.4 拓宽团体标准推广渠道

加强团体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示范,提高团体标准在行业内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渠道,及时发布团体标准信息,介绍团体标准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团体标准的应用效果和社会价值。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培训、交流、评价等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团体标准意识和能力。建立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基地或项目,推动团体标准在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落地实施,促进团体标准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策导向等相适应。

在全球化进程中,标准话语权的争夺已经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提升团体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既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需要,又是实现内部发展的动力。推进团体标准国际化,一是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知名标准化社会团体(如ASTM、UL、VDI、JISC等)的交流合作,二是积极参与、承担各类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三是对接ISO、IEC、ITU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争取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加强浙江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兼容,推动团体标准通过等同采用、修改采用等方式引进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推动先进团体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提出、同步研制,为浙商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创业活动提供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平台和桥梁。

3.5 加强实施监督和权益保护

加强团体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团体标准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群团应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宣贯培训活动,通過与起草单位、会员单位签订实施承诺书等形式,引导企业有能力且有意愿实施团体标准。科技群团应开展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以评促用、推动团体标准实施,通过评估工作挖掘团标实施效益,推动标准被市场主动认可发挥作用[8],同时还能挖掘真正有利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团标,为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培育工作筛选优秀种子。在《浙江省标准化条例》中明确指出省、设区的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主体,省、设区的市有关主管部门是本行业团体标准的推动、指导主体。标准化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科技群团的指导、监督,通过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团体标准组织能力评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倒逼科技群团主动提高团体标准质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群团应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避免团体标准侵犯知识产权,在制定团体标准时应识别可能涉及的专利、著作等,不得擅自使用或者侵害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二是构建标准必要专利机制,在团体标准中涉及到的标准必要专利,应按照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原则,与专利权人进行许可协商,确定合理的许可条件和费用,避免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或者拒绝许可,影响团体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加强对标准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团体标准的编制、发布、修订、废止等过程中,明确团体标准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范围,防止他人未经授权复制、传播或者修改团体标准,损害团体标准的品质和信誉。

3.6 探索团体标准数智化建设

搭建便捷高效的省科技群团团体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聚合团体标准动态,为科技企业提供团体标准查询、下载、培训等服务。对科技群团来说,利用该平台实现标准的制定、发布、管理全流程线上运行,提高团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服务入口。

探索机器标准可读标准,使标准所承载的规则与特性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9],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效率。利用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对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论文专利等数据进行训练和深度学习,并广泛应用于科技群团、科技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实现标准内容知识的提取、分类与表达,将海量的标准文本转化成可自由使用的动态知识网络。通过问答、标准文本识别等方式,协助编制组、评审专家搜索、整理相关的数据,为标准制修订、标准评审提供智能辅助。

参考文献

那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研制优质团体标准的几点思考[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2(6):2.

陈洪超,齐虹丽. 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法解读与回应[C]//中国标准化协会.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21:64-73.

久岚颖,侯平平. 团体标准发展驱动力探析[C]//《中国标准化》杂志社,中国计量大学.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集(二).《中国标准化》杂志社(China StandardizationPress),2017:127-129.

施琴,姜冠男.美国典型团体标准组织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借鉴[J].标准科学,2021(9):26-29.

房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22(10):63-67.

康俊生,晏绍庆,顾君剑,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团体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标准科学,2022(1):44-48+61.

方世世,乔波,李南阳.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标准科学,2022(5):89-93.

胡一俊,伍晓茜.新《标准化法》背景下团体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1(7):16-19.

张佩玉,裴继超,邬贺铨:标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J].中国标准化,2022(7):24-29.

作者简介

张晓燕,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业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方文瑞,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服务业组织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陈文君,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服务业组织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叶海云,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服务业组织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高质量
以高质量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高质量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立法的思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咸阳何以“一路向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央企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