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视域下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2023-04-01郭文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郭文霞

[摘 要]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出现了会计舞弊行为,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上市公司若想实现稳定发展,应站在公司治理视角,科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对各项活动的约束,避免出现会计舞弊等不良行为。基于此,文章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公司治理视域下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13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4-0040-03

0     引 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上市公司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治理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公司管理与制度等各个领域,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而内部控制属于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同公司治理密切相关。科学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高效的公司治理能够保证内部控制良好运行。上市公司应立足公司治理角度,科学落实内控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1     相关概述

1.1   公司治理

可從广义与狭义角度对公司治理的含义进行了解。广义上,公司治理是针对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实施的一整套文化、法律及制度性安排;狭义上,公司治理属于公司股东监督、制约经营人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规范指导下,进行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关系的合理分配。公司治理能够分割控制权与经营权,不仅能够约束经营者,还能使其受到激励,从而在工作中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将公司治理视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

1.2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各单位为规范运行各项制度,保证财产安全,提升公司会计信息化水平,在经济活动中设置可以对业务、职位分工进行约束的程序与实施方案。内部控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通过科学实施内部控制,可强化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的内控制度是公司制度的重点,能够确保各职位权力相互制约[1]。

2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

第一,宏观目标同一性。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最终目标存在相容性,均是实现企业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企业在正确方向上运行,避免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健全的公司治理能够保证企业目标良好实现,通过实现企业目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资产更加完整、安全,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两者存在最终目标的相容性。第二,形成基础同根性。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均是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公司治理是在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控制是系统的制约机制,能够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者对经营过程的控制,属于上下级间的代理行为。两项工作“代理”的主要目的均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提升。

3     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策略

3.1   优化内控环境

优质的内控环境下,才能获得良好的内控效果,只有将内控环境作为重要基础,才能规范上市公司各项活动,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使股东获得最大化利益。首先,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公司需要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实际工作环节,需要对管理层素质进行培养,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使董事会充分发挥出自身监督职能,从管理层入手,提升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各项内控制度良好落实,营造出注重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其次,较多上市公司在发展环节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因此,需要控制大股东占用的比例,分散权力,集中化制定各项决策。再次,上市公司还应发挥出独立董事监督的作用。现阶段,较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并未发挥出实际作用,很少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实际工作环节,独立董事的具体职责为分红,会在年终证监会上发表相应意见。不过一些独立董事无法在内控方面提出清晰意见,未能很好地发挥出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弱化,无法得到重视。对此,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公司应强化独立董事管理权,如独立董事所任职的公司不可超过3家,还应进一步提高监事的地位,使其拥有较强的权威性与独立权,可以组织召开相应会议,如董事会等,同时还应严格监督管理层,不能只为管理层服务。

3.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现阶段,从资本市场实际发展情况中能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多“一股独大”的情况,尤其是中小型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更加严重,导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上市公司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股权改革工作。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并未形成相对成熟的二级资本市场,二级资本市场中,各类机构、基金属于主要参与者[2]。这种情况下,若二级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直接进行证券减持与抛售,较易导致股票价格产生严重波动,并且这种波动可能会超出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导致恐慌性抛盘,最终造成股票价格下跌。受到这种现实情况的限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可针对少数股东进行股票的定向增发,也可选择从外部引入战略投资人等方式,将原有股东股权进行稀释,进行股权转让,有效分散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完善。其次,为防止“一股独大”问题不断严重化,各上市公司需要持续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双重治理结构,不仅要将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核心,还应发挥出董事会的作用。此外,还应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全面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以此使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应重点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确保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可以独立行使权力,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发挥出实际作用,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3.3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首先,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若想全面贯彻落实管理人员指令,保证内控活动高效开展,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上市公司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完善的过程中,应确保风险评估体系涉及公司生产管理活动全过程,同时涵盖多个方面,如授权、核对、批准以及评价等。其次,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时,管理人员应立足风险组合角度,对公司面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同时从战略制定层面入手,科学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最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环节,为保证体系的完善性与良好落实,上市公司应使所有人员认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在员工入职培训中引入风险管理相关内容,使员工更加详细地了解风险问题。还应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使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3.4   规范内控流程细则

上市公司发展环节,若想强化内部控制,做好细节控制工作,需要结合具体业务情况,进行详细内控流程的科学制定。以采购业务发生环节为例,分析实施细则。首先,采购业务开展前,应做好详细的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固定资产采购、生产设备采购、原材料采购等。具体工作中,可安排业务人员进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公司产品特点,科学选择供应商,完成调查研究工作后,业务人员应制定业务调研报告,对于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对业务调研报告作出相应规定,如明确公司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特点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其次,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供应商数据库的科学构建,对采购招标流程进行规范,将业务调研报告作为重要基础,对供应商比价制度进行完善、优化。招标流程规范过程中,不可由于裙带关系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3]。在招标环节,可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进行主持判断。对于采购计划,通常是由生产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公司计划部门结合采购预算,进行预算指标下达,科学制订采购计划,随后由采购部门落实。若想确保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计划部应进行预算指标的科学制定,结合公司年度目标,明确生产目标,同时还应对相应采购目标加以确定,若针对订单式业务开展生产采购工作,预算只包含较小一部分,不过在成制式、批量式生产方面,应科学构建预算制度。对于其他环节,应关注内控要素。例如,在销售与收款环节,应结合客户信用情况,开展动态化管理工作,对客户数据进行及时更新,防止公司受到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面临严重损失。上市公司应注重赊销数据分析,对行业赊销水平进行研究,对公司赊销政策进行优化、完善,防止受到盲目赊销的影响,使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4]。资金业务流程中,上市公司经营效果会受到较多内控关键要素影响,如在资金管理上是否实行专人专岗,对往来账务是否进行核查监督等。上市公司管理层应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相应政策,对公司业务处理进行规范,不仅要提升业务处理效率,还应提升业务处理效果。

3.5   加大内控执行力度

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公司应将自身业务运行情况作为基础,对内控执行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获得良好的公司治理效果。第一,严格把控公司具体业务,对主要业务活动进行了解,并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问题[5],保证财务控制的全面落实,重点排查潜在的资金管理问题,还应对财务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完善,落实定期财务岗位轮岗制度,借助轮岗的方式,保证财务责任的良好落实,避免由于人员滞岗使公司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第二,上市公司应重点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开展实物资产控制工作。实际工作环节,需要定期清查资产,对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进行了解。此外,还应对资产使用效率进行实时了解,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用,促进企业增值。第三,加大内控执行力度,根据内控条例开展实际工作,上市公司全体员工均应详细了解内控章程,不可出现越级办事问题[6]。

3.6   健全信息沟通与披露机制

首先,当前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关注内外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渠道,科学制定管理政策,对内控信息采集、传递、处理程序加以明确。上市公司可引入互联网技术,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下,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及时、准确的获取,同时在该系统应用下,能够向统一的信息库中汇集获得的所有信息,通过科学整理,在各部门间传递有效信息。其次,上市公司需要借助ERP系统,使各部门间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例如,某部门向ERP系统中上传需要审阅的内容后,选择接收部门,其他部门可通过ERP系统了解相关信息,还能进行回复交流,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速率,形成人、机、网共同管控模式,使内控工作模式得到有效完善,减少内控部门在信息核对审查方面的工作量,使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重大事项审查上,还能准确传递相关信息,使相关部门对公司经营情况和潜在风险进行了解,更好地应对风险隐患,提升内部控制成效[7]。

3.7   强化外部监管处罚

第一,外部监管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使执法人员在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上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确保监管人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制定解决措施。第二,相关部门应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情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若外部监管不具备较大的惩处力度,即便发现控股股东侵占了巨额资金,也不会使其面临较高的违规成本[8]。所以,监管部门需要对相应政策法规不断进行完善,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可选择行政处罚的方式,也可选择刑事责任处罚的方式,起到良好的行为约束作用,降低违规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结束语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有助于公司治理作用的良好发挥,并且在内部控制不断创新的情况下,还能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上市公司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市公司需要立足公司治理视角,积极探究内部控制措施,以获得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红旺.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以辅仁药业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6):159-161.

[2]邵明昱.社会责任视域下企业智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基于2013—2019年江苏上市公司的数据[J].当代经济,2022(1):89-92.

[3]赵丽.公司治理视域下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初探[J].化工管理,2018(32):5-6.

[4]徐海生.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6):69-70.

[5]刘强,栾杨.公司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5):123-124.

[6]许天宇.公司治理视域下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3):143-145.

[7]王金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治理对策[J].新会计,2021(7):55-57.

[8]陈玲.试析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营销界,2019(25):62-64.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