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2023-04-01张兴科
张兴科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研究与质量控制中心,山东 潍坊 261061)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职业院校加快建设步伐,硬件设施建设随着大量投入得到较快发展,但体现职业院校软实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却没有都得到同步建设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支撑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成为制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瓶颈。本文重点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助力人才培养问题瓶颈的突破。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教育界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探讨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等。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是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物质文化包括教学、实训、体育活动、图书馆等场所,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包括校规校训、师生精神风貌、优良历史传统等,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展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通过创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重视程度不足,更多地专注于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教育程度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没有组织专职部门或人员进行专门的研究,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没有专门的建设经费。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既有有形因素,又有无形因素,还有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等因素,难以通过阶段性建设达到目标;另一方面,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明确的认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长远的规划与投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在精神方面进行传承,设计校园环境,配套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形式要丰富,内涵要深厚。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职业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紧密围绕这一基本任务展开。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过程中,不能体现自身的品位和内涵,盲目追求轰动效果,贴上几条标语,开展几项文化体育活动,看似热闹喧哗,但参与者没有相应的思维碰撞和心理交流。要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功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默默渗入学生意识与行为中的,既有课堂内的,也有课堂外的;既有对学生有意识的教育,也有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对学生无声的熏陶;校园中教师的典型事迹、学生好人好事等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导航标;宣传栏、板报、广播、公众号等是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主途径;教室、实验室、食堂、场馆等是展示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
二、企业文化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对美国和日本的知名企业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提炼而成,并由全体成员遵守的行为守则和准则。目前,企业文化的定义已经演变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企业作风和礼仪的总和。而正是企业思想、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等,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
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
1.内涵一致。都包括制度、管理、物质、精神等文化元素,都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都是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
2.目标一致。都是通过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构建有机整体,促使单位中的成员为相同的目标追求而努力奋斗。
3.作用一致。均是经过长期沉淀而逐渐形成的,其核心思想和追求对学校和企业的稳定运行与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
1.环境的差异。学校在规划整体时首先考虑的是美观,校园就像花园,既有绿树成荫,也有小桥流水,既有花团锦簇,也有芳草萋萋,学院的教学楼旖旎而建,充满安静、祥和之感;学生在校园中充满了朝气、充满了阳光,显得校园生机勃勃,蓄势待发。而企业则更具企业特色,企业的建筑与企业的生产性质紧密相连,作为生产型企业,厂房片片,规整有序;作为研发型企业,建筑风格彰显前卫与气派。学校学生的活泼与企业员工的沉稳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文化的差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更注重人文特色,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宣传栏、板报等都彰显着文化元素与育人功能,每所学校的主楼或大门的显著位置都会有学校的校训,每栋教学楼的楼名都是励志类的名人名言。而企业更注重质量与效益,企业大门处或主楼的公共大厅一般都是企业的格言或警句,有的是激励员工的格言,有的是注意安全的警句,还有的是抓生产、促质量的企业格言等。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是出发点不同,学校是为了培育人才,企业是为了赚取财富,从而使得二者文化有较大的差异。
3.管理的差异。由于教师承担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能,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约束相对更严格;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其年少不更事、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等原因,对其管理常常以说服教育、感化教育为主,在制度约束方面相对宽松。而企业有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且在制度的落实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企业的奖惩措施,是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对员工有明显的激励或约束作用;学校也有奖惩措施,但多数是以奖扣分形式实施,以学生评优、测评为抓手,但对学生的约束力较弱。这就造成了企业员工多是规章制度的合格践行者,而学生较缺少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
4.履行职责时的差异。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履行好职责,且强调工作的精细化,要有工匠精神。因此,员工在科研、开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多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也会耐心、细心。而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学生认为学好学坏是自己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与否,最多体现在考核时有成绩高低之分,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另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强调团队协作,而学生学习则是凭个人自觉或个人能力。在考核员工时,企业给员工定目标、定任务,但考核学生时则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多少分。
四、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科研、学生管理、学生就业等日常工作太多、太繁杂,且有的学校急于求成,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一种精神理念与追求,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但因部分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长远目标,很少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办学的总体方向和培养目标,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甚至认为学生的娱乐活动就是校园文化[1]。
(二)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校园文化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一座熔炉,关联了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认知,将深刻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等素养和能力的一种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企业会有追求创新、卓越、诚信、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等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将强大的文化力量融入企业职工的血液,形成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职业院校数量众多,职业教育市场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职业院校要想打造品牌,就必须要有过人的竞争优势,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成为职业院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
五、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一)将企业文化环境融入校园环境
传统职业院校的校园环境与生产企业的环境差异较大,但职业院校担负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的任务,这不仅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素养、技能上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也要求学校的育人环境应有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影子,使校园环境与企业文化二元融合。在二者融合中,职业院校既要保持安静、温馨的校园风格,又要引入企业高效率、快节奏的风格,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和文化。从而使学生在二者相融的环境中既可以接受知识、文化、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还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良好职能。
1.学校整体布局方面。学校要立足行业办学的主要专业群,融合与主要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企业的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宣传栏、大幅面的电子投影仪等手段,展示院级教育效果及校企合作成功的案例,还可以专门设计优秀毕业生展示长廊,既展示了优秀毕业生的精彩简历,也介绍了毕业生所工作的企业,能对在校学生职业规划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2.系级文化方面。各系可专注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文化融合。可在系所属教学区展示专业教学成果、相关企业的企业介绍、校企共建优秀范例、员工发展路线等,培养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尽早储备岗位相关知识、提升岗位技能。
3.班级文化层面。班级可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在班级中可重点宣传定向企业的企业格言、岗位制度要求、员工仪容仪表、员工精神面貌等。
通过院校、系、班级全方位与企业文化融合,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呈现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理念也会悄然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从而很好地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二)与企业共商共建共享生产资源和教学资源
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职业院校与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共建、教师共享、资源共享、学生共育”的育人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企业的文化、掌握企业生产实践的技术技能。具体实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析企业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此进行所需开设的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岗位工作群至关重要,一般由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企业集团或多个中小企业群体共同参与,研讨确定核心岗位工作群,再由核心岗位工作群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2-3]。
2.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场所。职业院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大一部分在实习实训场所进行。为了适应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的方式建立贴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的实习实训场所[2-3]。
3.校企师资共享。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专业教师既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传授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与企业经历而导致对企业真实生产实践了解不多、技能不足。因此,学校需要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企业实践技能,增加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4.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由教师自己建设,也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要充分把企业真实项目、企业仿真环境融入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既可满足企业与建设院校的教学需求,也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省市、不同地区教育条件与教育资源不平衡、差异大的问题,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4]。
5.共同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形成、延续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身心健康与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外,学校与企业可共同组织多开展一些融入企业色彩的课外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结语
本文研究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企业文化现状,以及两者的共同点与差异,提出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达到或接近企业需求,需要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准职业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