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2023-03-31厉燕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老人与海

厉燕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阅读文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通过仔细阅读文本,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关键的字词、句子的结构、段落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以让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仔细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解读文本中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他们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发现文本中的细节,尝试提出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思辨能力。

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通过仔细品味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他们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5. 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他们沉浸在书的世界中,可以激发其对书籍的阅读兴趣,为其增加生活乐趣。

二、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几种方法

1. 引导学生结合已知信息进行预测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的标题、字数、段落、与文本相关的图片等信息,让学生预测文本中可能出现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可以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提高细读的效率。

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里的《老人与海(节选)》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节选)》之前,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的标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进行预测。“老人与海”这个标题本身就给出了一些“线索”,表明这个故事可能涉及老人与海洋。学生根据标题可以推测,故事的主要场景可能发生在大海或海岸线上,老人与海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预测,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老人”与“海”这两个要素,并寻找与之相关的情节。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信息来引导学生预测文本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比如,可以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图片中有老人、海洋生物、船只等。通过欣赏图片,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关键信息,并猜测与之相关的情节或文本的主题。另外,通过观察节选文段的字数和段落的数量,他们可以推测《老人与海》可能是一部篇幅较长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情节。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文本中的重要细节,提高细读的效率,在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标注出重点内容。具体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画关键词、重要句子等。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标注出重点内容。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了“逃”“撞”“捐”“问”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让他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围绕“逃”“撞”“捐”“问”这四个关键词来讲述祥林嫂的经历。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祥林嫂是从山里逃到鲁镇来打工的,她的出逃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被绑到别人家,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这是她反抗婆家为她安排命运的一种方式。在鲁镇,她被人们嘲弄。当无法回答鲁镇人的问话时,她选择了不回答。为了争取来世做人的机会,她想到了给土地庙捐门槛。在临死之前,她询问“我”魂灵是否存在……这是她抗争的一种表现。这些细节都表明祥林嫂具有反抗意识,但她在多次的抗争中都失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抗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通过细致地阅读文本,学生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

3. 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阅读文本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我们可以围绕文本的主题、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发展方向等提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还是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祝福》的内涵。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这篇小说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哪些情节或人物形象有助于展现这个主题?

2. 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在面对困难和受到压迫时表现出哪些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对她的结局有何影响?

3. 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小说中的祥林嫂是如何反抗封建礼教的?

4.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与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境遇有关吗?请加以解释。

5. 在小说中,祥林嫂尝试运用了多种方式来反抗。你认为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方式?这些方式是否有效?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反抗才能获得成功?

6. 小说中的祥林嫂最终陷入了死亡的深渊。你认为她的悲剧是如何产生的?是因其抗争失败导致的?还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

7. 鲁迅先生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也体现在《祝福》这篇小说中。你能谈谈《祝福》的艺术特色吗?作者是如何使语言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的?

以上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祝福》这篇小说的内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作具体和详尽的回答。

4.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作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次阅读文本。第一次阅读可了解大意,第二次阅读可理解细节,第三次阅读可探究艺术特色。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里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阅读:

第一次阅读文本:快速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大意。需关注文章的标题,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标题以及它对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可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尝试找出每个段落里的关键句,思考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以关注文章中的人物角色和基本情节,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其中的重要事件。

第二次阅读文本:着重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仔细阅读每个段落、每个句子,并思考作者的用意。通过分析这些细节,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语言风格。如,在文章中,作者用“出离愤怒”“最大哀痛”来表达对刘和珍惨死的震惊和悲痛之情。又如,在文章中,作者用“阴险的论调”“屠戮妇婴的伟绩”来形容反动派无耻的行径,对他们进行了批判。

第三次阅读文本:可以尝试探究《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验进行联想。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中传递出的信息。

通过多次阅读,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内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交流和分享,他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开阔自己的视野。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认为的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句子进行解析和阐述。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全过程,也可以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写作经验,分享自己新写的句子。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句子的内涵,而且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细读文本,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培养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如让他们结合已知信息来推测文章中的内容、让他们围绕关键问题来阅读文本等。當然,教师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会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细读文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