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3-03-31宋得胜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策略发展

宋得胜

摘 要:家校共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为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和家庭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家长给予孩子合理期望、建立家长学校共同体、建立心理辅导机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家长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分析了家校共育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3-0027-03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家校共育尤为重要。通过家校共育,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同时,家校共育也可以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家校共育的内涵

首先,学校能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效果。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学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次,家校合作教育,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家校沟通交流,学校和家庭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首先,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如家长过度溺爱或期望过高,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社交问题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同伴关系紧张、孤独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都可能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总体而言,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家校共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校共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可以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其次,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可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此外,家校共育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小学生可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家校共育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3]。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当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四、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育孩子勇于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毅、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首先,家长应树立榜样,展示坚持和自律的品质,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学校应开设相关心理教育课程,教育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体育比赛、艺术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家校沟通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家长和教师需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成长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另外,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学校应定期对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及时向家长反馈,以便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二)家长给予孩子合理期望

家长要合理设定孩子的学习目标,不要过度追求成绩和名次,以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首先,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焦虑,而合理的期望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家长应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能够提供有关学生发展的全面信息,帮助家长合理设定期望。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当孩子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養他们的自我意识,这有助于孩子设定合理的自我期望,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另外,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过多地与他人比较,而应鼓励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通过与自己过去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并逐步提高自我期望[3]。

(三)建立家长学校共同体

家长学校共同体是由家长、学校和社区共同组成的组织,旨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共同体的建设,家长、学校可以共同参与、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首先,组织定期会议,共同体的成员可以讨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订教育计划和方案,并交流成功的心理教育经验。同时,共同体可以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家庭教育技巧、心理辅导服务等,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其次,共同体可以组织各种有益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心理讲座、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体可以建立家长互助组,让家长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教育问题,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和能力,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关注学生情感发展

家长和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等情况时,要主动询问、关心,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首先,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引导他们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倾听、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学校还可以组织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情感调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家长和教师需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情感变化,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建立情感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同伴互助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4]。

(五)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让家长能在家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由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制订课程计划,计划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同时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课程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例如教学视频、绘本故事、游戏等,以吸引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开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充分倾诉,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首先,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孩子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求。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5]。家长应建立积极的家庭习惯,例如阅读、运动、艺术创作等,这些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例如做家务、购物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建立心理咨询机制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多样化的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帮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学校应该设立独立的心理咨询室,提供专门的空间和设施,确保学生的隐私和安全。学校应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除了面对面咨询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电话、网络等多样化的咨询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咨询效果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咨询工作。

(八)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咨询记录等,以便于管理和追踪。定期对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6]。其次,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目的和意义,并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学生的隐私和安全,不得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并确保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加强沟通和交流等方面,才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家校共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參考文献

[1]喇雪梅.家校共育视域下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1):123-125.

[2]陈红梅.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06):35-36.

[3]李卓霏.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20,(54):13-14.

[4]鞠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23):1.

[5]曾贞峰.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2021,25(4):202,222.

[6]傅晓静.家校合作模式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23(14):85-87.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策略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