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晋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科幻作家

2023-03-30彭超

科学大观园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幻文学创作

彭超

从1993年发表《亚当回归》算起,王晋康的科幻创作之旅已经走过整整30年。在这30年间,他笔耕不辍,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上百篇,近600万字,汇成21卷《王晋康文集》。王晋康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其作品风格沉郁苍凉,富有哲理性与思辨性,深受读者喜爱。

王晋康的科幻创作可以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的“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来概括。“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提出这一美学命题,原意是说作家既要深入生活,体验人生,又须具有超越性,有高瞻远瞩的态度。王晋康写科幻,便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这个“内”与“外”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在科幻创作的理念上,他不囿于“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分类,在“科”与“文”之间自由出入。王晋康提出过“核心科幻”的概念,他总结了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是要“充分表达科学所具有的震撼力”,第二是“浸泡在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之中”,第三是“充分应用科幻独有的手段”,激起读者对科学的尊崇与向往。这个概念比较接近于“硬科幻”的提法,按照这个概念,王晋康的大部分作品都归入核心科幻,他的科幻作品多有坚实的科幻内核。与此同时,王晋康的科幻作品又以充满哲思性著称,关注科技对人性的异化,科幻作家赵海虹称之为“中国科幻的思考者”。以“活着”三部曲为例,《逃出母宇宙》(2014)、《天父地母》(2016)、和《宇宙晶卵》(2019)这三部作品有大量基于科技的推想,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设想人类面临末日危机时的种种自救,这符合他对“核心科幻”的界定。可贵的是,王晋康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思考深刻的人文命题,中华文明能够在末日灾难中提供怎样的独特价值?这种大哉问,让他的科幻作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王晋康将“科”与“文”进行有机融合,以“大科幻”的方式,给予科幻文学充分的发展空间,强化了科幻的生命力。

在科幻创作的内容上,他兼顾“边缘”与“主流”,以科幻的作为方法,去回应时代重要命题。科幻文学曾经长期被视为边缘,从“灰姑娘”(1986)到“寂寞的伏兵”(2010),再到刘慈欣获得雨果奖(2015),中国当代科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王晋康的创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七重外壳》(1997)为例,王晋康是用科幻来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小说虽然详细描述多重虚拟空间,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主人公甘又明的美国行以回到中国乡村寻根结束,这是以科幻的方式回应时代的主流话题,对身份认同危机进行探讨。坚守民族文化认同与大步迈向全球化之间的裂痕,是小说中隐藏颇深的矛盾,甘又明“美国梦”的幻灭,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代症候的显影。又比如《转生的巨人》(2005),讲的是某国首富将自己的大脑移植到婴儿身上,结果怪物巨婴的欲望无法控制。转生后的首富在吃光1000多个奶妈的奶水后,身型巨大,只能生活在海洋里,最终被自己的体重压垮丧命。小说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部分细节来自真实新闻报道,小说对人类贪婪本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具有普遍性意义。这些作品既是典型的科幻作品,又可以作为主流文学来读,这也体现出王晋康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开阔的眼界。

在科幻创作的定位上,他高扬“民族”风格,融入到“世界”,在中国性与世界性之间显示出独特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用以说明王晋康科幻创作的意义也是恰当。王晋康自称作品是“带红薯味儿的科幻”,因为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想任何人看了我的作品,都不会怀疑作者的中国人身份”。即便是在《终极爆炸》(2006)、《泡泡》(2007)这样以和平反战、人类大同为主题的作品中,仍然存在着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科幻文学本身是超越国界的,具有世界性,这是因为科技是超越国界的,科幻作品是描述并参与科技带给社会的未来变化。1818年,玛丽·雪莱写出《弗兰肯斯坦》,这被视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怪人承载诸多复杂而颇具预言性议题,尤其是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关系。王晋康的科幻作品在以“核心科幻”构筑与世界对话桥梁的同时,也着力挖掘中国科幻文学的中国特色,思考中华民族文化在未来人类史的价值。比如《生命之歌》(1998)中,生存欲望这一科学构思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孔教授是孔子的第99代孙,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写照。正如吴岩评价的那样,“王晋康的作品找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位置”。

科幻作家王晉康

“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王晋康的科幻创作是如此生动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他锚定“核心科幻”,又能兼顾人文哲思,用超硬的科幻内核来促进人文思考;以科幻的方式去探讨主流话题,将科幻从边缘带到前沿,赋予科幻作品以厚度;用心经营民族风格,将科幻文学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民族之根,又保持着与世界的对话。王晋康用30年的工夫绘就了一幅中国科幻壮美画卷,2023年2月,由王卫英历经6年策划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王晋康文集》便是这幅画卷的生动体现。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想象力研究”(22CZW05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幻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文学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