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发现城市的“只此青绿”
2023-03-30桑榆
桑榆
当人被视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绝对的主体,描绘人际生态的“烟火气”自然十分贴切。然而,在城市面积逐年扩大、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密集的当下,城市舞台的B面——自然生态,渐渐在危机中走近城市议题的前台。
2022年11月,地球人口突破80亿,城市人口正消耗着全球近80%的总能量。这意味着,城市中空气质量和水质变差、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丧失,导致动物数量减少。如果说城市运转产生的巨大消耗如灰色的烟雾,使生态循环面临危险,那么植入青绿色的“药剂”就显得非常必要。
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大片青绿色,渲染出一水秀丽又不失庄严的崇山峻岭。王希孟绘制这幅长卷时还只有18岁,用陈丹青的话说,“是在拿生命力和感觉做事”。
青绿,象征着生机、活力,也象征着保护、守望。
在以“好玩”和“宜居”闻名的成都,自然的青绿也毫不遮掩地涌入生活的各个场所。青城山、浣花溪、白鹭湾、青龙湖……
成都到处都可见青绿之景。就在2022年12月,拥有2119万常住人口、40.3%的森林覆盖率、2条候鸟迁徙通道、1000多座公园的成都在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上,首次获得了“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的称号,同时还入选了“自然城市”平台。
理想的城市不仅是人自在生活的空间,也是自然万物生长和栖居的所在。以“青绿”为基底来建立一座城,是最具有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的考量。
陽台上眺望远方青绿
全球顶尖生活杂志《Monocle》对成都很是偏爱,主编安德鲁·塔克(Andrew Tuck)曾经这样谈论他眼中理想城市的样态:“理想的城市应该拥有可以通向自然景观的阳台,充满活力与流动性的社区和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城市居民。而成都,兼具了以上三种罕见的特质……其中,拥有自然景观的阳台是构成一座理想城市的关键要素,这是不可或缺的。”
的确,一个开向青空和绿野的阳台,既可以晾晒被都市的繁忙反复揉搓的心情,也可以让目光越过钢筋水泥的森林,去眺望诗意的远方。1000多年前的杜甫就有这样一个“小阳台”,也许就是在某个春日清晨,他推开窗户,眼前的景色让他忍不住技痒,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能遥望7000米级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大都市,天气晴朗时,人们在成都各地都有可能瞥见巍峨峻岭。有一群热爱远眺的人建立起名为“在成都遥望雪山”的线上社群,自发地寻找雪山、拍摄雪山,把每一次看到雪山的激动分享出来。
成都第一高峰大雪塘的气势磅礴、“蜀山之后”幺妹峰的婀娜多姿、“蜀山之王”贡嘎山的庄严圣洁……他们镜头下令人屏气凝神的宏伟雪山,证明了唐朝诗歌中的罗曼蒂克,其实是升华的写实文学。
在城市中能够看见雪山,得益于成都“落差感极大”的地理地貌。成都平原处在四川盆地西侧,西面是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海拔落差超过5000米。这意味着这里的植被类型能从最底层温暖湿润的常绿阔叶林,一路爬升到终年白雪覆盖的高山草甸。较高的海拔、较低的纬度,自然带垂直分布明显,成就了成都壮观的生物多样性。
俯瞰着城市的高山并非沉默无言,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四川羚牛、绿尾虹雉、金雕等近百种中国特有动物都在成都的崇山峻岭中安家。
被称为“植物活化石”,身为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的珙桐,珍稀的天然抗癌植物红豆杉,种群极小极罕见、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的距瓣尾囊草,也能在成都的自然宝库中寻得。
据雪山群的统计,在2022年总共有52天能够在成都看见雪山,距离成都240公里、海拔7556米的蜀地最高峰贡嘎山,也曾数次将日照金山的光芒映入都市有心人的眼眸。
当同处一框,蕴含无尽宝藏的古老山脉与年轻的城市形成了巨大对比,震撼之余,也激起人自身与天地、与时间关系的哲思。
就如雪山群的一位群友八月果园所说:“繁华和日新月异的都市面貌与横亘千年岁月巨大的山脉,是变与不变的关系。观者望山之后省及自我,是伟大与渺小的关系。”
成都天赐的宏伟自然是富于青绿感的。青,象征广阔苍茫的天空;绿,象征生命在春天萌发。青绿二色合一,可见在开阔的天地舞台上,鲜活的生命在不断地萌发、生长。
城市越大自然越远吗
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附近的绿意和远方的浪漫同样令人心神荡漾;在成都随处可见的青绿色里,只要稍一留心,就能发现自己已然被自然包裹。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能遥望7000米级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大都市,天气晴朗时,人们在成都各地都有可能瞥见巍峨峻岭。有一群热爱远眺的人建立起名为“在成都遥望雪山”的线上社群,自发地寻找雪山、拍摄雪山,把每一次看到雪山的激动分享出来。
成都观鸟会的创始人沈尤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曾写过一篇探讨城市中生命多样性的文章,配以十数年来他在成都拍摄到的自然万物:水中的浮萍、路边的酢浆草和狗尾草、在府南河里游走的赤链华游蛇、夏日池塘里的沼泽蛙、冬季旅居在环球中心穹顶下的普通鵟和游隼……
即使在自家的小区,沈尤也能轻易发现210多种植物、50多种鸟类:“春天和秋天的一段时间,乌鸫会在早上五点半开始鸣唱,白头鹎、白颊噪鹛、麻雀几乎随处可见。”——自然存在于微观的生活体验中,不一定都如雪山般惊心动魄,但好的自然建设一定让人和野生动物都能过得滋润、舒适。
观察城市中的鸟,是了解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窗口。鸟类是最自在的城市居民,从波光粼粼的兴隆湖、绿树掩映的龙泉山,到人声鼎沸的茶馆、闲适安静的居民小区,都能看到小鸟上蹿下跳的身影。对于鸟类而言,适宜的气候、合适的生境、丰富而充足的食物、足够的安全是它们在城市留居的必要条件。
成都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2200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发源于高原雪山的岷江一分为二,西侧河道担起汛期排洪的功能,东侧河道则灌溉出了千里沃野;有岷江的润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才算正式诞生。城市中密集的水网不仅滋润了千百年的人间繁华,也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的港湾。
地铁4号线可直达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是成都市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观水鸟的极佳场地。即使没有摄影机和望远镜的“长枪短炮”,人们也能在水面轻易观察到抓虾的小??、茕茕孑立的白鹭。全球仅有1500多只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也会在青龙湖的水面嬉戏。
位于城市东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还有能“蹲守”到猛禽的宝藏点位。
自2018年起,自然教育机构“乡野走廊”的创始人闪电就开始带着伙伴去龙泉山“观猛”,同时进行记录和监测。很多人以为猛禽只在海阔天空、人烟稀少的高原山地翱翔,实际上,成都作为全球9条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枢纽之一,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南北迁徙的猛禽都会经过成都的龙泉山。运气足够好的话,抬眼就能与它们邂逅。
现在“观猛”的志愿者队伍超过了90人,其中还不乏爸妈小朋友齐上阵的家庭小组。据龙泉山猛禽监测志愿者团队的数据统计,今年春迁和秋迁的猛禽总量为15351只,在2022年9月28日,志愿者们总共观测到了1863只猛禽,达成了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的首个“千猛日”。
这些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们在纪念视频中写道:“‘千猛不是目的,守望它们飞过这座美丽的城市,和它们一起感受当下的生命旅程,才是我们上山的意义。它们千百年来都这样有条不紊地经过,在生死未知的路途中与我们短暂相遇,我们自当珍惜这份奇妙的缘分。”
人与自然,在互相守望中达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情。
在2021年的“鸟类普查“中,《成都鸟类名录2.0》中收录的鸟类已经达到51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总数上比2016年的466种多出了50种。青龙湖、兴隆湖、白鹭湾、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彭州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个成都,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是鸟类栖居的乐园。
鸟类的自由翱翔象征着城市的勃勃生机和优良生态,成都这座青绿之城,正平等地滋养着每一位居民。
生活和文化同样青翠
在成都,不论是吃完麻辣火锅后想散散步吹吹风,还是在晴朗周末约朋友出游,“到公园去”都是一句难以抗拒的提议。
截至目前,成都市内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座公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老派如人民公园装载着经典的成都式悠闲生活,喝茶、采耳、划船、锻炼、相亲等市井生活项目一应俱全;新建如锦城湖公园大多没有围墙,视野开阔,不论是骑车还是步行,都能慢悠悠地晃进去,一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在2022年初,成都市内总长100公里的环城绿道全线闭合,一路串联起133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的生态水系和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成都人热爱锻炼,在环城绿道上骑自行车,成为成都这两年来最时髦的都市活动;每逢节假日,锦城湖公园的绿道起始点甚至还会出现堵车的壮观景象。
想要达成“绕圈一周”的可观成绩,体力好的5~6小时可以搞定,如果想一路欣赏风景,看湖水上鸟羽翩跹、油菜花和麦穗的金黄灿烂,感受钢筋水泥间难有的微风拂面,不妨放慢步伐,悠闲着来——这样更成都。
青年骑行社群028.C的创始人郭爱美和乐克很喜欢在成都市区内骑车,但并不追求绕城一周的“勋章”。在他們看来,修建绿道最大的意义并非让大家去骑够一个里程,它还有更有趣的打开方式:“如果有一天我们要组织绿道相关的活动,希望大家能从离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分别上路,然后在路上相会。”
城市的青绿是以人为本的,它连接起山和水,也连接起人与人,让人们发现生活有机且美丽的一面。《Monocle》的主编安德鲁·塔克在拜访过成都后,曾经用“青翠欲滴的活力”来形容成都的气质:“文物古迹遍布市区,书店点缀其间,人们在休闲惬意中讨论着不同的话题。”
想要看到“青翠欲滴”的具体表现,不妨去玉林社区转转。
徜徉在榕树林立的老街区里,你很难不被浓郁而多元的生活气息打动:年轻人在小酒馆和古着店里穿梭,老年人在街边优哉游哉地织毛衣;大爷大妈们聚在菜市场旁的空地上下棋,又被年轻的观众团团包围;做创意手工的年轻人将老庭院辟为工作室,开窗即可嗅到院落里的四季花香;做了数十年蛋烘糕的大叔熟练地煎面皮、夹馅料,将美味递给排队的年轻人。那味道让人念念不忘,心中无比期待下一次到访。
成都人是出了名的会生活,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绿道上骑行、到龙泉山看日出、在绿地上露营”成为坊间传说中的新“铁人三项”。冬日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围炉煮茶,也将生活氛围感拉满。
生活中的青绿既有着青春的清爽和活泼,也有时间沉淀来的自在和安然。青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悠悠然流淌在成都的肌理中。
即将承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于2021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占地5000亩,拥有4万座的综合运动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
大运会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始终。三年时间,东安湖体育公园已经植树200多个品种、5万多株,成为成都市民游玩的网红打卡新去处。
2022年底向公众敞开大门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其中最壮观的当属占据了一层楼、约800平方米的恐龙化石馆。在亿万年前古生物的肃穆注视下,市民们探索生命的起源,也思考人类和自然复杂的共生关系。
成都的青绿,既是一种天然的、大气的、人力和自然共同造就的美好气质,也是一种宜人的、活泼的、包容的文化生活氛围。不管城市的格局怎样变化,秉承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在绿意盎然的“大公园”里,每个生灵都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 来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