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元素在中国歌剧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3-03-29王建树

艺术评鉴 2023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元素民族音乐

作者简介:王建树(1982—),男,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抗战音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声乐演唱与表演。

【摘   要】中国歌剧中的民族元素种类主要包括戏曲音乐元素、民间小调音乐元素、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古典乐器元素、民族和声元素等。民族元素的融入,可以丰富中国歌剧的音乐形式,促进唱法的多样性,拓宽听众审美;还可以深挖歌剧内涵,提升艺术魅力。为了有效应用民族元素以提升民族歌剧创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应当在歌剧创作中体现民族精神,注重典型人物刻画,在声乐构思中渗透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元素,在舞美设计中呈现民族历史和民族舞蹈的精髓,挖掘剧本题材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素材并融入其中,同时运用民族戏曲唱腔手法和地方声腔对歌剧演唱方法进行全面的改进。

【关键词】歌剧创作  歌剧演唱  民族元素  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4-0147-06

歌剧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及中国特色艺术创作的繁荣息息相关。中国的歌剧创作从无到有、从借鉴西方艺术内容与形式到不断扎根自身文化土壤,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民族元素在歌剧创作中的应用与融合也曾出现过一定的困难,但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歌剧创作的创新性随着民族元素融入的数量和质量的增长而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歌剧的发展起源于西方歌剧的传入。自传入以来,这一音乐形式就被赋予了浓烈的民族色彩。1925年,歌剧《观音》的创作及公开演出是中国歌剧第一次与大众见面,标志着中国歌剧开始进入萌芽发展阶段。“五四运动”后,歌剧被纳入了中国音乐教育的体系当中,并且由单一格局逐渐扩展为歌剧、歌舞剧、音乐剧、戏剧与歌剧融合等多种形式。此外,它还可以详细划分为社会生活類歌剧、艺术审美类歌剧、儿童歌剧等各种具体的种类。1934年,聂耳、田汉创作了《扬子江暴风雨》,这部作品将曲调与歌剧的对白相结合,形成了中西结合风格的歌舞剧。之后,我国歌剧创作者创作的作品逐渐脱离了西方歌剧的束缚,呈现出自由发展的趋势。

抗战时期,歌剧《白毛女》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我国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斗争中的智慧和思想的精髓融入歌剧内容中,并把大量传统戏曲元素插入其中,使得民族元素第一次全面渗透到歌剧内容创作的主线中,影响了后世无数歌剧艺术家的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区分了歌剧和戏曲等音乐类型,为歌剧的创作指明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向,歌剧的创作发展开始繁荣。这一时期涌现了《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优秀的民族歌剧代表作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歌剧的发展又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加快了通过民族歌剧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步伐。《秦始皇》《红河谷》等歌剧的创作与演出集中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民俗、历史及东方哲学,优秀歌剧的质量及创新程度不断提升。

二、中国歌剧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种类

(一)戏曲音乐元素

中国歌剧蕴含的民族音乐元素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戏曲音乐元素、民间小调音乐元素和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戏曲元素的融入主要包括京剧、越剧、昆曲等地域性特色戏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以及戏曲唱腔和音乐作曲方法的运用。典型代表作品有《岳飞》《北风吹》等。《岳飞》是一部以宋朝抗金名将岳飞为主角的歌剧,它汲取了京剧的音乐元素,在歌剧中融入了京剧的唱腔和音乐风格。比如,剧中的角色会使用京剧中的“西皮”或“二黄”等唱腔来表达情感,同时,在音乐伴奏上,也会使用京胡、锣鼓等传统京剧乐器,使得整部歌剧带有一种庄重而激昂的艺术风格。这种融合不仅加深了歌剧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岳飞这一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北风吹》是一部以解放区生活为背景的歌剧,它汲取了中国北方民间小调的音乐元素,通过使用地方民歌的旋律和风格来展现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在剧中,出现了《小放牛》《绣荷包》等北方民间小调。这样的融入使得歌剧的旋律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戏曲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中国歌剧的内涵,还为歌剧的故事创作和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传统文化的支撑。这既扩展了歌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为歌剧在吸纳借鉴其他音乐种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音乐类型的优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间小调音乐元素

我国的民间小调具备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兼容性,其来源多样,包括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即兴演唱、人们在出行或赶集时以歌唱形式表达的所见所闻,以及人们在空闲时分对生活的说唱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有民歌、秧歌、采茶歌等。融入民间小调元素的优秀歌剧作品主要有《义薄云天》《高家庄》《红梅赞》《小二黑结婚》等。

歌剧《红梅赞》中,巧妙地融入了四川民歌的音乐元素。特别是在描绘赵一曼在四川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情景时,剧中的角色们会唱起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歌,如《康定情歌》《梭罗河》等。这些民歌的旋律和节奏在剧中出现,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剧中角色与当地民众的紧密联系,增强了歌剧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

《小二黑结婚》是一部以解放区生活为背景的歌剧,它大量采用了华北地区的民间小调,如《茉莉花》《孟姜女》等。这些广为人知的旋律在歌剧中被重新编排,用以描绘角色的情感和剧中的一些重要情节。例如,展现小二黑与女主角相爱场景时,歌剧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爱情线索。这样的融入使得歌剧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为歌剧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还有助于让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欣赏和接受歌剧音乐文化,从而为我国歌剧的创作发展与宣传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三)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因环境、历史、习俗、地域和文化生活的不同而独具特色,这些特色音乐也成为歌剧创作发展的天然素材。中国歌剧的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对于各民族特色音乐这一民族元素的借鉴与吸收是必不可少的。民族特色音乐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独特风貌、情感和性格,并融入了特殊的演唱技巧,为中国歌剧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模板。这使得民族元素能够更广泛地融入民族歌剧,为歌剧魅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此类歌剧作品的代表包括吸收哈萨克族音乐元素的《沙漠之歌》、吸收蒙古族音乐元素的《启明星》、吸收藏族音乐元素的《草原之歌》等。中国歌剧中的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不仅为作品带来了丰富的音乐色彩和地域特色,而且加深了歌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在歌剧中融入各民族的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而且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而将各民族特色音乐融入歌剧创作中,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推動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四)古典乐器元素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古典乐器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歌剧中古典乐器元素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增添作品的韵味和美感。古典乐器包括弦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如二胡、琵琶、笛子、古筝、锣鼓。歌剧《白毛女》是一部充分展示古典乐器元素的经典作品。在这部歌剧中,二胡、琵琶、笛子等古典乐器贯穿始终,为观众呈现出了独特的音乐体验。例如,剧中表现喜儿的悲惨遭遇时,二胡的哀婉旋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的痛苦和绝望。而在表现杨白劳的喜悦心情时,笛子的悠扬旋律展现了他的快乐和幸福。通过古典乐器的运用,歌剧《白毛女》成功地塑造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五)民族和声元素

民族和声元素是指在歌剧中运用民族音乐的和声技巧,如五声音阶、民族七声调式等。这些和声元素可以为歌剧音乐增添独特的色彩,使之更具民族特色。歌剧《玛纳斯》是一部以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为主角的作品。在这部歌剧中,创作者充分利用了民族和声元素,使音乐充满了柯尔克孜族的特色。例如,在剧中的一些场景中,角色们会唱起采用五声音阶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旋律简洁、优美,充满了民族韵味。同时,创作者还将民族七声调式运用到歌剧中,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通过民族和声元素的融入,歌剧《玛纳斯》展现出了柯尔克孜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三、民族元素的融入对中国歌剧创作的意义

(一)丰富中国歌剧的音乐形式

民族元素的大量融入,使得中国歌剧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戏曲音乐的融入,不仅让中国歌剧具备了剧目表演和音乐演奏相结合的基本环节,还形成了独特的以唱代说、以腔调表现情感的环节。这样的创新让中国歌剧既符合歌剧这一音乐类型的本质艺术特征,又能吸引对传统戏曲有兴趣的音乐观众。这使得歌剧的创作能够紧跟时代精神,满足当前人民大众对音乐文化喜好的更新迭代需求。

民间小调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国歌剧的题材千变万化,并且拥有了可以随处取材的真实反映民间音乐氛围的实地素材库。这不仅扩大了歌剧内容的覆盖面,还展现了多地域特色内涵。通过将人民大众日常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音乐元素全部引入,歌剧在音乐形式多样化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在歌剧创作中的融入,充分体现了中国歌剧的包容万象之美,并展现了中国歌剧在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和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发展特点。这为歌剧创作的多元化和创新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有利于中国歌剧创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促进唱法多样化,拓宽听众审美

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得戏曲、民间小调、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音乐、古典音乐唱法、传统音乐文化等的精髓全部融入歌剧的曲调、配乐、唱词和表演方法当中。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歌剧的唱法,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还使唱词更加富有文化内涵,显著提升了歌剧的整体魅力。同时,这种融合还解决了歌剧这一单一音乐艺术相对小众化的问题,实现了多种音乐与歌剧创作的融合,使得歌剧的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并且,由于多种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歌剧的创作过程变成了吸纳国学经典的变相陈述过程,这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并不断提升歌剧所表达思想和格局的深度。歌剧唱法的多样化持续发展,将形成长期的推动力,促使歌剧创作者开拓创作思路,从而使得不同歌剧在自身特色表现和形式展现方面更加独树一帜,这反过来又促进唱法多样化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得原本只对歌剧感兴趣的观众,也能在欣赏歌剧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歌、戏曲等音乐类型的优点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拓宽听众的审美视野。而在歌剧中融入民族元素,也将促使音乐艺术百花齐放,进而带动音乐艺术创作的新风尚。

(三)深挖歌剧内涵,提升艺术魅力

当民族元素融入歌剧创作时,会产生一系列效应,包括文化碰撞、音乐元素碰撞、民族精神的体现,以及多种音乐类型的优势互补等。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播,还使歌剧的唱词、曲调、配乐和布景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内涵、仁义礼智信文化、民族精神、音乐内涵、音乐包容性,以及礼仪之邦的仪式感等。这使得歌剧的创作既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又能够深挖歌剧内涵,实现歌剧创作艺术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每一幕歌剧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艺术所表现的“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思想精神及其本质意义。

此外,歌剧中融入民族元素,还能够使歌剧所表现的情感更加贴近观众,并从多个维度来挖掘唱词的润色技巧、曲调的改进与谱写、配乐的搭配以及场景的布置过程。这促使歌剧演唱能够从方方面面的细节之处加以改进,不断提升中国歌剧的艺术魅力及其社会影响力。

四、民族元素在中国歌剧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策略

(一)在歌剧创作中体现民族精神,注重典型人物刻画

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当把握住中国特色音乐的本质特征,并充分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发挥歌剧作品在市场传播中的主要功能,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与精神,从而通过歌剧作品,实现对人的价值观塑造、情感支撑、情绪抚慰、精神力量的给予以及对人的性格及审美品味的提升。

在歌剧创作中,应充分利用经典故事、美德传说、民族特有文化理念、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人民群众关于精神理念等方面的想法,为歌剧注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民族元素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动力。此外,还要注重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家国理念、仁义礼智信等品质,以及勤劳勇敢、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例如,歌剧《白毛女》通过讲述喜儿的悲惨遭遇和奋斗历程,展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在歌剧创作中,经典人物形象的刻画至关重要。创作者可借鉴我国经典文学名著、元曲、戏剧、话剧、评书、小品、影视剧当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为打造中国歌剧经典人物形象奠定基础。例如,歌剧《红楼梦》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歌剧更具艺术魅力。同时,创作者还应重点关注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将语言表达与音乐表达相结合,借鉴古代礼乐文化、舞曲文化、口技文化、合奏技巧等,创新歌剧的演唱方法。

(二)在声乐构思中滲透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丰富歌剧元素

声乐构思在民族歌剧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人声与乐队的协同演奏,传递剧情、展示情感、刻画人物、表现精神品质、彰显文化内涵、构建故事情节,以及展现歌剧的艺术魅力。构思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部歌剧的品质。因此,在进行歌剧创作创新时,应首先从声乐构思入手,充分融入民族元素,使唱词和曲调既符合所要表达的情感,又融入传统民族音乐的设计元素和优点。在创作充满激情的歌剧时,可以运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来增强气氛;在表现悲伤场景时,可以使用唢呐等乐器来营造凄凉的氛围;在表现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可以采用古诗作为唱词。

在声乐构思中,还需要处理好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关系,可借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协调各部分的比例和阶段,以突出歌剧主题。例如,在歌剧《红楼梦》中,创作者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叙事和人物赞诗相结合的手法,使宣叙调和咏叹调相互补充,进而凸显歌剧的核心主题。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唱词与诉说、独唱与合唱、序曲与间奏曲的关系,全面渗透民族元素。例如,歌剧《白毛女》中融入了华北地区的民歌元素,既展现了民族特色,又丰富了歌剧情境。

在声乐构思中,也应充分利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唱团文化及乐师功能,发挥独唱和合唱的各自特点,协调序曲和间奏曲的出现时机和阶段,使其在歌剧演唱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例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充分借鉴了湖北江汉地区的民歌小调、渔鼓、湖南花鼓戏等民间音乐元素,展现了赤卫队在抗战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的乐观心态和人民之间团结一致的感情。

(三)在舞美设计中呈现民族舞蹈元素,增强舞台效果

舞美设计在歌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强歌剧内容的表达,还有助于塑造歌剧的整体氛围,提升艺术情操。在民族歌剧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民族舞蹈元素,能显著提升歌剧的质量,同时为演员的演唱节奏提供助力。创作者在设计舞美时,应结合民族舞蹈的精髓,如古典舞、少数民族舞蹈等,创造出符合歌剧的舞蹈动作,展现歌剧的寓意和内涵。例如,在歌剧《千古绝唱》中,舞美设计采用了唐代舞蹈元素,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将古典舞蹈与歌剧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舞美设计在歌剧中的作用不仅限于展现舞蹈的形式美,还要与歌剧叙事紧密结合。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应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来安排舞蹈的插入和背景设置,同时注意服装、灯光和造型的选择,以突出舞蹈的美学要素。例如,在歌剧《白蛇传》中,舞美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通过舞蹈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涵。此外,舞美设计还应作为呈现民族历史的基本手段,强调历史事件对艺术形式的影响。例如,在民族歌剧《长征》中,舞美设计通过舞蹈展现了长征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传递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丰富了歌剧的内容,提升了其艺术魅力。

(四)挖掘剧本题材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创作深度

歌剧创作者应当深入研究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挖掘各类剧本题材中的民族元素,如神话传说、杂剧、民间故事、古典小说、诗歌、词曲、评书等,以提升歌剧的包容性、覆盖面和文化内涵。通过将经典剧本作品进行歌剧式重塑,丰富歌剧故事情节内容,提升歌剧的观赏性和持久魅力。例如,在歌剧《大闹天宫》中,创作者将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进行歌剧式改编,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歌剧创作者从《西游记》中挖掘出与歌剧可吸纳元素相关的素材,如神话传说、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进行筛选、归纳、组合、总结、借鉴及重排。在歌剧表演中,观众可以看到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经典人物,以及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使歌剧在创新之路上能够从多角度展现魅力,从而显著提升歌剧作品的艺术品质。通过挖掘剧本题材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素材,歌剧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经典剧本作品的粉丝效应,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欣赏歌剧。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歌剧内容的包容性、覆盖面和文化内涵,为歌剧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五)应用民族戏曲唱腔手法和地方声腔,增强艺术表现力

在进行中国歌剧的创作时,应充分发挥与歌剧最为相似的音乐类型——戏曲的丰富资源。通过借鉴戏曲的节奏思维、音乐表现方法、唱腔手法等,让戏曲艺术数百年沉淀的精华为歌剧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歌剧《白毛女》中,创作者将中国戏曲的思维节奏、音乐表现方法、唱腔手法等进行全面应用,使得歌剧在创新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的快慢、停顿与转换等,进而提升歌剧作品的艺术品质。在歌剧创作中,可以借鉴戏曲中的唱腔板式,如抢拍、板、弱拍等,应用于歌剧的幕场交替、重唱演奏和小咏叹调等部分,使歌剧的内容层次更加清晰。同时,可以运用民族戏曲中的拖腔、甩腔、帮腔、念白与歌唱的融合,使歌唱与歌剧情感高效融合,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在歌剧创作中,可以多融入具有不同民族戏曲风格的地方声腔,如越剧的婉转唱腔、豫剧的质朴奔放唱腔、京剧的圆润明亮声腔、昆剧的曼妙缠绵声腔、黄梅戏的轻快曲调声腔以及评剧的生活气息声腔等,将其各自的风格应用于歌剧演唱中,以实现歌剧对我国地方戏曲风格及民俗的全面传播。

五、结语

在中国歌剧创作中全面应用民族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和提升民族歌剧的内容与精彩程度,而且可以全面塑造民族歌剧的文化内涵和深度,实现雅俗共赏,吸引更多观众,并发挥更大的艺术影响力。歌剧创作者应当在尊重当代音乐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市场洞察力,高效应用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等民族元素,改进歌剧创作、编排和演出的质量及创新程度,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国峰.民族元素应用于中国歌剧创作中的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9):165-167.

[2]胡蝶.新时代视野下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研究——以《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J].戏剧之家,2023(23):36-38.

[3]钱王佳妮.论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创作的中国元素融入及启示[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08):41-43.

[4]陈婷婷,顾晓晖.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音乐创作特点[J].宿州学院学报,2023(08):51-55+60.

[5]杨丽霞,王荟.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民族歌剧的创作演变[J].齐鲁艺苑,2023(01):11-19.

[6]黄力.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演唱处理和艺术特征分析研究[J].戏剧之家,2023(20):23-25.

[7]孙宏娟.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灵魂——运用板式变化体创作的中国歌剧中女声唱段的演唱风格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196-198.

猜你喜欢

民族元素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浅析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渗透
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具体应用
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意化妆》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