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借助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2023-03-29李晨晨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周汝昌红学整本书

李晨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把“整本书阅读”归为一个学习任务群。新教材不仅指定了必修阶段的阅读篇目,而且规定了学分和学时,以确保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更加专注。整本书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围绕文本来设计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从中汲取营养,逐步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拥有正确且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定阅读书目之一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有众多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全书、理清故事情节、撰写并分享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并围绕该活动来布置三种类型的学习任务。

一、布置理解型學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整本书

教师布置理解型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积累优秀的素材和语言表达的经验,感受知名作家的创作风格,通过反复咀嚼、细心品味作品来获得直观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文化素养。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篇幅很长、展现了广阔历史画面的鸿篇巨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该书的内涵,其阅读兴趣也不浓厚。对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初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理解型的学习任务,如:1.请说说什么是“木石前盟”,什么是“金玉良缘”。2.在《红楼梦》的第六十二回中,小螺和香菱等人斗草。“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请说说这里的《琵琶记》讲了什么故事。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读书,让其了解浏览、粗读、精读、跳读、回读等的区别,教师可以分别举例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宜使用哪种读书方法。比如,《红楼梦》的前五个回合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不仅讲述了爱恨纠葛的因缘际会,而且暗示了众多人物的命运走向,适合学生反复精读,认真把握其中的重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摘录如“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等重要词条,以加深印象。“香菱学诗”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八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分析出这位女性既有黛玉的才情,又有宝钗的贤惠,她容貌秀丽、聪慧过人,可见她在书中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之后,再指导学生回读《红楼梦》的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结合香菱(英莲)早期的坎坷命运,联系前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

请你选择你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或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进行交流分享,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小组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二、布置探究型学习任务,让学生研读整本书

在学生阅读、了解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探究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思考判断、质疑释疑等方式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研读整本书的水平,尝试鉴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展现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各小组所选的内容均为重点的情节,涉及的也都是书中重要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按照原著的行文脉络调整各个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加深学生对各个人物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弄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局部和局部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些探究型学习任务:

1.请查阅资料,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2.如果让你选择《红楼梦》中重要的情节,将其编排成课本剧,你会如何增删书中的内容以助推情节的发展,集中展现人物的性格亮点?请你从改编语言、增加动作、选择道具等方面进行思考。

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想将其编排成课本剧。教师可以点拨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展开思考,想想贾母和王夫人看到宝玉挨打会说什么、做什么。在表演的过程中,扮演贾母的学生直接扑在宝玉的身上护住他,直言:“要打他先打死我!”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则跪倒在贾政的旁边,只顾抽泣却不敢多言,展现了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女性不敢违抗丈夫又舍不得让儿子挨打时左右为难的情状。

又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宝黛初见”这一情节,想将其编排成课本剧。该组的学生基本是按照原书的情节来编排的。他们着重通过林黛玉对“是否读过书”的两次不同的回答来展现她的羞涩和谨慎,又以宝玉摔玉的细节来体现他的愤世嫉俗和顽劣乖张。

三、布置拓展型学习任务,让学生探究整本书

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布置拓展型学习任务,让他们学会拓展与延伸。针对《红楼梦》一书,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

1.周汝昌先生在“红学”上颇有研究,请你阅读他的文章,说说其在“红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需分条概括。

2.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周思源的《探秘集》,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3.有人说,薛宝钗的《临江仙》最后两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具备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的特点。请你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学语言“陌生化”,并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比如,针对第一个学习任务,有的学生了解到周汝昌先生将《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有的学生了解到周汝昌先生巧妙地使用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方法,使“红学”实证研究走向体系化、专门化;有的学生了解到周汝昌先生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他还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概括为“十六字真言”……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布置理解型学习任务、探究型学习任务、拓展型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了解人物、分析情节、思考问题、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提高审美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周汝昌红学整本书
周汝昌:一本书读了几十年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天津举办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出版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