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的探索

2023-03-28王圣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

王圣

【摘 要】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博物馆负责文化传播、教育和宣传,對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宣传本地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员能力、文物保护措施、技术手段、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从不同角度,全面的增强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水平,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253—03

引言

当前,人们对文化建设越发重视,博物馆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要加强文物保护,对文物陈列进行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充分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的作用,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概述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内涵

博物馆文物陈列是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相应主题下,将文物作为重要媒介,搭配具有附属性值的展品,使二者得到有效组合和呈现。博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可满足群众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参观者通过参观博物馆陈列,可实现与文物面对面接触,充分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在潜移默化之间获得教育[1]。文物保护是博物馆为避免历史遗留物受到损害,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博物馆文物见证历史的变迁,历经岁月洗礼,是珍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极高的研究价值。针对文物保护,国家已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该项工作有法可依。

(二)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与其他物品相比,文物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无论是对文物进行保存或存储,均要考虑到保存技术、存储环境等内容。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现存文物种类比较多元化,但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需确保文物完整,才能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博物馆需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打造健全的文物保护体系,以此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比较多,在文物保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地文物可对本地的文明、历史和文化予以全面、充分的反映,博物馆需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文物的价值,促进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2]。

二、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护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随着人们对文物关注度不断攀升,博物馆的文物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工作人员须频繁对文物进行包装、运输,确保文物得到安全展示,因此,工作人员要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专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避免文物出现损坏。然而,馆内相关工作人员多,工作细致又复杂,文物常出现破损问题,究其原因,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有关[3]。部分工作人员对工作不够认真,缺乏耐心,没有对文物进行仔细检查,不了解文物的细节变化。此外,对文物进行包装与展示时,不能准确把控工作标准,影响文物保护效果。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实践,馆内文物展览形式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展览模式中,博物馆主要展出实体文物,在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云端展览越来越普遍,展览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博物馆需要将图像、文字等元素与展览相结合,丰富展览形式,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和交互体验。这就对线上与线下结合提出很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了解数字化操作模式,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在工作中比较懒散,导致文物陈列和保护出现问题,比如文物面临损坏,文物丢失等。

(二)文物陈列与保护能力有待加强

首先,部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设施不够完善。对出图文物和征集文物进行保护时,需严格按照文物管理的程序,将文物挪至库房,需要陈列和展出文物时,再将文物从库房中移出,设置在展柜中。一旦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会导致文物保存环境发生变化,文物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甚至面临损坏。当前,许多大型博物馆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购置性能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满足文物的保存需求。部分规模有限的博物馆文物保护设施水平有待完善,比如,展出文物时,采用透明的展览柜,一旦其面临紫外线的照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对文物造成损伤[4]。其次,文物保护机制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博物馆虽然已有相应的文物管理机制,但机制的落实程度不足,文物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人员操作不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再次,文物管理体系不完善。博物馆要高度重视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逐一落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其保护意识。基于此,博物馆需打造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进对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现阶段,博物馆管理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未及时全面检查文物陈列和保护情况,一些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理。

(三)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

当前,部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不足,未组织实施动态观察,文物的细微变化并未及时发现,导致文物继续面临损坏。此外,文物保护技术水平较低,也会影响文物的保护效果。常见的文物变化有以下几种。一是书画类文物。这一类文物很容易出现掉粉,画卷在卷起时很容易出现粘连现象。二是纺织类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类文物的强度会越来越低,还会逐渐褪色。三是骨、角、牙器类文物。这一类文物容易出现老化和开裂现象。四是陶器、瓷器等质地的文物。这类文物容易出现化学或机械性质的损伤。一旦文物面临损害,就会增加复原难度,给博物馆带来很大的损失[5]。

(四)文物安全风险防控不足

博物馆要高度重视对文物安全风险的防范,因为文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损坏。如果文物的存放环境条件不达标,或者不符合陈列要求,温度和湿度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对文物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出现火灾,也会给博物馆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人为因素也是给文物带来风险的诱因,文物会面临损坏或丢失。目前,许多博物馆在开展文物保护时,还存在许多不足与漏洞,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三、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护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影响文物相关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陈列和保护工作质量,首先要从工作人员入手。首先,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要制定完善的陈列与保护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其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其次,提升综合业务能力。随着数字化博物馆走进大众视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陈列展览与保护模式,工作模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一步优化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再次,重视人员管理。合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优化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并具备完善的文物保护意识,避免文物出现损伤。

(二)提高文物陈列与保护能力

1.对环境湿度进行控制

不同文物的材质不同,对环境湿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一旦环境湿度发生变化,容易导致文物出现化学反应,使文物面临一定程度的腐蚀,或者出现变形。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须加强对环境湿度的控制,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时,需避免环境湿度低于50%,同时也不要超过6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文物纸张造成影响,前者容易造成纸张发生纤维素水解,后者容易导致纸张变脆。对青铜和泥塑等文物进行保护时,需确保环境具有一定的干燥度,避免其出现腐蚀现象。对玻璃文物进行保护时,需避免湿度超过40%,谨慎保管。

2.对环境温度进行控制

影响文物的另一环境因素是温度。一旦温度不断攀升,会加速文物化学反应,同时,由于文物材质不同,面临不断升高的温度时,文物的物理性能也会因此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导致文物面临损害。因此,需对文物所在环境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结合具体的材质,对文物科学陈列,对于珍贵文物或容易损坏的文物,要单独陈列与管理。在陈列柜中,设置完善的保温保湿装置。

3.对光线辐射进行控制

在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中,需控制好光线,避免对文物造成影响。一方面要对自然光源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工照明的控制。针对自然光源,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紫外线进行过滤,对展览柜玻璃进行技术处理,有效应对和过滤紫外线。针对人工照明,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光辐射的控制,避免文物被光所影响。期间,管理人员要仔细把控光照的强度、色温和时间长度。

4.落实陈列与保护机制

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博物馆管理机制和标准开展工作,规范自身行为,操作合理,避免对文物造成损伤。成立专门的陈列与文物救援小组,使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系统、有序开展。结合岗位的特点与要求,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对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予以有效规范。结合具体的职责和内容,设置明确的业务考核指标,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仔细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确保工作得到优化。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使工作人员意识到工作不足,及时反思,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提高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水平。

(三)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

1.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物保护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保护成效。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技术不断创新,在各大博物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在没有破坏和接触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文物是否出现问题,帮助管理人员判断文物的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在检测石碑、瓷器等文物时,这一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文物清洗技术也比较常见,改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波对文物表面的锈迹进行清理,对文物面貌进行还原。检测金属材质文物时,可使用这一技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2.文物修复技术

目前,虽然各大博物馆会积极对文物进行保护,但仍然无法避免文物完全完好无损。因此,需采用相应的修复技术对文物进行修复。目前,常见的技术有三维扫描技术、3D建模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制作出相应的替代品,一旦文物面临损害,可采用3D打印技术对文物进行修复。博物馆要合理引进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一方面可对馆藏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即使文物面临损坏,也可通过完善的数据库技术对文物进行还原。

(四)强化文物安全风险的防控

加强对文物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效识别风险,提高风险控制的针对性,避免给文物造成更严重的影响。首先,根据博物馆的陈列与管理具体情况,对风险进行仔细分析与识别,合理评估各类因素造成的影响,并确认因素权重。同时,要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其次,对风险进行识别以后,需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保证体系更加完善,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再次,保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要根据风险的类型,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比如,高度重视对火灾的防范。在日常工作中需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在活动中增强工作人员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救援能力。博物馆可与消防中心进行联合模消防演练,对火情进行模拟,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对灭火装备进行迅速整合,由专门的应急灭火小组前去现场灭火,对人员进行有组织的疏散,将火灾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同时,要使用专业的灭火设备。总之,通过这种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冷静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文物得到恰当的保护,传承和继承文化遗产,博物馆需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题,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为其营造安全的存放环境,避免文物发生损伤等问题,进一步发挥出文物的价值,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乐.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J].文化产业,2023(10).

[2]蒋海丰.关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的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3(3).

[3]张志辉.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18).

[4]王磊璞.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5).

[5]袁晓梅.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21(12).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